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歐美國家衰退成必然

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發展機構已經多次下調今明兩年世界各國的增長預期。

也就是說,在疫情暴發前,全球特別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就已經走軟。而疫情帶來的隔離或封城措施,對已經在下滑通道的經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現在的利率已經是零利率或負利率,除了採用非常規的數量寬鬆外,沒有多少其他貨幣政策手段可用,政府財政積累的負債率也已很高。

為了應對疫情期間失業的劇增,維持社會的穩定,有些國家不得不出臺高達GDP10%甚至20%的超常規財政援助措施,但收效有限。可以說,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出現經濟衰退已是必然。

根據摩根大通銀行早前發佈的預測,今年全年美國的增長率可能下滑到-1.8%,歐元區下滑到-3.4%,日本下滑到-1.3%。隨著疫情的不斷惡化,新的預測越來越悲觀,國際金融研究院的預測是,全球的衰退馬上就要到來。去年他們預估全球經濟增長率是2.6%,現在下調到了-1.5%,美國的經濟增長今年大概是-2.8%,歐洲大概是-4.7%。美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詹姆斯•布拉德則認為,美國第二季度的失業率可能達到30%,GDP可能下降50%。

回頭看,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動盪,導致全球經濟進入歷時十多年的衰退調整,深刻改變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發達國家內部的力量格局。今年由於疫情和油價等帶來的經濟下滑壓力和不確定性,已經觸發了發達國家由這十多年來寬鬆貨幣政策支撐起來的股市的崩盤。所以往前看,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