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影像專家告訴您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

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影像專家告訴您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

編者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則是健康的關鍵。近年來,隨著空氣汙染、CT體檢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很多人對發現肺結節的處理方法和措施感到迷茫。到底要不要手術?選擇什麼樣的手術方式比較好?是隨訪觀察,還是採取內科治療、中醫治療。影像專家給您答疑解惑,帶您瞭解肺結節的處理策略。

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影像專家告訴您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怎麼辦

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肺部結節的患者就診,大多是在無意中的CT檢查發現,雖然沒有症狀,但因為結節性質難以確定,很多人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視是必要的,但事實上,臨床發現的肺部結節還是以良性居多的。

一、什麼是肺部結節

一般來講,肺部結節通常指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邊界清楚且影像不透明,直徑小於30mm的肺部結節樣病變,超過30mm的稱為腫塊,而小於10mm的稱為肺小結節,小於5mm的稱為微小結節。另外,有一部分結節可以是磨玻璃樣或含有部分實性的結節。

二、結節形成的原因

肺部結節的形成有良惡性兩種情況,很多肺部的良性疾病會導致結節的形成,包括錯構瘤、血管瘤、炎性假瘤、結核球、韋格納肉芽腫、纖維變性/疤痕、肺結節病、球孢子菌病等等。

而惡性疾病導致結節一般為:支氣管性肺癌、類癌、肺淋巴瘤等,也可以是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肺部形成的轉移瘤:如結腸癌、乳腺癌、腎癌、頭頸部腫瘤等各種惡性腫瘤都可以通過血行轉移在肺部形成種植,影像學上表現為肺部的結節。

三、惡性結節的可能性有多大

判斷結節良惡性的標準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節大小。結節直徑小於5mm的,其惡性的可能或惡變的概率小於1%;結節直徑為11mm-20mm的,惡性或惡變的概率為22%左右;而結節直徑大於20mm的,惡性病變的概率為65-82%。可見,結節的大小與結節的性質密切相關。

2、結節的密度。高密度的鈣化灶或含有脂肪密度的結節,其惡性的概率較低,而軟組織樣密度的結節,惡性的程度相對較高。

3、結節的邊界特徵。結節形態不規則或出現毛刺樣變時,惡性的可能性較大,而邊界光滑清晰的結節,惡性的可能性較小。

4、磨玻璃樣結節。與實性結節比較,純磨玻璃樣結節或伴實性的磨玻璃樣結節,惡性的可能性更高些。而對於這種非實性結節,如果在定期複查的過程中出現實性成分,大多提示惡性的可能性大。

四、如何應對肺部結節

根據NCCN指南2017最新版,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及患肺癌的風險因素,有如下指導意見:

胸部 CT 檢查若發現為實性結節(依據患者發生腫瘤的風險程度進行分類)

低風險:

1、<4mm→無需做進一步檢查

2、4-≤6mm→12 月後再行胸部 CT→若結節大小穩定,無需進一步檢查

3、6-≤8mm→6-12 月後再行胸部 CT→若結節大小穩定→18-24 個月後再行胸部 CT

4、≥8mm→方法 1:分別於第 3、9、24 月時行胸部 CT ;方法 2:考慮 PET/CT 或活檢

高風險

1、<4mm→12 月後再行胸部 CT→若結節大小穩定,無需進一步檢查

2、4-≤6mm→6-12 月後再行胸部 CT→若結節大小穩定→18-24 個月後再行胸部 CT

3、6-≤8mm→3-6 月後再行胸部 CT→若結節大小穩定→9-12 個月、24 個月時再行胸部 CT

4、≥8mm→方法 1:分別於第 3、9、24 月時行胸部 CT 檢查 2:考慮 PET/CT 或活檢。

:低風險:無吸菸史及其他肺癌易患因素;高風險:有長期的吸菸史及直系親屬肺癌發病史等。

對於8-10mm的肺部結節,一般建議PET-CT檢查或穿刺活檢,而對於10mm以上的結節,應該首先考慮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高度懷 疑惡性腫瘤的,也可考慮直接手術切除。

五、隨訪

一般情況下,2年的影像學檢查可以作為判斷結節良惡性的依據,若兩年內的複查隨訪結節穩定,基本上可以確定為良性結節,而對於磨玻璃樣結節,可適當延長複查時間。

總之,發現肺部結節,雖然不必要引起恐慌,但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長期吸菸、45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嚴格按照醫生的判斷和評估,密切排除,防患於未然。(趙鬥貴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