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前言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天赋异禀之人,这些人充斥在古代历史篇章中的各个领域,他们共同谱写了这绚烂夺目的古代史,在古代史上纵使有志之士数不胜数,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在这茫茫人海中好好领略一番各家所长,依旧可以发现吴起身上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吴起,战国时期叱咤风云、威名远扬的将领,要问战国时期最有能力的人有哪些?吴起绝对位列前茅,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十分出色、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十分敢想敢做的革命家,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吴起变法"便是在他的指导之下进行的。

他用一生的时间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创造了一处又一处的辉煌,是历史上难得的一位全能型人才啊!这样优秀的人怎能叫人不喜欢呢?可是这样优秀的吴起为何在功成名就之际转身离开自己一直效忠的魏国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吴起离开魏国为何会迅速投入楚国的怀抱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奥秘吧!

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少时求学

吴起出生在卫国一个非常富足高门大户,如此算来吴起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富足之家不必为了裹腹而发愁,所以更重视 子女的教育培养。而吴起也在非常年幼的时候就立志要在政治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起初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后来便开始四处奔走寻找考学的门路,但是吴起最开始的几年十分不顺,不仅没有如愿以偿的考取功名,还将家财散尽落另一个倾家荡产,这样落魄的吴起受尽了乡里街坊领居的嘲笑与讥讽。或许正因为这样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吴起要在政治上发展的的决心!

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弃鲁奔魏

在公元前412年的时候,齐宣公决定正式发兵攻打鲁国,这是鲁国国君想要任命吴起为将,但是奈何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不免令鲁穆公有些担心吴起会徇私,没想到吴起为了得到鲁穆公的信任竟然亲手杀害自己的结发妻子,其心狠手辣的程度实在是难以想象。后来鲁穆公弄对吴起有一次产生了信任危机,听说魏文侯这是决定利用李悝变法,而吴起便前来魏国投奔,到了魏国之后不仅得到了国军的赏识还担任了文候大将军,这下子吴起终于可以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抱负与理想了。吴起在任期间创建了前往无故人后无来者的"武卒制",这种模式的军队治理制度被沿用至今,所以吴起这枚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按理来说这是吴起已然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他为何会抛下自己在魏国的成就转身去了楚国呢?为何在众多诸侯国中选中了楚国?

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政治抱负

我认为吴起他年幼之时立下的志向是在政治上得到一定的发展,现在吴起的成就局限于军事领域,所以他依旧渴望能够在政治上也创造如同军事领域一般的成就。在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前387年)的时候魏文侯撒手人寰,所以魏文侯的儿子子击顺理成章继位为魏国新的国君,史称魏武侯。在魏武侯正式继位后便迅速任命贵族田文为丞相,此举使得吴起非常恼怒,所以吴起便将自己"将三军,治百官,守西河"的功劳一一列举出来想要与田文争夺丞相之位,最终落败,由此看来吴起确实是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报负。好不容易吴起等到田文也驾鹤西去了,没想到魏武侯竟然又任命公叔痤为国相,这次吴起的政治抱负与满心期待再一次落空,可想而知吴起心中的郁闷程度。所以我认为吴起在魏国无法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报负才是离开魏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正中圈套

众所周知身为魏国大夫的王错与吴起早有私怨,所以吴起若是成功当上国相则对其十分不利,难免吴起不会公报私仇。所以王错边绞尽脑汁的阻止吴起,根据《吕氏春秋》中的相关记载道王错抢先对魏武侯重伤吴起说道:"这吴起可是赫赫有名的贤良之士啊,您的国家如此之小,怎能满足其施展才能之愿呢?况且魏国又和十分强大的秦国接壤,如此有能力之人难保哪天不会投奔更为强大的秦国啊!"果不其然,魏武侯听后果然很是担忧的问道"那这怎么办才好呢?",

王错急忙说:"您可以试着把公主嫁给吴起,若吴起忠心耿耿那他便会十分欢喜的迎娶公主,若他不钟 ,心怀鬼胎就肯定会万分推辞"。而王错则是私下去吴起家中做客,当着吴起的面想方设法的让公主羞辱自已,营造出公主十分刁蛮的假象,结果吴起果真以为公主十分不好相处便推辞了魏武侯的这门婚事。从此魏武侯便对吴起坏有猜忌之意,失去国君的信任,吴起自然在没有锦绣前程,所以这应该也是吴起会离开魏国的一个原因中所在。

失望至极

正所谓"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而让吴起彻底失望的最后一件事情便是魏武侯将吴起从西河郡召回派遣他前去管理别处,根据《吕氏春秋》中的相关记载可知,吴起在到了岸门之时,突然停车探头回首望向西河不禁"泣数行而下"。

吴起在功成名就之际离开魏国,转而投奔魏国?这其中有何隐情?

吴起的仆人十分疑惑的问道:"我曾私下观察您的想法,您放弃这诺大的天下就像是丢弃一只鞋子一样不在意,但是今天您离开西河郡为何会哭泣不止呢?"吴起擦着眼泪回答:"你不懂.我放手治理西河是因为国君不再信任,现在国君听信谗言,我认为这样西河郡距离被秦国攻取已经不远了,我们的魏国从此就要被削弱了啊!我怎能不伤心?"所以综上所述,吴起离开自己功成名就的魏国是因为国君已然对其不信任,也更是因为吴起无法在魏国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