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憶揚州城

再憶揚州城

揚州

離開揚州已經有整整十三年了。最近在"今日頭條"上發了一篇我多年前寫的在揚州生活的文字,不少網友與我互動,讓我再次想起了這座城。

對於生活在揚州城裡的人來說,天天忙於工作,面對生活瑣事,可能不會太在意它的歷史文化,或者聽的多了,習以為常,已經感覺不到它的特別之處。但對於我一個外地人來說,揚州的魅力十足,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同樣在現代發展中也應該是厚積薄發,後勁十足的城市!

到了揚州,端正了我的一個歷史觀點,那就是對隋煬帝和大運河的重新認識。以往在歷史教科書上,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隋煬帝是個暴君,為了一己私慾,不顧百姓死活,勞命傷財,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在這樣的歷史教育下,結論是隋煬帝是個暴君,大運河不該修建。當我站在大運河邊,看到運河裡一排排收尾相連商船,忙碌運輸的時候,我不禁在想,隋煬帝到底做的對嗎?再次翻閱歷史,我只想說,修建這樣的巨大工程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財力不匹配,但隋煬帝是一個有魄力的君主,完成了舉世矚目,恩澤千年的偉大工程。大運河,連通了南北,造就了運河兩岸幾世繁華!他大興土木,西巡東征……斷送了自己短暫的王朝,還被唐高祖李淵扣了個"煬"皇帝的諡號!我想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但最終是人民寫的。

再憶揚州城

川流不息的航運

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1600多年,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作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里,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

再憶揚州城

京杭大運河

從歷史發展來看,揚州便是京杭大運河的受益者。區位優勢相當於處在現在的高速公路線邊、高鐵線上。隋煬帝三下江都(揚州),極大的促進了南北貿易,文化交融,經濟發展。造就了大批鹽商,堆積了富可敵國的財富。同樣也創造了揚州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蹟。鑑於揚州與大運河的深厚歷史淵源及其對中國經濟、文化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國家文物局確定由揚州市作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揚州美景眾多,有瘦西湖,有個園,何園,有大明寺……揚州有“八怪”,揚州有“三把刀”,揚州有美食……這些我隨口就能說出的特色,是我對揚州的印象,背後都是經典,都是歷史。

一座城能夠讓人懷念,是因為它有歷史,有文化積澱,揚州就是這樣一座城!你可以欣賞古蹟,觸摸歷史。古城,就像一杯普洱茶,你可以觀察色澤,可以品嚐味道,慢慢鑑賞,新興城市,就像一杯白開水,一看就穿,鋼筋水泥,索然無味。

再憶揚州,若如初見,初相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