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國教授: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周慶國教授: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治學大家談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20年註定是與眾不同的一年,奧運延期、高考延期、開學延期,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疫情過後,很多行業會重新洗牌。這對每個個體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同時也給了我們一段自由思考的時光來梳理過去,規劃未來。作為信息學院的一名教師,我想分享三個身邊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關於“知”。我的一個碩士研究生S同學,是土生土長的蘭大學生,本科時就經常到我實驗室和我探討無人機的原理和應用方面的話題。我當時覺得這個學生比較有培養潛力,就把他招到實驗室讀研。有一天,他突然跑過來跟我說要做無人車,並且要在畢業前做出蘭大的第一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本身就非常複雜,涉及很多非計算機學科的知識和技術,工程設計複雜、難點眾多且非常燒錢,在一個理科為主的院校開展這方面研究難度非常大。但他的堅持最終打動了我,我抽調研究生組建了無人駕駛研究團隊Rock Auto,缺乏硬件設備就尋求校企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難,我們終於在他畢業前推出了蘭州大學(也是甘肅省)的第一臺無人駕駛汽車,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去年,我們還在智能交通頂級會議ITSC上發表了團隊的研究論文。S同學畢業後去了外企戴姆勒繼續從事無人駕駛研究,且正在申請攻讀名古屋大學無人駕駛團隊的博士。知者不惑,S同學就是一個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研究興趣、清楚自己以後要走的道路的人,並願意迎難而上為之付出努力。因此,大家在學習中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的興趣點和自己要走的路,這樣在工作和學習中就不再迷茫。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年我也一直嘗試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興趣點,鼓勵學生思考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在《人工智能導論》、《基於機器人的實踐方法》等通識課上,經常引入編程比賽讓學生自主選題、自主組隊實踐。這個過程讓學生提前經歷了科研項目的洗禮,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找到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科研興趣點。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仁”。我們團隊來自奧地利的Nicholas Mc Guire教授,我們通常親切地稱他為Nicho。確切地說,他首先是我的“網友”,我們是1999年在郵件列表認識的。他與我亦師亦友,是他引導我進入開源軟件這個大世界。由於視覺障礙,Nicho在上大學後不久就退學了。在這種情況下,Nicho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新的規劃,接受了開源軟件的思想並決定投身其中,推動軟件產業朝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開源共享的角度發展。在那之前,Nicho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編程,他決定從零開始學習軟件開發。從事過計算機行業的人都清楚,軟件開發帶來的視力負擔很重,而Nicho當時矯正後的視力面對著50多寸的大屏幕也需要設置為超大字號才能看清幾行英文字母,其學習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不知道Nicho經歷了多少困難,但他憑藉造福社會的“仁者精神”自學成為開源軟件領域的專家,並在線上線下開班講學答疑解惑,使得諸多來自全世界的愛好者、研究者獲益匪淺。2005年,Nicho和我一起開始組建蘭州大學分佈式與嵌入式系統實驗室從事開源軟件研究,到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了涵蓋人工智能、智能駕駛、分佈式與嵌入式系統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團隊。Nicho的初衷是出於他對開源軟件運動的情懷,他為蘭州大學信息學科作出的貢獻促進了我國尤其是西北地區開源軟件的發展。2009年,Nicho獲得了中國政府友誼獎(表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榮譽獎項),並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想象一個近乎全盲的高中畢業生是如何通過自學成為開源軟件領域的翹楚。仁者不憂,Nicho的故事告訴我們做研究時也要有造福社會的夢想和情懷,做學術時要選定一個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方向,不要太計較個人得失。

周庆国教授: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治学大家谈

Nicho教授帶領實驗室師生搭建

農業機器人試驗場地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勇”。Y同學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小時候靠著放羊攢學費讀書。他後來通過努力考上蘭州大學,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Y同學在大學和碩士期間都表現平平,還經常勤工儉學籌集生活費。為了改善家裡生活條件,他在碩士畢業後去了軟件公司工作。後來在工作迷茫時和我聊天,我把他招回來讀博士。Y同學平常不善表達,具有典型的工科男特點,但是這類學生也有隱藏的優點,做事能夠持之以恆、不怕辛苦。他可以在我們研究農業機器人項目時冒雨揹著幾十斤重的土袋在胡楊樓上下跑四十幾趟,也可以寫出長達三千字的蘭州大學最美博士論文致謝。這類學生勇於做事,但生活閱歷不足導致他們開始時人生規劃比較迷茫,科研沒有方向且失敗後容易放棄。對於這類學生,我一般會先給一些比較小的研究課題,讓他們慢慢掌握科研技巧並逐漸培養出學術自信和學術激情,之後他們就可以憑自身毅力在某個方向持續地研究下去。Y同學在幾次學術鍛鍊之後就可以在幾百人的演講大廳幽默地作學術報告,後來在人工智能應用研究上也取得一些成績,以第一作者發表了學術論文十幾篇,也是目前我學生裡著作最多的。在蘭大有很多這樣的學生,樸實執著甚至在學習研究中有點“死腦筋”,但只要幫他們找到合適的方向,他們就能沉下心做研究並做出成績。所以,對於我們大多數西北地區的學生,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他們勇者不懼的精神,要在選定研究方向以後勇敢執著地走下去,厚積薄發。

以上三人的故事印證了孔子的名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在目前國家大力發展新工科教育的關頭,為師者更需要具備S同學的求知若渴、Nicho教授的大氣情懷和Y同學的執著堅毅,找準目標,努力拓展自身屬性,跳出舒適圈,打破學科專業的藩籬,結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構建新的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最後我想借以色列赫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Shimon Schocken教授的話來做結語:Educators don’t necessarily have to teach, instead, they can provide a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hat tease out your natural ability learn you own.(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自學潛能)

周慶國,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際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獲得者,目前主要從事安全關鍵系統、嵌入式系統、智能駕駛、虛擬化技術的研究。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