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一個非常令人苦惱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自律能力實在是太差,明明可以迅速完成的事情,卻一定要自己在旁邊盯著。一旦家長淡出孩子的視線,那麼孩子就可能會開始造反。這也會讓孩子的學習效率越降越低。

不僅如此,因為動作磨磨蹭蹭既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漸漸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因為許多孩子過於拖拉,為了完成作業就會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是經常發生的。

同事的孩子西西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外表看著安安靜靜,但小心思可不少,只有爸爸媽媽坐在他的旁邊,他才能安靜一會兒,一旦爸爸媽媽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地方,他就會做一些小動作。

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把孩子的一舉一動牢牢盯住。而家長的這一種外部壓制也不能讓孩子的自律性得到一定的提高,因為孩子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只要爸爸媽媽坐在旁邊自己就會乖巧,一旦爸爸媽媽離開,就像鬆了的彈簧一般,狀態立馬鬆懈下來。

所以只有讓孩子本身養成自律的習慣,這個問題才算是解決得徹徹底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籍,這本書的名字叫做《0~8歲兒童紀律教育》。

這本書關於孩子的紀律教育這一塊理解得相當透徹。有很多家長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紀律教育的核心讓孩子明白做錯事的後果或者是通過強硬的手段來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這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而這本書提出的理念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觀念。作者認為紀律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要通過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的方式來達到學會自律的目的。只有能夠主動規範自己的行為的孩才是最省心的。

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變得更加的自律呢?

第一、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在孩子小的時候,他總是能夠一動不動的盯著某樣事物觀察很久,而那個時候他的自律性和專注力都處在一個非常穩定的狀態,那麼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的自律性卻開始慢慢倒退呢?這跟外界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孩子經常會被家長的言語攻擊而變得意志消沉。

有些家長總是會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訓斥孩子:這個題目都教你很多遍了,你竟然還不會。那麼這句話其實就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媽媽覺得我非常的愚笨,教了我這麼多次,我竟然還不會,而孩子的自尊心在這個時候已經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而我們要明白的是,在孩子的發展初期,他對自我的認知大多數還是來源於他人的評價,而像這種否定的表述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內心發展,甚至影響到他以後的一舉一動,因為這種否定的詞語就是給孩子打上了一個負面標籤,而負面標籤會讓孩子逐漸朝著那個標籤所描述的方向發展。

所以說作為家長需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也要做到言行一致,相互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他擁有受到家長尊重的權利。

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第二、正確表達信息

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太過沉重,常常會讓一些家長的情緒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但這並不是家長將孩子作為出氣筒的理由和藉口。或許有時候孩子犯的錯並沒有那麼嚴重,只是在家長的眼中被無限放大了而已。

有些家長會通過批評的方式想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因為孩子還沒有經過生活的磨礪,自尊心一般來說都會比較的強,那麼家長過於直白的批評只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傷,進而激發起他的逆反心理,因此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用更為委婉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他所犯的錯誤的嚴重性以及家長對於他犯錯的這件事情的感受與態度。

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這本書的作者托馬斯.戈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表達公式。這個公式裡包含三大要素。要素一:明確說出家長不能接受的行為的界限。要素二:表達自己的客觀感受。要素三:孩子的行為造成的影響。這三者缺一不可。

這裡要注意的是,在表達自己的客觀感受時,儘量不要帶有過於濃重的主觀色彩。偏激的主觀性的表達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而在孩子的錯誤行為被家長明確指出時,家長要留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孩子真正“消化”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

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第三、利用後果教育法

有時候簡單的說教並不能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孩子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很可能會在同一個坑裡跌倒無數次,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能心軟,需要用到一個著名的教育家盧梭比較推崇的一個方法,也就是後果教育法。後果教育法的基本含義就是讓孩子自身去承受自己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後果,通過經親身的體驗讓孩子去明白自己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從而對自己的固有行為進行一個良好的調整。

就以孩子早上喜歡賴床為例。如果家長經過無數次的催促,孩子還沒有任何反應,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告訴孩子,如果你再不起床,你幾點到校會遲到。至於孩子會怎麼做就是他的事情了。如果孩子遲到被老師批評,孩子自然會出於不想讓家長批評的這個心態自發地去調整自己起床的時間,避免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

培養孩子自律很難,孩子被大人盯著才會乖?教你3個小妙招

但我們說有一些行為的風險等級不同,利用這個後果教育法的方式也需要做出改變。就以很多孩子喜歡靠近熱水為例。家裡的水壺好好的放在那裡,他總是想要去碰一下,在家長視線範圍內可以提前提醒,如果家長一個沒注意,發生了意外,那麼這個意外造成的後果往往是我們不可以想象的。

因此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關於燙傷的照片,並且告訴孩子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被燙傷的人將會承受多大的痛苦。雖然可能給孩子看一些燙傷的照片,會讓孩子心裡感覺有點不適,但這會讓孩子對自己隨意靠近熱水的後果印象深刻,那麼也就能大大降低孩子偷偷靠近熱水的概率。

所以說如果想要實行非常有效的紀律教育,家長還是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正確表述自己的感受,讓孩子能夠受到觸動。必要時刻,使用後果教育法,讓孩子能夠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