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優秀議論文賞析:厚積薄發 而後乃成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陸放翁一言道破真理,《圍爐夜話》有云”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亦出此理,天地萬物,小至草木,大至山谷,無不生於毫釐,日積月累,而後乃成。

中學生優秀議論文賞析:厚積薄發 而後乃成

莊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善哉,觀夫天地之間,足多之處皆積深累厚乃成。壯麗之大理,雄偉之泰山,鍾靈毓秀,斜漢朦朧,霧松沆蕩,一碧萬頃,皆自然之所厚積也,方成如今秀麗之景,威嚴之狀。

遙想遠古之時,並無蜀山之景,如今之蜀山,世人言及則比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試問:蜀山何以成今日之狀乎?其必曰”若風之積也足厚,則負大翼必有力矣。“善哉蜀山,經冬復歷春,日積月累,終成其大,蜀山者,生乎微茫何足懼,厚之積深方薄發,不發則已,一發沖天。

復觀吾儕,時至今日,能罹一難否,其人必群聚而笑之曰”家盛則財厚,路坦則險少,吾等何須罹難?況乎吾等傲然處於世,罹難亦有何用乎?“

嗚呼!吾以為,人若成其才,必先罹其難,難不罹則志不堅,志不堅則事不成,然則吾等罹難實為厚積之過程也,吾儕能罹難並忍受之,而後乃心堅志定,如今可謂”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悔時晚矣,恰是《增廣賢文》所言”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如此觀之,世間之打擊乃是於其身之磨鍊,厚積方可薄發,故厚之不積,難之不罹,或避焉,或略焉,此絕不可謂之智也,故罹難之好壞與否,由此可知矣。

厚積方可薄發,然,何以薄發,北宋汪信民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此極類類愛因斯坦所言”學問乃經驗之所積累,才能由刻苦之忍耐。“所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之理,大抵如此也。

所謂”忍耐“乃是厚積之所致,於忍耐中細細積力,待到時機方成,放手一搏,踏破賀蘭山缺,此乃薄發。昔司馬氏不亦循此法以得天下乎?昔日之法用乎今日,亦適用也,吾等雖無諸葛輔劉之才,司馬成曹之能,然此亦不能成吾等不厚積薄發之由。

由此,亂石穿空之時,謹記俯身,於其間細細厚積,待暫消之時,駕長車,直搗黃龍,方適時,獨立江頭,望盡天涯路,夜來襲,何足懼,旦日終將來也,天寒地凍亦如何,日終升也,此可謂厚積薄發也。

厚積方薄發,其欲高飛,必先低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