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个产业项目带动7476户贫困户脱贫

<table> 406个产业项目带动7476户贫困户脱贫

钟声(中)和下西村委书记王良华(右)、农技人员(左)指导酿酒紫秋葡萄春季剪枝情况。刘佳 摄

/<table>

南方日报讯 (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刘佳)“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又能照顾到家里,乐昌市扶贫办和驻村工作队扶持了我很多,帮我建了房子,还装修好,生活越来越好了。”4月初,正在韶关市乐昌市乐城街道下西村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罗新连笑着说。去年罗新连丈夫去世后,一家的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人身上。如今,靠着村里发展葡萄产业,罗新连不仅能够获得一笔分红,还能优先得到在种植基地务工的机会。

据悉,韶关乐昌市专门出台酿酒型葡萄种植奖补办法,对示范带动贫困户种植酿酒葡萄的合作社等进行奖补扶持,带动了220多户贫困户增收。位于乐昌市乐城街道的下西村是省定贫困村,2017年下半年,村里因地制宜,由帮扶单位和合作社共同出资170万元,发展种植了200亩的紫秋葡萄。

目前,该村与当地的葡萄酒企业广东誉马葡萄酒庄园签订了订购协议,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顺利解决了销路问题。通过发展酿酒葡萄产业,不仅能让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还将形成长效稳定脱贫机制,变“输血”为“造血”。

“我们通过产业种植养殖帮扶、就业帮扶、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等方式,确保完成下西村脱贫扫尾工作。接下来我们还要让这些有‘造血’功能的扶贫产业项目形成长效机制,解决贫困户长效的保障问题。”广东证监局驻下西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钟声介绍。2019年,下西村的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可支配收入均已达到脱贫标准,58户贫困户159人全部完成退出机制,全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远超广东省脱贫线。

像下西村这样依靠特色产业带动脱贫的村落在韶关还有许多。目前,南雄阳光玫瑰葡萄、乐昌酿酒葡萄、翁源兰花、始兴草珊瑚、新丰奇异果等“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已具规模,贫困户与产业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长效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已成型。

2019年,韶关全市在家务农有劳力的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406个,与329个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有7476户,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