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中資本模式最親睞何種創業者

現在談創業的資本模式,好像就只有兩件事情:第一個是會不會成為風口;第二個是這個創業者牛不牛。道理雖然簡單,但判斷的過程卻是很多細節和規則構成的,不清楚這些,也讓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走了彎路。創業者的素質很大程度是與生俱來的,不見得真是哪天才決定的。每一個人心裡大概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創業,就像很多企業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VIP服務商一樣。

創業者常常會陷入一個挑戰,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和需求灌注在某種產業或需求大街上,認為自己的需求一定具有代表性,能夠突破一些困難。但是建議創業者可以把業務需求切分成階段性,制定階段性目標,投資人更能接受這種符合遊戲規則的企業。

創業中資本模式最親睞何種創業者

創始人要有很強的自覺,並能夠承擔CEO的角色——無論是一直承擔,還是中間需要一個過渡期。另一種方式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 COO,Facebook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其次要讓創業團隊有默契和信任,對於股權分配、價值觀、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有可能有很多的分歧。作為投資人更喜歡投資那些老大特別強大他說了算,要麼兩三個人一起做,認識十年八年彼此信任,這些成功率都很高。

創業過程中,任何可能發生的問題,肯定會發生,而且會比你想象中的嚴重。因為創業是一種極致的環境,當你把人放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一定會爆發。如果你本身或合作伙伴有任何瑕疵,讓你有任何擔心,保證在未來的五年,這個事情會造成問題。

所以不要抱著僥倖的心態:比如覺得這個人有點虛榮,整天說大話,會不會以後不做事,不用問了,答案是會;或者說這個人,雖然他的商業計劃做的很漂亮,但是很虛啊,以後執行力會不會欠缺,肯定會;比如對方不好相處,會不會有點冷冰冰的,會不會自私,會不會合作出問題,不用問了,一定會。

在一個智商120,有很棒的執行力,和一個智商170,但是執行力一般的人,投資者寧願選擇智商120的這位。尤其是在創業初期,執行力往往意味著,你願意從產品、技術、客服、運營,參與到每個環節中。你有沒有愛你的產品愛到你上網去回答用戶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特別聰明的人往往會有很多點子,點子太多了對創業好嗎?其實是不好的,如果你去參加一個大公司做他的首席戰略官,點子多了好。但創業者點子多了就完蛋了,因為創業的時候,你的思維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每天進來一個新點子,什麼都做,最後什麼都做不出來。創業的公司要在每一個階段,能夠專注力量去執行,達到一些里程碑,讓下一步有人願意付錢給他。所以不專注、不夠有執行力的話,怎麼能夠有下一步投資。

創業中資本模式最親睞何種創業者

在當下創業特別重要的就是,怎麼樣能做成一個小壟斷,然後找到一個成長的模式,讓它非常有效地成為一箇中壟斷,成為一個大壟斷。過去可能會認為壟斷者不好,壟斷者不創新,還霸佔了市場,抬高價錢等等。但是其實這是對過去的世界有一種理解,可能在運營商時代、在服務器時代是這麼回事的。

但是我們今天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你們可以想象,微信如果只能在深圳使用,支付寶只能在杭州使用嗎,這個產品會有多困難?互聯網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是不分地地域的一個最大的網,它連接了資源提供方和資源享用方。在這個環節裡面,第一名跟第二名估值的差別不是50%,100%,可能是二十倍跟三十倍。也就是說成為壟斷平臺者的價值會是第二名的幾十倍,甚至可能都沒有第二名存在。而你作為壟斷者的成功,是可以在一段時間裡,為平臺兩端產生巨大的價值,同時也在這一段時間,也可以給自己產生最大的利益。在國內沒有大山擋著你的創業,你真的可以從互聯網做起,打造一個新的品牌出來。

全世界最被VC追捧的一批人,就是他們開創過一個公司,然後第二次、第三次再創業。第一,他證明了自己是不怕失敗的,是下了決心願意去做,甚至他的團隊也還願意跟隨他的。第二,這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成功有成功的學習,失敗有失敗的學習,走過一次,第二次就好很多。

這種思維反推創業者,還牽扯到什麼是偉大企業的問題。傳統思維是要做「百年老店」 ,可以一代代傳下去,企業文化永遠不變。但這種思維在高科技領域受到嚴重挑戰。在這個領域,每一個偉大公司都有一段改變世界的時間,但此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新公司。所以,創業者能把握住公司改變世界的那一刻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