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诗经》虽然是孕育诗歌文化的摇篮,但唐朝才是诗歌文化的巅峰时刻。从公元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的时间里,从涌现出有名有姓的唐诗作者2500字,唐诗作品甚至达到了近50000首的惊人数量。

开放的唐朝多元的文化,为“唐诗”发展搭建了非常重要的平台。“万国来朝”的强大政治实力,和以唐朝为中心的“亚洲综合经济体”的建立,让唐朝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此时的唐朝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史的发展高峰。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这些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客观因素,为唐代“诗、书、画、乐”等方面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在文艺和文化方面都涌现出了大量名家。

除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唐诗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还有以书法闻名于世的颜真卿,以精湛画技畅行于世的吴道子,还有古代音乐史中的开蒙人物李龟年。

这些名家不仅为唐朝的文化,以及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后世人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方向。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在众多文化流派中“唐诗”能够异军突起,既是唐朝人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积累与传承的必然。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有激流勇进的强者,就会有强者背后的推进者。

在“诗仙”、“诗圣”、“诗魔 ”的光辉形象背后,其实还有很多默默无闻地唐诗创作者。以诗闻名的唐朝诗人不计其数,诗红人不红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但是能够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名的诗人,恐怕只有“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

1.“吴中四士”之一“以文词俊秀”于世

历史上关于张若虚的生平记载并不是特别详尽,只是根据一些史料推测,他可能出生于约647年卒于约公元730年。

也就是他的主要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他的寿命大概约为七十年左右。

从这个推测可以得知,张若虚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他曾与创作名诗《咏柳》的贺诗章,以及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人,“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这说明张若虚虽然仅有两首传世诗歌,但却能够“孤篇横绝”,足以彰显其在唐朝诗坛上的重要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据《全唐诗》记载因张若虚诗作,在初唐时期颇负盛名,所以在中宗神龙年间他曾与,当时的诗人贺知章、包融以及书法家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士”在唐朝是知识分子的通称,他们是一群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这四位生活于初唐时期的名士,之所以被誉为“吴中四士”,除了与他们“籍地相邻”,即出生地均在“吴中”地区之外,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都是以诗歌、书、画而闻名的唐代“大家”。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2.个人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关于张若虚的个人事迹,仅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张若虚是否有个人传记不得而知,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的足迹并不深刻,可能与其被淹没于浩瀚的唐朝文化史中有关系。因为无论是初唐还是盛、中、晚唐,文化名人简直可以用烟波浩渺来形容。

所以“只闻其诗不闻其人”的现象,在唐朝历史中其实并不显见,据《全唐诗》记载生活于初唐时期的张若虚曾任兖州兵曹。

所谓“兵曹”指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而兵曹负责人的权限则是“军人之认命,兵备、兵器、防御”等。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初唐诗人张若虚不仅生平事迹较少,即使是他所撰写的诗歌,据《全唐诗》记载也仅有两首。但这不能说明张若虚只创作过这两首诗歌,而是因为诸多原因所致,导致他的诗歌作品并未被收录或已经遗失。

在唐代的典籍或史书中,似乎都没有查阅到张若虚诗集传世。据考最早收录其诗《春江花月夜》的集子,是宋代郭茂倩撰写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

但是从初唐开始一直至元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也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和追捧。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笔者认为就这样唐初诗人张若虚,以及他所创作的《春江花月夜》,在历经近千年的“隐匿”之后,终于在明朝万历年间化茧成蝶。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作的是,生活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他在其诗歌理论著作《诗薮》中,不仅收录了这首诗歌,而且还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评论。

张若虚与其“孤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也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能够跻身于唐朝著名诗人的关键要素。现代文学家、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赞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虽然仅存二首,但《春江花月夜》一诗,则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也就是说张若虚仅靠这一首诗,就已经成为了唐诗创作“大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从明朝胡应麟在《诗薮》中,收录《春江花月夜》一诗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张若虚与其名作被不断传颂,尤其是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更是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1.“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古诗,这首诗在创作形式上完全符合初唐的诗歌风格。因为初唐时期的诗人,依然在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并且诗风上也多以“六朝绮丽靡艳”为主。

张若虚撰写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是初唐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且也是初唐以及盛唐时期,诸多诗人争相模仿的佳作之一。

从这首诗歌的题目上来看,集“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于一体,不仅体现出了非常奇妙的艺术境界,同时也十分令人心驰神往。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歌的前四句不仅点出了创作主题,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叹。春天的江水“水波不兴”,海上的明月和潮水一起上升。浩瀚的江水奔腾万里,无论哪里的江水都会有这种景象。

实际上张若虚在前四句诗歌中,咏精妙的笔法为广大读好者描绘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这种开篇点题的撰诗手法,不仅十分新颖而且寓意也十分深刻。这其实也是这首诗能够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关键原因。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诗一共十八句,一共二百六十二个字,可谓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作为初唐时期的著名长篇诗歌,这首诗不仅是初唐诗坛上的翘楚,同时也为唐朝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八句诗是《春江花月夜》的结尾之句,不仅紧扣主题同时也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落花、流水、残月”,其实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潺潺流动的江水带走的不仅是春天,而且也将诗人的青春带走了。

“碣石”与“潇湘”天各一方,不仅彰显了距离上的遥远,同时也体现出了诗人无以寄托的孤独之感。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2.《春江花月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笔者认为《春江花月夜》虽然沿用了陈隋乐府旧题,但是在创作手法上却特别新颖。可以说在初唐时期的诗坛上,绝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

诗人用饱含深情的18句诗歌,抒写除了真挚动人的离愁别绪,同时还运用了富有人生哲理的文字,表达出了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这首诗歌的语言清新优美,而且在韵律方面也有一定特色。虽然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但却了没有宫体诗的浓妆艳抹,读者在阅读完此诗之后会感受到,一种源于自然景观中杜佑的清丽之感。

你可能不知道唐代诗人张若虚,但应该读过《春江花月夜》

3.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在明清时期破茧而出

《春江花月夜》最早收录于《乐府诗集》之中,但是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歌一共有七首。张若虚创作的同名诗歌只是其中一首。

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李攀龙在选编《古今诗删》的时候,才正式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收录其中。

在明朝万历年间所编纂的,《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三种选本,以及崇祯年间辑录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石仓历代诗选》等,才让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得到广泛流传。

到了清代时《唐诗》、《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重订唐诗别裁》、《读雪山房唐诗钞》等古籍,都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很多古籍中甚至还附录了有关此诗的评论。

笔者认为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张若虚和他创作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够破茧而出,不仅体现出了古代重视文人以及文学作品的特性,同时也鉴证了张若虚,以及他创作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结 语

张若虚与他创作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历经很多磨难但终究显赫于诗坛。这不仅是中国诗坛上的一大盛事,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此诗一出就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气势,在唐朝诗坛上独占鳌头。

《宫体诗的自赎》一书中曾言,《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种过于主观的评价虽然有一些夸张,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张若虚在初唐诗坛上的地位,以及他的“孤篇”所具有的重要文学价值。

笔者认为在看待唐朝诗人以及“唐诗”之时,一定要以客观的角度,并以历史背景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诗人以及其诗歌的重要艺术价值。

很显然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一诗,不仅完全经得起推敲,而且还以技压群雄的气势,站在了唐朝诗坛的顶峰。

【参考文献】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吴小如《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胡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禅宗美学精神》

袁行霈《如梦似幻的夜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