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现在去回忆小时候的写作,印象很模糊,大概是因为并不算美好。


那时候水平有限,写作文总把自己装在一个模式的套子里,真正值得回忆的作文,大多都在作文课外,全是自己悄悄撒在日记上的小心情,可惜的是,长大以后也很少动笔写日记。


01

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黄遵宪在《杂感》里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是为与谭嗣同等人合力扭转诗文的格套,挣脱八股文的束缚,改变虚假的文风。

但在生活在相对安定的年代,对写作其实没有什么束缚,朋友圈、微博、简书、头条,甚至各类视频媒体平台都是自我书写的舞台,只看你是否愿意。

我手写我口,这种真诚表达、不受拘束的写作倡议,到陶行知先生这里化为作文教育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育学生写文章要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在现实的教育中需要运气,那时的我没有遇到喜欢写作的老师,读的书也不多,那时候的我也并不知道到底错过了什么。

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在成长中,尽管最初没有遇到好的写作导师,但之后是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写作可以是最便宜,却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特别是上了大学以后,遇到了很多喜欢写作并且很有趣的老师,他们苦口婆心的告诉同学们写作是件美妙的事,想尽方法不停的鼓励我们,劝勉我们尽力记下点东西,每天写一些心得体会,但那时候我还是呆瓜一枚,傻不愣登,一边焦虑一边无忧无虑,长期的空洞经验暗示我,写作对我无关紧要。

想想青春年少时,曾经有那么多机会打开自己,和其他人一起织梦,都被我回避了。自己的行动和想法都处于一种暧昧的无意识状态,想写点东西把自己藏在某处,不知道这样的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有哪种环境可以激励自己一直走下去。

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心理学家郝滨说,“那些没有意识到的无意识,也许会转化成我们的命运。” 没有意识到,写作这种底层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意识到写作可以反哺生活,直到现在我才开始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总想敝帚自珍,又无法接受自己真的成了敝帚,生活太狭窄,以前总以为现在手中的就是最好的,只想守住眼前的东西,却不曾发现井外的世界,所幸现在我已经开始。

02

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圈子很重要,如果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也并不喜欢现在所做的事情,当你讨厌那个无意识的抱怨的自己,那不是你的错,离开那里。

我不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也很在意外界的眼光,即便我展示在这里,也只是因为,啊,这里没有在生活中真正认识的人。以前总是希望可以占有知识和好的观点,似乎占有了就能有安全感。


也有因为独享一些内容和朋友闹僵的时候,尴尬、伤心、不知所措,我以为我自己发现的,那就属于我,现在看来真的很幼稚。也有小心翼翼和朋友分享的时候,但他们并不理会,那时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离开那群人,而不是呆在那里。

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身边有很多热爱写作的朋友,我无意识的游荡在他们中间,最终和大家分散在各处,各自走着我不知道的路。


以前朋友每每拿自己的文章让我看,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不懂写作也不敢妄语,更不要提展示自己的内容。把自己写的东西暴露在外,就像被动地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裸奔,从头发丝到指头缝里都渗透着羞耻,问我对写作的认识,大概是造一场大梦,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角落里。

有时会想,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搜寻一些小众的东西,小众的音乐、小众的电影、小众的风景,我想那些小众不正证明了一些人想要独处,独占一些美的心态吗?

如今却发现,小众的人群汇集起来总会做成很多事,不是因为独占而美丽,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队伍,一起成长,才能成就最美的风景。

今年,我非常庆幸加入到写作蜕变营,能和一群喜欢书写、喜欢自我表达的朋友们一起共同探索发现,回归生活的本真,相信在这个不断成长的群体中,我也能收获自己想要的改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分享才能收获反馈,有反馈才更有动力。不想陷进孤陋寡闻的漩涡里,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通过平台分析来内部督导,迈出公开的第一步,也算得上是一步巨大的胜利。

独白,一个写作小白的自我审视


2020年以前,乐此不疲地做白日梦,幻想有一天烦恼统统消散,想要的都实现。

2020年,从新审视自己,非常感谢怀左学长的团队,让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

想要收获批评和建议,第一次在平台上打开自己,以后请大家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