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青島第一體育場“9·17”踩踏特大傷亡事件

1970年9月17日,國家田徑隊在青島市第一體育場表演時發生群眾嚴重擠壓事件,造成傷135人、死37人的特大傷亡事故。事故發生後,青島市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成立調查、處理、善後領導小組,全市各級醫療單位參加搶救。

1970年青島第一體育場“9·17”踩踏特大傷亡事件

1970年,國家田徑隊著名選手和山東省田徑隊分別於9月15日下午、17日下午在青島第一體育場進行表演活動,觀眾爆滿,體育場外還有很多人圍觀。17日下午,在第一體育場進行第二次表演時,觀眾急於看倪志欽破2米29的世界紀錄,衝破北門,人群潮水一般擁入。北門外場和內場都有樓梯,內場的樓梯上也坐滿了觀眾,且前面有一條粗重的鐵鏈擋住了人潮,都堵在內場樓梯上,前面的人已經無法挪動,後面的人還在使勁往裡湧,形成人壓人、人擠人的局面,短短的十幾級臺階上擠滿了成百上千的人,衝在前面的人被擁倒在臺階上,後面的接踵壓上踩上,臺階兩邊粗粗的護欄鋼管都被擠斷了。由於人多,衝力猛,擠壓重,在很短時間內造成了慘重傷亡。其中大部分傷情嚴重,表現為嚴重的損傷性窒息,顱骨、肋骨骨折等,造成135人受傷、37人死亡的特大傷亡事故,被稱為“9·17”事件。

災難發生後,青島市馬上向國務院報告。周恩來總理立即批示青島市要不惜一切代價救治傷殘者。海軍黨委、濟南軍區黨委和省革委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指示立即查明情況,總結經驗教訓,做好善後工作。省革委派了慰問、檢查組,對傷員進行慰問並檢查、指導搶救和善後工作。市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立即成立調查、處理、善後領導小組,根據上級的指示,具體領導搶救和善後工作。首先集中力量組織搶救,同時組織調查和善後工作兩個部門分別進行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妥善處理死亡人員的善後事宜。連夜召開革委負責人會議,發動各級革委和廣大群眾,投入搶救和善後處理工作。

為做好搶救工作,成立衛生局搶救領導小組,並設立辦公室。受傷群眾除37人搶救無效死亡外,其餘 135 人(其中危重傷員35人)分別由海軍401醫院、青醫附院、青紡醫院、市立醫院等15個醫院搶救治療。人民醫院、婦幼、建材醫院、市南、療養院等地方和部隊醫療單位紛紛支援,參加搶救工作。主動組織醫務人員攜帶搶救藥品、器材趕到收容傷員的醫院參加搶救,分擔搶救任務。

上海市及山東省派來8名有經驗的醫生協助,連夜乘飛機到青島,與青島市醫務人員緊密配合,到重危傷員的醫院進行巡查,幫助制訂治療方案,有的還親自給傷員做手術。青島醫藥站迅速組成搶救藥品的供應小組,並派精通業務的人員參加到收治傷員的醫院參與跟班搶救,及時供應藥物。根據搶救情況,預計需求,進行商品庫存排隊,提出搶救可能需要的品種,與上海、天津、北京、濟南等地聯繫,緊急組織貨源,調度急救藥品。搶救工作中,群眾主動趕到搶救現場,獻血獻力,抬傷員,搬氧氣,維持秩序。住院病號有的提前出院,有的延期手術,騰出床位搶救傷員。許多汽車司機只要是搶救需要就立即出車。

9月23日,青島市生產指揮部對傷亡人員的補助做出了相關規定:擠傷搶救無效死亡的喪葬費、撫卹費按非因公死亡標準規定,由原單位支付;被擠傷人員住院搶救期間的醫藥費、住院費(生活費自理)從原單位報銷;死亡人員的遺屬補助,職工享受勞保待遇的按勞保非因工死亡待遇執行。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青島市沒有舉辦過此類大型活動,對如此大規模的群眾前來觀看田徑比賽及其安全隱患估計不足。對於比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重大問題沒有認真分析和估計,沒有針對此次活動的應急和安全保衛方案。警衛和治安工作未做到統籌安排和分工負責,沒有嚴格要求加強崗位責任制。比賽時原在外場值勤的人員也撤離到場內觀看比賽;體育系統內部的人員自由出入場地;裁判員隊伍龐大(76人),在大門口出出進進送票,造成秩序的紊亂。隨著觀眾的增多,沒有及時報告和做好防範措施,也沒有認真負責地進行管理和疏導。沒有提前安排好救護人員、救護車及準備好藥品,危機發生後不得不依靠外地支援,造成救援的被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