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今天是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系列學校創始人張伯苓校長誕辰144週年紀念日。張伯苓老校長曆經清末、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把發展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先後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接辦四川自貢蜀光中學,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培養了包括周恩來、陳省身、吳大猷、曹禺在內的大批英才。

求學

張伯苓16歲時考上北洋水師,希望通過投軍來拯救將要亡國滅種的中國。1895年浩浩蕩蕩的“甲午海戰”爆發,“同濟”艦上親身經歷的中國國恥最難忘的一次意外事件,年輕的張伯苓醒悟,只有喚醒中國人的靈魂,中華才能復興。張伯苓曾說:“我正在那裡,並且我看見威海衛的旗子兩天之內換了三次。我看龍旗換下了太陽旗,第二天我又看見龍旗又被英國旗代替了。悲楚和憤怒使我深思,我得到一種堅強的信念:中國想在現代世界生存,唯有賴一種能夠製造一代新國民的新教育。我決心把我的生命用在教育救國的事業上”。


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在北洋軍服役時的張伯苓


從教,辦學

1898年南開創始人之一嚴修,為了教育自己及友人的子弟開辦家館——“嚴館”,聘請張伯苓為教師。1904年五月,決定成立“私立中學堂”。從此他結束了家塾先生的生涯,成為學堂的學監。學堂當時共有學生73人,教師4人。1906年有人捐贈土地及捐款,在天津城區南部的開窪地,即民間所稱“南開”,建成新校舍,遂改稱南開中學堂,做老師、開中學,二十年間張伯苓為他追求的教育事業勤耕不輟,然而他深知:世界的競爭一定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最後就是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最核心的就是大學,中國一定要辦大學。1917年秋,張伯苓遠赴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次年回國,著手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南開大學正式成立。


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愛國三問

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三省。1933年日軍威脅北平、天津,天津海光寺駐紮日本軍隊。1935年,張伯苓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問了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其言諄諄,其意切切,正在於要振起師生的愛國鬥志。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這也正是南開精神最為重要的內核。張伯苓對此念茲在茲,不斷以此勉勵新老學生,可以說時至今日,這3個問題仍有時代價值。從1919年學校建立以來,南開歷經戰火、遷校、覆校等重大洗禮,但南開人始終與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愛國是南開最深厚的底蘊基因,也是其校訓中“允公”二字的體現。


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刊登“愛國三問”原文的《南開校友》創刊號 圖源:微信號:xuexixiaozu


張伯苓先生留下的不斷追求的精神和“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激勵著中國教育的未來。如今,身在南開校園,我們似乎仍能隨處感受到張伯苓的氣息。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牽動人心,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很多人堅守崗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盡職盡責、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

在張伯苓老校長愛國精神的影響下,南開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南開大學附屬醫院派出4名醫療隊員,奔赴湖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線。為了大家“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南開大學的老師們上線當起了“主播”,開展線上教學。身為南開人,更有同學將自己的一萬元獎學金捐贈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南開醫學院的校友們也分別在雷神山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等醫院發光發熱。近期,在國內疫情已經好轉後,一群身穿防護服的南開“翻譯突擊隊”,利用自己的外語專長,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參與嚴防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的感人事蹟又刷爆了朋友圈。全國各地的南開人也在力所能及的表達著自己對祖國的愛。


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突擊隊在協助海關工作 圖源: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


張伯苓先生知中國、服務中國的教育思想,苦幹、硬幹、實幹的奮鬥精神,知行合一、言傳身教的道德品行,均是南開取之不竭的寶貴財富。被銘記者從未逝去,張伯苓的名字註定要永遠與南開連在一起,我們也註定永遠與老校長連在一起。


憶老校長,紀念張伯苓先生誕辰144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