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暴跌之际,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如何

一、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背景


油市暴跌之际,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如何


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石油需求量较小,石油供应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产需基本平衡,所以石油储备问题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石油消费迅速增加,而原油的生产并未显著提高,导致我国石油贸易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为了应对我国石油供应中断的潜在风险,保持石油市场稳定,石油储备问题逐渐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石油储备”。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资源战略的高度提出“尽快建立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制度”,与此同时,发改委着手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建立石油储备的可行性、管理体制、资金保障、储备布局等进行深入研究。2003年,国家经贸委出台《石油工业“十五”规划》制定了石油工业发展方针。2003年5月,国家发改委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运作,标志着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正式启动。


二、 我国石油储备的功能作用

油市暴跌之际,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如何


首先,建立石油储备有助于维护石油供应安全,增强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建立一定规模的石油储备有助于提高我国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供应保障能力。


其次,建立石油储备有助于增强政府对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建立石油储备,一方面可以根据石油市场走势利用石油储备调节石油市场,提高风险驾驭能力,保证国内石油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用以震慑国内外金融机构过渡投机,减少油价的剧烈波动。


再次,发挥战略震慑作用,并作为本国参与国际能源实物的重要砝码。充足的石油储备能够增强我国在石油地缘政治中的回旋余地,起到震慑作用,避免特定条件下的石油禁运和投机,使对手在利用石油武器进行威胁时有所顾忌。


最后,充当政府储备资金。战略石油储备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实物存在形式。


三、 国家石油储备的管理体制

油市暴跌之际,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如何


中国建立了三级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从上至下分别为发改委能源局、储备中心和储备基地。


最顶层是决策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油气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成立于2003年,现隶属于国家能源局,负责“拟定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规划、政策并实施管理,监测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提出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订货、轮换和动用建议并组织实施,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石油、天然气储备设施项目,监督管理商业石油、天然气储备”,具体工作由石油天然气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负责。


中间是执行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2008年8月正式划归国家能源局,是国家储备建设和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储备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国家储备石油的采购、轮换和投放,协助检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


最后是操作层,对应的机构是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独立法人单位。第一期,由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代表国家出资,分别在镇海、舟山、大连和黄岛设立4家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二期项目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负责设立基地公司,视同全资子公司管理。


国家石油储备项目实行委托建设制度,按照国家投资、企业承建、部门管理、依法监督模式进行管理,即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的各种事项均委托中石化、中石油、中化等专业公司管理,日常操作层面的事务性工作在石油储备中心监管下,委托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石油公司进行专业化有偿经营。


四、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布局及建设进程


油市暴跌之际,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如何


中国政府2003年批准了石油储备计划,计划用15年的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长期目标是,形成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能力。


自从中国在1993年第一次开始讨论战略石油储备的问题,到2004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在浙江镇海开工建设,第一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四个基地(包括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海和辽宁大连)已经在2009年实现全部投产,共注入1.02亿桶原油,合1640万立方米,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储备能力已达30天。


2009年开始,第二期储备基地启动,新建的储备基地向内陆地区倾斜,包括舟山(二期)、黄岛(二期)等,西部地区,储备布局更加完善,储备方式趋于合理,主要以地下库为主,地下储备库比地上的更安全、更环保,并且节省投资合运营费用。据测算,以一个300万立方米库计,地下库比地上库节省6亿至7亿元建设投资,运营费用仅为地上库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二批战略储备基地已经陆续开工建设,规划库容为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


期间石油价格正处于低迷时期,建成的储油基地都已经灌满,为了低位吸纳原油,一方面在期货盘面上大量做多,另一方面乘国际金融危机,很多船东现金流紧张无法缴纳造船费用,导致很多新船包括油轮压在船厂的机会,将密封船壳拖到近海作为浮动的储油基地,解决储油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制度问题,未能实现。

2013年我国已经着手建设第三期石油储备基地,计划建设库容2680万立方米,约合1.69亿桶。战略石油储备三期工程计划于2020年完工,建成后库容将与二期工程相同。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


规划期 序号 基地名称 库容(万立方) 建成时间 建设单位

第一期:1、镇海 520,2006年8月,中石化 。 2、舟山500,2008年12月,中化 。 3、黄岛320, 2008年11月,中石化。 4、大连300,2008年12月,中石油。

第二期:1、天津500,首期建设库容320 ,2013年11月,中石化管道公司。2、湛江规划库容700,首期建设500,储备库为地下90-120米开挖的地下封洞库,中石油。3、独山子540,首期建设300,总库容220万吨,2012年1月,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4、惠州500,储备库为地下水封洞库,中海油。5、兰州建设规模300,规划建设300,2012年1月,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6、锦州设计库容300,有8个洞室,是我国首个大型地下石油储备库,采用地下水封岩洞方式储存原油,预计2015年建成?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局负责。7、金坛300,中化集团开发中心。8、鄯善总规模为800,首期规模100于2008年已经建成,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EPC项目部。9、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窟(地下库)300,2014年6月,中石化。10、舟山二期(岙山)250,2016年8月,中化。

第三期:

除第一期、第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外,目前发改委已开始组织建设第三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12年,黑龙大庆和山东日照的石油储备基地开工,承建公司为中石油。此外重庆市万州区、海南省和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


五、 国家战略储备注油进程

油市暴跌之际,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进展如何


2014年11月20日,一向被外界认为非常神秘的中国战略原油储备近日揭开了部分面纱,中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储备原油1243万吨,约合9100万桶。2015年年中的储备原油2610万吨。相对于2014年11月份的数据大幅增加1367万吨。


2016年9月2日国家统计局发文表示,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和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总共八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达到2860万立方米。前七个为地面库,黄岛为地下库。截至2016年年初,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中国实现储备原油3197万吨,半年时间注入量达587万吨。


中国商务部于2017年4月底公布数据显示,至2016年年中,中国已建成的九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包括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和舟山二期(岙山岛)九个储备库,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325万吨。而2015年年中这一数据为2610万吨。在一年时间内,国家石油储备增加了715万吨,增幅高达27.4%。在2017年4月,中国公布SPR数据报告就显示,2016上半年就增加了934万桶原油的国家储备,相当于平均每天5.2万桶。


中国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7月公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中表示,将加快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推进三期工程建设。


至2017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相比于中国商务部4月公布的2016年年中上述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3325万吨原油储备,多出448万吨。


根据国家能源局(NEA)数据显示,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期间,中国利用低油价的契机,大力增加战略石油储备(SPR),增长幅度近14%!路透社估计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的填充率为8.96万桶/日,高于2016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2015年的23.9万桶/日。此外,据路透社援引分析师称,随着2017年第三、第四季度油价上涨,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储备的储存速度有所放缓。


六、 总结


如果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20年战略储备达到6900万吨,现在完成了3773万吨,尚有3127万吨的缺口。国家储备库的建设上,现在已经建成3630立方,完成一半多一点。实际上,2009年第一期的目标已经完成,4个原油储备基地建成投产,并完成一期1243万吨的石油灌注,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58美元/桶的成本完成。新增的2530万吨,是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之内完成的,平均每天16.9万桶/天的注入量。


如果要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年时间完成整个储油计划,平均每天需要注入20.9万桶/天,而且现在第二期储备基地尚未完全建成,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重庆市万州区、河北省曹妃甸等都有希望被选为三期工程的储油基地。2020年整个项目一旦完成,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及格线”。


在前三年的注油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油价越高,注油速度越慢,国家在采购原油填充储备库时,也要考虑原油的绝对价格问题。Brent原油在2015年的均价为53.7美元/桶、2016年均价44.64美元/桶和2017年均价54.52美元/桶,这三年油价相对较低,我国在此期间迅速完成了二期原油战略储备灌注。


未来制约国家战略储备建设进程的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储备库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是原油绝对价格的波动,值此油价暴跌之际,Brent原油重新回到50美元之际,中国原油战略储备对外采购会不会重新开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