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一城文化就在腳下

那些走過的街巷會向你訴說

書院門在西安人盡皆知

那你可知道在書院門旁還有一條大吉昌巷?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平日裡這條小巷顯得十分安靜

充滿了書卷氣

而在老住戶看來

大吉昌巷其實是書院門的“胳膊腿”

自古就是一條喜歡熱鬧的巷子

今天的“市井街巷”

城牆君就來給大家說說關於大吉昌巷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日晚鬥雞場,經過夾斜看”


大吉昌巷位於書院門以南

順城巷以北

大致呈丁字形,長211米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吉昌”與“雞廠”諧音

“廠”即“廣場”

唐代這裡有鬥雞場

在光緒《西安府圖》中

此處被標為“大吉昌巷”

後來又叫過“大吉廠巷”、“健康街”

現恢復為“大吉昌巷”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唐時大吉昌位於安上門

(也就是今天的永寧門)內

屬皇城範圍

皇城內是百官衙署

何故設鬥雞場於此?

這是因為在唐代

鬥雞風靡一時

貴族、官員子弟多參與其中

作為高級娛樂場所

鬥雞場不會離皇城太遠

可皇城內的空間並不富餘

除官衙外,還有庭院、寺廟、水榭樓臺等

恰恰在大吉昌位置有一片空地

一到晚上這裡自然就成了鬥雞場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唐代詩人宋之問曾在大吉昌附近辦公

傍晚下班後時常路過這裡

“日晚鬥雞場,經過夾斜看”

這是宋之問在其詩《長安路》中

對鬥雞場的描述

身為朝廷官員尚夾在接踵的人群中窺看鬥雞

可見當時大吉昌的熱鬧場景

且觀看鬥雞的非一般群眾


鼓樂聲聲傳千年


唐時大吉昌除了鬥雞外

還是演奏鼓樂

表演舞蹈的娛樂場所

有樂社流傳至今

大吉昌曾有三座古廟

如今雖然古廟不存在了

但這裡仍保留著過廟會的傳統

鼓樂是廟會的重頭戲


在大吉昌巷表演鼓樂的是“大吉昌鼓樂社”

據介紹

大吉昌鼓樂社成立於1918年

曾活動於大吉昌三座古廟中

樂社現存有清朝雙雲鑼

以及民國時期購買的枕梆子、勻孔笛、笙等文物

著名古箏演奏家曲雲和笛師周志禮

都是該社成員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西安鼓樂在2006年5月

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

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吉昌鼓樂社就是西安鼓樂的傳承者之一

西安鼓樂也被譽為“盛唐餘響”

“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現在的大吉昌巷

不同於唐代的熱鬧喧囂

安靜典雅中帶著一股煙火味兒

因著鄰近書院門

這裡也充滿了書卷氣

巷子裡多是畫廊

時常能看到搞書畫創作的人在門口揮毫潑墨

來這裡求畫、求字的人絡繹不絕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大吉昌巷、書院門

依偎在城牆腳下

墨染歲月、書香四溢

記錄著這個城市的文化脈搏

時光輪轉,初心不改

一千多年過去

這些古老街區

也隨時代發展迎來了自己的變化

不變的是那份深深的羈絆

今天

我們還能看到一些

大吉昌巷的老住戶在城牆根下

玩耍嬉鬧、讀書作伴的場景

市井街巷|大吉昌巷:前世鬥雞場,今生有畫廊

無論是大吉昌巷、西安鼓樂

還是西安城牆

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只有守護好她們

才能保持城市最獨特的歷史風貌與特色

傳承悠悠歲月,延續厚重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