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三國演義》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句歇後語廣為人知,既寫出了徐庶對劉備和大漢的忠誠,又寫出劉備仁德的個人魅力。

但我覺得,這句話反而講出了當前職業經理人跳槽的困局,老闆都會喜新厭舊,從來都沒有鐵飯碗。


徐庶作為劉備軍師,在無兵無糧無地時,兢兢業業為劉備服務達七年之久,後來向劉備推薦更高級的經理人諸葛亮,結果劉備與臥龍相見甚歡,以魚水相比。一年之後,失去信心和希望的徐庶乘曹操南征之際,以家庭原因向劉備辭職,順利跳槽到競爭對手曹操,上演了一場沒有見血的辭職記。


一、劉備找到更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諸葛亮,忽視了前任徐庶

1、徐庶對劉備來說是有七年苦勞的

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在北方几經輾轉、仍沒有立足之地的劉備被曹操擊敗,無奈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劉表對這位同宗很是尊重和款待。但後來,劉備太會來事,不少荊州人士都有了結交之心,這讓劉表不得不起防備的心思,給了劉備很少的兵馬,讓他到北邊新野城防禦邊境去了。

這時候的劉備,如同沒有業務、走向死衚衕的小公司,不知道哪一天就會突然倒閉。雖然人心沒有散,文有糜竺、孫乾、簡雍、劉琰,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但固守新野小城,糧草要靠劉表支持,很難有有大的作為。

這時候,中年轉業的徐庶學問有成,沒有嫌棄劉備勢力小、待遇低,主動前往去見他,史載“先主器之”。就這樣,徐庶被劉備任為軍師,對內掌管糧草、民生、經濟,對外負責軍事謀略,兢兢業業地做了七年。

可以說,徐庶的才能肯定不止這些,連諸葛亮都認為他至少可以做州刺史、郡太守這樣的地方主官,但仍然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與劉備一起度過創業階段最黑暗、最無助的時期,這應該是要算上一筆功勞的。而沒有立下大功的原因不在徐庶,而是劉備的平臺無法為他提供這個機會。

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徐庶

2、諸葛亮綜合素質全面超越徐庶

諸葛亮作為大族子弟,有著不一般的雄心抱負和個人能力,遠超半路出家的徐庶。

首先,諸葛亮出身琅玡諸葛氏。諸葛亮即使什麼都不做,也會有不錯的社會地位,雖然隱居了很多年,但仍然不妨礙他能夠與荊州黃氏聯姻,與龐氏、馬氏、習氏等大族保持密切關係,完全可以拖得起、耗得起,而徐庶出身低微,早年的關係對他後續的職業發展沒有什麼幫助,只能靠個人。

其次,諸葛亮個人能力強。自號臥龍,自比管仲、樂毅,天文地理、軍事外交、治國理政無所不會,職業定位是匡扶一國社稷的相國級人物,值得君主舉國相托;而徐庶只是學了儒家經學,不僅才能有限,定位也沒那麼高,諸葛亮說他“仕進可至刺史郡守”,這一點徐庶是認可的。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再次,諸葛亮年輕,公元前206年,諸葛亮出山時27歲,而徐庶有記載的記錄大概在中平年間,倒推的話,要比諸葛亮大快20歲,已經四十多歲,在當時的年代都可以算是老年人了,所以留給徐庶建功立業的時間不多了。

3、劉備厚此薄彼,處理不當

徐庶在煎熬中度過了6年,估計是想要辭職,但又很厚道,不願直說,因此先替劉備介紹了更好的後備人才諸葛亮,但劉備開始並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徐庶說:“你把他叫來就行。”徐庶答道:“這種人才應該前往去見他,而不能委屈人家招致過來。”於是,在徐庶的前後攢動下,劉備先後三次去招諸葛亮,這才有了“隆中對”,成為劉備公司新的策略。

劉備與諸葛亮一見如舊,關係日漸密切,不說徐庶怎麼樣,連關羽、張飛都不高興了,最後劉備解釋說:“我有孔明,就像魚有了水,希望你們不要再多說了。”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徐庶雖然知道諸葛亮比自己優秀太多,但看到劉備如此不顧念自己過去數年的付出,心裡有點小情緒也是可能的。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劉備、諸葛亮

二、劉備扶漢的大餅讓立功強烈的徐庶消化不良

1、有前科的徐庶中年奮發,迫切想建功立業

徐庶原名福,是潁川郡人,少年時期喜歡練劍和行俠仗義,後來替別人報仇被抓,幸好被同黨解救。徐庶痛定思痛,決定棄武從文,於是改換姓名,到儒家學習經學,經過數年才有所成,期間認識了同郡石韜。


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

後來中原大亂,徐庶帶著母親來到相對比較平靜的荊州,與孟建、崔州平及諸葛亮等朋友相交,但在其他幾人都保持隱居狀態下,徐庶最早先跳出來,找到劉備謀求功業,說明他急切想要改變現狀,需要建功立業證明自己。

2、劉備天天畫餅,但毫無起色

劉備在北方時,曾任豫州牧、左將軍等高官,加上大漢宗室及承衣帶詔的事情,雖然屢戰屢敗,但人氣一直很高。後來,曹操基本統一北方,一定要對劉備置於死地,北方確實呆不了,劉備才逃往荊州,如虎落平陽、龍游淺灘。

徐庶最初投奔劉備的時候,應該沒有詳細做過背景調查,只是以口碑來論斷,便去向劉備求職。但在荊州的7年時間裡,劉表自己沒什麼進取心,又防著劉備,可以說劉備毫無作為,《三國演義》中寫他感嘆“髀肉復生,功業不建”也是非常契合實際的。


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

而作為劉備特聘的經理人,在這種大環境下,徐庶能做的事情真不多,而火燒博望可能是比較大的一件了,不過具體發生時間不確定,其他的就都是修修補補,確實是浪費了徐庶的時間和才華。

正如他後來辭職時所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這才是他辭職的最大原因,難以建功立業,而非全是因為母親被捉。

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劉玄德

3、曹操南征加劇劉備、徐庶衝突

公元前208年,曹操在徹底平定北方後舉兵南下,當時劉表剛好去世,劉琮即位並在荊州本土人士勸說下投降曹操。劉備不知道,主動帶兵從新野到宛城,發現情況不對後急忙南返,路過襄陽時又帶上願意隨行的十餘萬百姓南下江陵,諸葛亮、徐庶一起跟隨。

因江陵城高糧多,還有軍事物資,曹操於是讓曹純率先鋒在長坂坡追上,擊潰民眾和劉備少量的部隊,並無意中獲取了徐庶的母親。這期間諸葛亮勸說劉備留下百姓先走,但劉備拒絕,最終導致慘敗的局面。這種情況加劇了徐庶對前途的悲哀,而聽聞母親被捉更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以追尋老母為由辭職。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劉備、徐庶

在我看來,這個過程中間有兩個疑點,而讓我覺得徐庶更是主動辭職的。一是徐庶如果要找母親的話,自己去找便可,結果卻是和他同郡的石韜一起,好像提前商量好的主動北上的行為《魏略》記載是“福與韜俱來北”;二是徐庶真要找他母親的話也是在亂軍中找,《三國志·諸葛亮傳》寫他“遂詣曹公”,當時來的只是曹純前鋒,曹操大部隊還在後方襄陽處,為什麼直接去找曹操;三是當時情況亂作一團,劉備的老婆孩子都丟了,徐庶因母親被捉應該有其他辦法可以操作,其中辭行應該是最後的選擇。

三、曹氏集團是徐庶中短期職業的最優選擇

曹操家大業大,上面還頂著漢獻帝的名頭,而且唯才是舉,對於徐庶這種出身不好的人才來說確實有很大的誘惑,但曹操裡面人才眾多、競爭激烈,很難像劉備創業公司那樣給予充分信任和授權,所以

中短期選曹操,長期還是選劉備。

1、曹操人才理念更符合徐庶

曹操自身出身被人譏諷為閹豎之後,與真正的世家大族也難以相比,所以用人上一方面積極尋求世家大才,如潁川荀氏、清河崔氏、河內司馬氏等,一方面也不放棄出身貧寒但又有能力的人士。在擔任丞相、獲封魏王后,曹操更是數次下發《求賢令》,打破士族門第觀念,不拘品行,唯才是舉,從而羅致更多人才為自己服務。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求賢令》

從這點上來看,徐庶出身不高,又有為賊經歷,在一般的平臺下和主公下確實難以有所成就,曹操雖然有篡漢之名,但對人才的口碑還是不錯,值得去做個面試。

2、曹操統一在即,平臺更大

曹操南征之前,漢朝恢復丞相制,曹操被拜丞相,得以單獨開府任官。同時,北方基本統一,各地正投入如火如荼的戰後恢復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官吏,因此空間廣闊。同時,曹操在出徵前,大家對他是非常看好的,荊州不戰而降,之後一統揚州、益州,天下大定,大漢再興。所以,徐庶感覺再跟著劉備確實很難有機會,如果不抓住最後一次機遇,以後再投奔的話,很難再找到更好的機會和談判價碼。

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丞相曹操

​事實證明,徐庶到了曹操陣營後,因為赤壁之戰失利加上其身份證明,在經歷了一段時間檢驗後逐漸得到重用,。公元前220年,徐庶恢復本名並列入曹丕的勸進表,這說明他已完成身份轉變,徹徹底底成為曹魏死忠臣子;公元前223年,徐庶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根據《漢書·百官志》記載,右中郎將隸屬於光祿勳,官秩比二千石,負責宮殿右署值衛;御史中丞隸屬少府,官秩千石,負責留守殿中監察百官。徐庶所任職務儘管靠近魏帝,待遇不錯,但同郡石韜所任郡守和典農校尉職務卻是二千石的地方實權職務,還是沒有真正給予徐庶重用的。

多年以後,諸葛亮在北伐聽到舊友的職務時感慨說:“曹魏難道那麼多人才嗎,為什麼徐庶和廣元不被重用?”這側面說明徐庶的任職與他從劉備處辭職時預想有一定差距。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3、徐庶逃避劉備困難期,也錯過快速成長期

長坂坡是劉備人生最灰暗的時期,徐庶在那時選擇離開,對劉備的打擊是不小的。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之前七年都默默無聞的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迎來了人生的快速增長期,2年內獲取荊州五郡,6年內佔據益州,10年內佔據漢中稱王,勢力達到最盛,一下子打了大的翻身仗。

徐庶七年煎熬,比不過諸葛亮一年“魚水之歡”,無奈向劉備辭職

三國鼎立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當初徐庶一直跟著劉備,那麼以他擅長的謀略才能,在劉備取西川時可能協助關羽留守荊州,這樣很大可能不會出現失荊州的情況,三國曆史可能改寫。而劉備稱帝后給他的職務,最起碼不低於法正的尚書令,而且憑藉漢中王劉備信任、丞相諸葛亮好友的關係,徐庶在蜀漢可以有更大的發揮才能空間,遠遠勝過曹魏的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可惜沒有假如,徐庶也為自己當初的任性辭職付出了代價,但誰能料到這些呢,既入曹營,哪還有漢心。


【結語】當今,職業經理人在大家眼中是高大上的職位,但其實也有自己的困局,最大的便是老闆信任度、依賴度降低,時刻可能被新人替換掉,而小公司、大公司平臺不同,能發揮的價值也不同,需要結合個人的職業定位來選擇。

在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徐庶原本可以繼續尋找新的角色,但因為平臺長年低谷期讓他已經逐漸失去信心,最終不得不在最後時刻選擇出走,這有一定的必然性。而在曹魏集團,徐庶貌似得到了不少,但直到劉備最後高光時刻,不知道心中會不會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