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補車”到“補樁”——“新基建”將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車補下調,石油降價,消費疲軟,但一片蕭條下,新能源汽車行業依然迎來了自己的新希望——“新基建”。而在“新基建”七大領域中,與大眾用戶生活關聯最近的,就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今天,我們來聊聊“新基建”能給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從“補車”到“補樁”——“新基建”將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01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充電基礎設施現狀

新能源汽車產業遭遇滑鐵盧,相關企業經營困難。目前,一直由政策催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如今在疫情突襲、需求疲軟以及補貼滑坡的多重夾擊之下,銷量也開始下滑。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銷售僅逾萬輛。此外,充電樁企業狀況也不太樂觀,2017年中國大概有300多家充電樁企業,但截止今年1月份,50%的企業已經倒閉或退出這一行業,還有30%的企業在盈虧平衡的基準線上掙扎。

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呈現出較強的區域性,東西部差異顯著。公共充電樁集中分佈於東部地區,尤其是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已成為公共充電樁的主要集聚地。相比之下,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建設進度明顯落後於東部城市群。隨著各地公共充電樁的保有量和建設速度拉開差距,未來區域不平衡的態勢可能更為顯著,這對於新能源汽車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來說較為不利。

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缺口嚴重,未來市場巨大。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53.1萬臺,私人充電樁71.2萬臺,車樁比例為3.5:1,遠低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1:1。據估算,2020年我國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為1165億元,2025年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為2378億元,如此巨大的市場無疑會吸引更多企業前來投資。


從“補車”到“補樁”——“新基建”將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02“新基建”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什麼?

明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產業地位,完善相應配套政策。近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快速發展態勢,相關行業政策、標準體系也已基本建立,但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行業有別與傳統意義上的電力供應,特別是在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稅收等方面缺乏與之對應的配套政策依據。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基建”的發展,將有利於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產業地位,加強政府對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快已有政策的落地、推動鼓勵新政策的出臺,從而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能源供給。

吸引企業投資,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銷量的25%左右,保守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列入“新基建”項目,不僅會拉動消費、提升服務,也會對充電設備商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從而吸引更多充電樁相關企業投入其中。並且按照1:1的車樁比例,意味著未來五年將會催生出萬億級充電樁基礎設施的市場,這對於整體經濟下行與疫情困擾雙重形勢下的我國經濟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促進新能源充電市場良性競爭,提供更加優質服務。充電基礎設施是一個開放的市場,過去的幾年,充電基礎設施行業除國網、南網、普天等少數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外,民營資本佔據了半壁江山。本次“新基建”的到來,將會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加入充電行業,同時在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能極大地促進充電市場的良性競爭,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精細化運營水平。並且隨著充電行業發展日趨成熟,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優質的充電服務體驗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

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將充電樁建設明確納入新基建名單,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從過去的補貼刺激回到政策支持的軌道上。同時,雖然目前的5G的技術和網絡主要服務於手機這樣的形態和家庭寬帶的接入,但是已經可以看到,在汽車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5G時代的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新的風口。除此之外,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特高壓、人工智能等幾個板塊,也正在與新能源汽車相互融合。這對與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促進產業朝綜合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意義重大。


從“補車”到“補樁”——“新基建”將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新基建的啟動,可以說是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提供了強效的助推劑,極大增強了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的信心。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成為了新的風口,充電基礎設施行業應進一步優化設施佈局、提升產品質量和自身智能化水平,從而為未來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能源供給提供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