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贪腐中的法不责众

先从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故事说起。

[清] 贪腐中的法不责众

一次心不甘情不愿的调任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浙江布政史王亶望在西湖上抱着美人,喝着美酒,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那么这个布政史相当于什么官呢,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主管财政,民政。眼下浙江巡抚(巡抚相当于省长)空缺,王亶望可没少花心思,经过一番运作,正等着皇上圣旨成为巡抚。

[清] 贪腐中的法不责众

不久,收到了圣旨,面圣之后,乾隆皇帝要把他调到甘肃去,主持捐监,那么什么是捐监呢,古代古人要进入仕途,要么通过科举考秀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购买国子监监生资格进入仕途,国子监是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说白了就是买文凭。买文凭的进入国家户部,即财政部。由于古代是小农经济,为了缓解财政困境,发明了这个制度。

[清] 贪腐中的法不责众

那么为什么甘肃需要捐监呢?那是因为朝廷对西北用兵,甘肃需要供应军粮,仗打完之后,由于当地贫苦,需要户部拨款一百多万两救济。

于是陕甘总督勒尔谨上书,要求朝廷同意捐监,捐监得到的粮食用来救济百姓,减轻户部负担。

那么王亶望又为什么会被乾隆选中呢?因为乾隆认为王亶望父亲是个清官,所以认为王亶望也是个清官,毕竟捐监是个容易贪污舞弊,还有王亶望干的也不错。

曲线救国之计

王亶望自身呢,认为去甘肃做官,还捐监,很难做出成绩,而且去艰苦的地方还没有升官,心里不爽。

王亶望到达甘肃之后,心里活络了起来。于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大戏即将上演。

首先,捐监半年后,向户部奏报,捐生员19017人,收监粮827500石,而当年户部全国报捐人数才11739人。甘肃这么贫苦地方,居然做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实际上呢,总督勒尔谨发现,捐监人数也就7000多人,粮食30多万石。但是勒尔谨一想现在告诉皇帝,岂不是自己也有责任,因为自己就是他的上司。

进一步,勒尔谨发现,本来皇上要求是本色捐监,也就是用粮买监生资格,而王亶望是折色捐监,也就是不交粮,而是交钱。交钱自然有很多文章可做,导致贪赃舞弊。勒尔谨也没有办法,既然木已成舟。

费尽心机贪腐集团

随后王亶望想,既然收上来这么多银怎么才能入自己腰包呢?

所以他就向朝廷报告,说申报银两用来建造粮仓用来存放收上来的那么多粮食,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建造,这笔钱又被贪污了,随后又向朝廷报告说发生了旱灾,需要赈灾。随后甘肃大大小小官吏都收到了好处,官府既然向朝廷报道了赈灾,肯定需要做做样子,所以还是给百姓发了一些粮钱。这样全省上下的官员,百姓都收到了好处。朝廷即使下来查,也查不出什么。

之后王亶望调任浙江巡抚,离任时赚的盆满钵满,继任者王廷赞之后又同流合污。那么王廷赞为什么会同流合污呢?其实他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如果向朝廷举报王亶望的做法,那么因为自己缺乏足够的证据,未必能够将王亶望绳之以法;再者由于现在皇帝刚把王亶望提拔为浙江巡抚,现在告诉皇帝这样的事情,不就是相当于打皇帝嘴巴子嘛;现在王亶望敢那么贪污,那么必然是勒尔谨也是知道的,取证也未必容易,万一取证不成,自己咋办;后来王廷瓒也发现,原来自己还被监视起来,随时受到生命威胁,因为这就是相当于和整个官场作对;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装作不知道就好了,反正该怎么滴就怎么滴,如果打破这个平衡必然导致整个官场的不配合,自己做不出什么成绩,又得到什么了呢?“

事情败露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地区发生教派民变,后来朝廷派和珅领兵进剿,失败而归。乾隆便把陕甘总督勒尔谨革职查办,随后和珅为了推脱自己责任,说甘肃地区下大雨导致道路泥泞,致使兵败。

乾隆立即警觉,之前甘肃一直报告说干旱需要赈灾,怎么又下大雨了。由于看到勒尔谨被抓,害怕冒赈案暴露,所以王廷赞贿赂了和珅求对策,王廷赞听从他的建议,交纳一份议罪银,数额较大,同时浙江巡抚王亶望也交了一份议罪银,乾隆便命人前去甘肃调查,渐渐这桩七年大案冒出水面。

按照大清律例,“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罪,犯赃至一千两 斩”,如果按照这样标准,那么甘肃上上下下所有官员都要杀掉,那么西北边疆将不稳定。所以乾隆皇帝只好将死刑标准提高到两万两。虽然这样,还是处死了五六十人。其他还有五六十人处理。

法不责众的处理

这个让我想起了人民名义相似的情形。

犯官太多对于惩罚机制确实出了道难题,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解法便是让让损失最小化,官僚系统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就是一笔财富,毕竟这些官僚行政能力的培养,都是花费了老百姓的血汗,而老百姓的血汗就是皇帝老儿家的财产,相当于将皇帝老儿的财产完成了一次高级意识形态的转化储存而已。

变成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也可以随时变成造福自己的能力。如果将这些官员都杀掉就是在将这些财富都毁灭了,而如果让这些官员戴罪立功,那么将可以极大的避免二次贪腐的可能性,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种将功补过的挽回。

最后想以白居易的一句话结尾。

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刑善不亦难乎

往期精彩

No.1「[书] 为什么"SOS"是求救信号?《编码的奥秘》(一)」

No.2「[书] 继电器改变的世界!《编码的奥秘》(二)」

N0.3 [民] 民国女神林徽因」

No.4「[谈] 一位女博士笔下的人心」

N0.5 「[明] 倭寇真是日本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