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貴:數字化賦能採供協同和供應鏈管理

近日,石化行業供應鏈特聘專家,中國招標投標協會電子招標採購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隆道、必聯CEO吳樹貴先生應邀出席2019全球化工供應鏈(中國)峰會,就數字化賦能採供協同和供應鏈管理做主題演講。並與MIT 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研究室創始人María Jesús Saénz、陶氏亞太區供應鏈總監潘穎、馬士基大中華區化工/冷鏈行業負責人張炳際以及麻省理工寧波(中國) 供應鏈創新學院企業合作經理吳昌龍一起,共同探討交流了供應鏈轉型過程中,如何平衡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和企業供應鏈現狀帶來的挑戰。

吳樹貴:數字化賦能採供協同和供應鏈管理

峰會現場與嘉賓互動討論

當前,在數字化變革的驅動下,製造行業也在全面升級,製造業新業態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由傳統管理經營模式轉型升級為數字化管理模式,企業可以藉助先進的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建立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的支持系統和平臺,從而進一步強化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而企業的數字化變革也對供應鏈管理體系提出了全新要求,採供協同已成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既是衡量供應鏈管理水平的標誌,也是決定供應鏈管理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提高採供協同效率,合理加強企業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吳樹貴:數字化賦能採供協同和供應鏈管理

吳樹貴先生峰會主題演講

作為供應鏈管理專家,吳樹貴更關注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共贏。在本次演講中,他指出高效協同作業是提升供應鏈管理效能的保障。供應鏈是由多組織整合而成的聯合體,並以最大程度的滿足消費端客戶、以最大程度降低各組織成本為目的,共同管理由源點到最終消費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產品流。供應鏈管理某種意義上解決了傳統供應鏈從流(信息、資金和產品)到滿足客戶和降低成本的關鍵,通過並行管理解決全鏈成員共同滿足最終客戶需求,使全鏈總成本最小化。

在企業採購和供應鏈的關係中,企業集中運營協調SRM(尋源/採購)、ERP(生產/加工)、CRM(市場/銷售)之間的關係,將企業發管理展為智能化、數字化和平臺化是企業當下優化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從企業採購戰略出發,將傳統採購升級為產業供應鏈採購、價值鏈採購,重點在於集中協調採購、加工、銷售等多個供應鏈環節之間的關係,不斷提升供應鏈價值,為全鏈成員提供高效協同的共贏保障,以達到企業供應鏈整體運營效率和競爭力。

演講中,吳樹貴以其主持開發設計的隆道雲採供協同平臺為例,數字化支持企業內外部協同作業需要通過供應鏈夥伴企業在"雙重領導"之下運營,而數據資源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則被不斷的積聚和利用。隆道雲採供協同平臺是知行合一的在線平臺,支持所有參與各方在線完成全流程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留存數據則形成資源整合後作為數據產品反饋給用戶。隆道雲通過數據和信息及時傳遞督促相關各方進行業務協同實現以知促行;以各類應用、功能強大,支持對獲得的信息做即時處理達到即知即行;而一方對信息的處理即刻就反饋到其他相關各方實現即行即知,同時以大數據技術處理信息,提供數據服務,支持業務決策來以知助行。以支持詢比價、招標投標、在線談判、在線競價、單一來源.....拍賣(退役設備和廢舊物資處理)等多種不同交易方式的採供協同實現"知行合一"高效協同作業。依託數字化供應鏈管理降低企業協同作業難度,提升協同作業效率,降低雙方交易成本,創造供應鏈全鏈提速增效的價值。

時至今日,我國的供應鏈管理發展已經有了長足發展進步,大多數企業開始重視企業供應鏈管理,並對數字化供應鏈管理有了一定的認知度和重視,特別是對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吳樹貴表示,企業在採購交易參與各方在線協同過程中留存的數據可以避免"數據被汙染",而真實數據經過大數據技術處理可轉換為數據資源,轉化成新生產要素,從而確定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賦能供應鏈價值。平臺則通過電子化、數字化的系統,支持企業從容應對"鏈"和"網絡";支持"供應"和"需求"的"雙引擎"驅動。

當前,國家對供應鏈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良好的制度環境將助推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和嘗試,,其相關標準也將逐步完善。隆道也將持續耕耘企業數字化供應鏈管理之道,以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服務企業採購招標和供應鏈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