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孩子在1歲半到2歲左右,就會開始出現“自我意識”,用各種調皮搗蛋的做法來挑戰父母的“底線”,性格的形成和對情感的控制能力在這段時間會快速發展,因此當寶寶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孩子的性格特點了。

1歲時寶寶乖巧聽話又可愛,因為他們剛來到世上什麼不懂。2歲後孩子各種調皮,把家裡霍霍得亂七八糟,這是因為孩子有些懵懂的意識,這時候你想講道理完全沒用。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寶寶而3~6歲後自我意識漸漸清晰,性格、行為習慣還都處於“可以塑造”的時期,孩子已經具備了初步自我意識,家長說的話都可以聽懂了,這時候已經到了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孩子的一些“習慣”不能慣成“壞毛病”,該打就打,超過6歲再想管就難了。

若是家長不及時引導,孩子很可能出現很多壞“毛病”,家長若是發現了,該打就打,千萬別慣著。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這3個“習慣”,堅決不能慣著

1、亂髮脾氣摔東西

寶寶一歲多以後,雙手越來越靈活有勁、手臂也開始發育,會出現一個喜歡打人、扔東西的階段,這個時候還不用過多幹涉,保證寶寶的安全即可。

但到了2~4歲左右,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識,因為動作發育比語言發育早,有時孩子太著急、情緒激動的時候還是會用打人、扔東西等方式發洩情緒。很多寶寶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父母暴躁總對孩子發脾氣,就容易導致孩子亂髮脾氣,不管是玩具或者是家裡的碗筷和勺子,都可能成為寶寶發洩的目標。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干涉了,避免孩子習慣上用暴力的方式抒發情緒。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2、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大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才能清晰地用語言表達需求,在這之前孩子的生活習慣就是靠“哭”得到關注、餵養和幫助,所以在3歲左右孩子會習慣性的在被家長拒絕要求的時候用“哭聲”表達要求。

這時候孩子還意識不到這種做法是錯的,但如果這種哭鬧的方法每次都有效,孩子就會十分聰明的抓住家長的“軟肋”,由無意識變成故意“威脅”:不給我買就哭!不給我玩就不吃飯!越來越嬌縱、任性。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3、“我行我素”無視規則

有些家長對孩子不嚴格,孩子犯錯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就不痛不癢的“嘮叨”幾句,孩子對規矩沒有敬畏感,依然“我行我素”無視規則。

這樣的孩子並不是沒有遵守規則的能力,只是他從父母的態度中覺得“規則不重要”,習慣性忽視規則。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心慈手軟,不要不忍心教訓孩子,所有說該打就打,著名育兒教授李玫瑾就曾說過:“孩子該打就要打”。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那麼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呢?

想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就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有什麼樣的習慣,孩子就會有模有樣的學習,所以說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並且告訴孩子什麼樣的習慣是好的,什麼樣的習慣是壞的,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許看電視,睡覺前不可以吃零食”,並且教孩子學會禮貌用語和懂得拒絕。

3歲半到6歲時,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對孩子的規則意識的灌輸,是先從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坐地鐵乖乖安檢,等餐需排隊這些小事開始的。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有很大幫助。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此套全綵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孩子6歲前有這3個“習慣”別慣著,家長該管就得管,千萬別捨不得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