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文丨方塘傳媒 丨葉一劍(方塘智庫創始人)

雖然許昌的城市規模和經濟體量在全國來看都不算大(按照官方發佈的數據,2019年應該可以達到3000億元),但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上,能夠為這座城市代言的產品卻不少。比如,在全國菸民眼中頗有分量的黃金葉就出自這座城市,在發達國家有著廣泛認知度和接受度併成為消費時尚潮流之一的假髮也主要來自這座城市,還有神垕鈞瓷、三國文化、鄢陵花木、人造金剛石,等等。

正是這些產品及其背後的產業體系,讓許昌以河南全省第13位的土地面積和第12位的人口,創造了全省第4位的經濟總量,工業競爭力更是居全省第3位,僅次於GDP破萬億的省會城市鄭州和GDP破5000億的傳統工業強市洛陽。

很顯然,無論是從一二三產業的結構變遷來看(2018年許昌一二三次產業比為5.2:57.8:37.0),還是從具體的產業和企業產值來看,許昌都已經是一座工業屬性比較明顯的城市,工業的發展也為許昌在全球相關產業鏈和價值鏈中贏得了關鍵地位,甚至是統領地位和樞紐地位,併為城市進一步的綜合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中西部地區很多城市都欠缺的全球化和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支持,此可謂是許昌過去十年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密碼之一,也是讓我們對許昌接下來進一步逆襲其它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河南“第三城”充滿樂觀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們注意到,隨著近些年城市宜居環境的不斷優化,許昌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吸引力正不斷提升,這從當地的人口淨增長和房地產投資以及銷售依然保持較高增長就可窺知一斑——要知道,至少在最近兩年,除鄭州外,河南多個地級市在這兩個指標上面臨巨大壓力,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而作為與鄭州緊鄰的城市之一,還兩個指標都能夠保持快速增長,充分說明了許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不一般。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許昌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吸引力正不斷提升

更重要的是,對一個城市而言,當宜居宜業開始成為城市顯著的品牌標籤的時候,因為對優秀人才和年輕人更強的吸引力,將讓這座城市的競爭力不僅表現為在某些領域和某些產業的競爭力,更可能表現為更綜合、更復雜、更多元也更完善的產業競爭力,以及更具創造性、創意性甚至顛覆性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就像杭州和深圳,不僅具有強勢的對城市品牌具有很強定義能力的企業品牌和產業標籤,而且,因為城市本身的影響力比這些具體的企業品牌和產業標籤還要強,讓這些城市總是可以適應於新的產業迭代、市場變化和城市競爭。

這也是我們提出“許昌的新價值時代”的重要的背景和邏輯之一,也是我們認為許昌接下來的發展中最值得期待的戰略選擇和發展圖景之一:從城市發展階段來看,許昌或許已經開始從更多表現為“以產帶城”的階段走向“以城促產、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階段,在此背景和邏輯之下,無論是存量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新興產業的集聚和創新,將因為這座城市對年輕人和優秀人才的吸納,而充滿更多可能。

所以,我們對於許昌市去年提出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城市定位和品牌表達,雖然在整體上表示認同,但也進一步認為應該更加突出“宜居之城”,這不僅體現出對以人為本的城市營造理念的踐行,而且,在此戰略導向和品牌塑造之下,許昌不僅會成為真正的“智造之都”,還完全可能成為真正的“創意之都”、“文化之都”、“旅遊城市”等。

“智造之都”的底氣

和很多人一樣,我們第一次在許昌瞭解到當地的發製品產業時很是震驚——在國內認可度似乎還不太高的假髮,竟然可以在許昌成為這麼大的一個產業。

根據許昌官方發佈的數據和相關資料,許昌市現有發製品出口企業252家,相關從業人員30多萬人,生產人發、化纖發和髮套三大系列,包含工藝發、女裝假髮、化纖發、教習頭、男裝發塊、纖維髮絲六大類,3000多個品種,市場遍佈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

發製品行業作為河南省特色出口產業和許昌市外貿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出口總量年均超過20億美元,佔全國發製品出口總量的60%以上。在富士康來鄭州建廠之前,發製品一直是河南省單項出口第一大商品。

近年來,許昌市發製品以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異軍突起,市場交易規模高速增長,在阿里巴巴熱銷排名榜上,交易量連續兩年保持40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數萬種交易商品中居第3位。2019年,許昌市跨境電商交易額143億元,同比增長16.5%,交易額穩居河南省第二位。

早在2006年,許昌市就被商務部授予“中國發製品出口生產基地”稱號,2012年被商務部、科技部授予“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2018年通過專家組審核,再次被商務部認定為許昌市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發製品)。

不僅是發製品產業,截止到目前,在許昌形成了1個超千億元(以許繼電氣、森源電氣為代表的電力裝備製造產業集群)、2個超500億元和6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全國重要的電力裝備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電梯生產基地、長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基地和發製品生產基地。

據介紹,2018年底,許昌市工業總量、工業競爭力居河南全省第3位,其中製造業佔比達到93%,而且,通過大力實施“三大改造”,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連續兩次在全省智能製造觀摩點評活動中獲得小組第1名,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達到28.6%,是全省第二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集聚區。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許昌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製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

“許昌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製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全市擁有許繼、森源、黃河、瑞貝卡、金匯、首山化工、遠東傳動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和一支高素質企業家隊伍,這些是我們贏得未來競爭、立於不敗之地的基本盤。”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曾公開表示。

在我們看來,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許昌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工業興起的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許昌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邏輯——企業家和民營經濟的活力,已經是並將繼續是許昌經濟發展中更具本質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和最直接的體現之一,也是我們看好許昌未來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官方發佈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9月,許昌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24萬戶、民營企業5.7萬家,貢獻了75%以上的稅收收入;許昌市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的80%以上,民間投資佔全社會總投資的90%以上,進出口總額佔全市的90%以上,從業人員佔全市就業總量的90%以上;許昌超百億元民營企業5家,森源、黃河等多家企業連年入圍中國民營經濟500強,2019河南民營企業100強中,許昌有10家企業入圍;2019年上半年,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5.2%,居河南全省第1位;2019年發佈的《河南社會治理髮展報告》顯示,許昌市營商環境位列全省第2位,許昌已經成為全省乃至中部地區最適合投資的地區之一。

這樣的數據甚至比旁邊的省會城市鄭州(也是河南唯一的萬億GDP之城)還要搶眼——以2017年為例,鄭州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為73.4%,民間投資在全市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達65.4%,累計完成稅收佔全市稅收總額的75%。

哪怕是和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杭州和深圳相比,也是很不錯的。按照公開的數據,2018年,杭州民營經濟增加值8175億元,佔GDP的60.5%,在全國工商聯發佈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杭州市有36家企業入圍,連續十六次蟬聯全國城市第一;深圳民營企業數量佔全市企業總量96%以上,深圳7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6家是民營企業。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民營經濟已成為許昌市穩增長的“主力軍”

“近年來,許昌市堅持‘政府做好圍牆外的事,企業做好圍牆內的事’,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民間投資信心持續增強,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許昌市穩增長的‘主力軍’、促轉型的‘主戰場’、穩就業的‘主渠道’。”許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史根治表示。

按照規劃,許昌市圍繞建設“智造之都”,將堅持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兩手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超硬材料、發製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智能電力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高純硅材料、5G等九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經過3至5年發展,有望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我們正在加快推進鄭許一體化,而一體化的過程是把‘雙刃劍’,如果抓不住自己的特色,沒有自己的產業,市場配置資源產生的‘虹吸效應’就會把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全部吸走,結果就是在一體化的過程中失去自我,不是1+1>2,而是1+1=1。”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表示,“吸取各地的經驗教訓,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鄭許一體化,必須緊緊扭住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這個關鍵,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智能製造業,建設好‘智造之都’,把名片擦得更亮、優勢做得更強。”

“宜居之城”的邏輯

在2019年9月舉行的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許昌專場期間,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表示,省委、省政府對許昌提出“探索路徑、打造樣板、走在前列”的要求,對許昌來講,既是壓力,更是動力,“1+4”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加快推進,鄭許一體化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為許昌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立足許昌發展基礎和優勢,經過綜合分析研判,確定了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發展定位,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推動許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這也意味著,除了“智造之都”外,“宜居之城”已經明確成為許昌新一輪城市發展中最重要的戰略定位和目標訴求之一。在此定位和目標之下,一系列具體的措施也在許昌展開。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宜居之城”是許昌新一輪城市發展中最重要的戰略定位

比如,持續深化城市創建,推動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一系列金字招牌;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經濟結構提質、生態功能提升、國土綠化提速、環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動”,五年累計植樹造林55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6.03%、綠化覆蓋率41.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開窗見綠、推門進園”成為常態;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4年下降25.7%和24.1%,3個省控河流出境斷面累計達標率91.7%,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連續4年在全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強力推進鄭許交通對接,優化城市路網布局,完善公共交通和市政公用設施,特別是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強力推進“四改一增”,打通斷頭路、卡脖路,積極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讓市民生活更加舒適便利;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補齊城市短板為重點,實施了一批民生工程,持續提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成的一批“15分鐘民生圈”,很好惠及了廣大市民群眾。等等。

按照官方發佈的資料,目前,許昌擁有近百萬畝花木林海,花木主產區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超過世衛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10倍以上,被譽為“中原之肺”;中心城區形成了以110公里環城河道、5個城市湖泊、4片濱水林海為主體的“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水系格局,構建了“河暢、湖清、水淨、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美景。

2018年,許昌城市居民的宜居度、幸福感、獲得感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均位居全省第1位。

應該說,對於許昌這些年的變化,我們有著直接而確切的感受。和全國很多的工業城市一樣,許昌歷史上也曾經歷過工業汙染的階段,而且,在很長時期內,許昌都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直到今天,很多許昌人對當年的缺水“慘狀”還念念不忘。尤其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前些年有次在許昌調研的時候,被當地的朋友帶著去體驗當地流行的“野燒烤”,當時的場面可謂是非常壯觀,整條街上幾乎家家戶戶門口都擺個小爐子做燒烤,空氣中充滿了炭火和燒焦了的牛羊肉的味道,這被我們戲稱為“燒烤之城”。這些印象與今天許昌市容市貌、城市治理給人的感受相比,可謂是“天上地下,換了人間”。

“到過許昌的朋友都知道,許昌面積雖然不大,但城市非常精緻,是全國文明城市和河南省唯一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許昌的一張名片。”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特點,既要求經濟有競爭力,也要求有可持續發展的環境,還要求有高品質的生活。”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許昌的一張名片

而且,在許昌,所謂的“宜居”,不是主城區的小概念,而是全市域的大概念,不僅城市要宜居,鄉村也要宜居,按照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的說法就是,必須注重統籌協調,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並在現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宜居之城”的內涵,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有質量、更有質感,真正實現居者心怡、來者心悅。

在我們看來,“居者心怡,來者心悅”可謂是包括許昌在內的所有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的最終表現,而且,這一問題對許昌來說不僅必然而且迫切,原因之一就是,在大力推動鄭許一體化的過程中,許昌當然不希望讓人口流失、產業轉移、城市衰落的局面在許昌出現——至少從本世紀以來的發展來看,鄭州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還是比較明顯,考慮到鄭州的發展階段,未來五年內對周邊地區的人口和資本的集聚效應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針對鄭許一體化,許昌市提出了“立足許昌、對接空港、發揮優勢、錯位發展”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鄭許間的產業、生態、交通、功能、平臺、空間“六大對接”,具體的努力方向和行動規劃主要包括:其一,瞄準核心區,明確把與鄭州航空港實驗區一體化作為主攻方向,不管是交通網絡,還是產業佈局,都重點向港區聚力用勁,依託港區的強大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自身加快發展,通過公交化的輕軌,實現兩個城市之間的無縫對接,拉動許昌境內11個站點周邊及沿線產業發展和人口集聚,在客觀上拓展和優化許昌的城市空間;其二是強化支撐點,聚焦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提升產業層次;其三是增強吸引力,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和大規模國土綠化,厚植生態優勢、擦亮生態名片,加之鄭萬高鐵、鄭合杭高鐵、機許市域鐵路的建設,使許昌動中取靜,集疏相宜。

在2019年的那次許昌專場發佈會上,胡五嶽公開表示,“鄭許一體化發展是當前許昌面臨的最大機遇,也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工程,如何在一體化過程中避免虹吸效應,實現‘1+1>2’的協調發展效應,關鍵是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實現錯位發展。”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許昌在“鄭許一體化”發展中要實現錯位發展

對德開放可謂是許昌在全面開放戰略中與鄭州錯位發展的體現之一。

按照許昌市發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9月,全市累計簽約對德合作協議82個,其中25個項目已落地。2018年,全國第8個、河南省唯一的中德(許昌)中小企業合作區獲國家工信部批准實施。

在我們看來,在互聯網、大交通、平臺企業賦能等一系列新的要素驅動下,以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資源配置為代表的新全球化,已經成為包括許昌在內的所有城市的必然選擇,也是影響甚至是決定城市轉型發展成敗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包括對德開放的全面開放戰略也理所當然的是許昌建設“宜居之城”的重要價值觀和方法論構成(比如,許昌規劃建設了德士堡生活廣場,佔地40餘畝,建築面積9.5萬平方米,集德國特色的商業、文化、餐飲美食於一體,著力為德國企業和人才入駐提供德式生活配套服務,還與德國法蘭克福市拉恩迪爾區保持了定期互訪,以經貿為紐帶,推動建立友好城市關係,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交流),更何況,因為包括髮製品產業在內的一些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具有樞紐地位的產業在許昌的長期集聚和發展,為許昌的國際化提供了直接的便利和良好的基礎。

注:本文配圖由許留通提供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許昌:打造河南的智造之都,宜居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