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詩經》二首教學設計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詩經》二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的比興手法。

2、體會詩歌重章疊詠的寫法。

3、感受愛情的美好和追求愛情的艱辛。

二、重點、難點

  詩歌的比興手法。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梁祝化蝶的相守候,牛良織女的永久情,七仙女為愛下凡塵……愛情故事值得所有人羨慕。古往今來,對愛情的追求都成為了千古絕唱。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去尋覓那最質樸的愛情。

二、字詞環節

1、介紹作品

《詩經》,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典,尊稱為《詩經》,列為“五經”之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它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

《詩經》按照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風”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雅”是正統的宮廷樂歌,用於宴會的典禮;“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詩經》中主要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借物譬喻,興是託物起興。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詩經》二首教學設計

2、檢查預習情況,多媒體顯示:

(1)辨音:

窈窕 好逑 雎鳩  寤寐

芼 溯洄 未晞 涘

(2)釋義:

窈窕 寤寐 芼

溯洄 萋萋 采采

三、研讀課文

一讀明大意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朗誦這兩首詩,去思考這兩首詩歌的主要內容,用“誰幹了什麼,結果怎麼樣”的方式來概括。

明確:

這兩首詩都寫的是:一個男子對思慕的女子的執著的追求,但不同的是《關雎》的男主人公在想象中與淑女享受歡愉,而《蒹葭》中的主人公思念卻綿遠悠長,心愛的人可望而不可即。

二讀悟感情

學生跟著背景音樂自由的朗誦兩首詩歌,用心體會詩中歌詠的美好的感情,用“我讀《 》,從中感受到主人公 的情感。”的句式來交流。

明確:

我讀《關雎》,從中感受到主人公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牽腸百轉的思念,夜不能寐的牽掛的情感。

我讀《關雎》,從中感受到主人公對心之所往的淑女的熱戀,對愛情的深深嚮往化作痴情幻想的情感。

我讀《蒹葭》,從中感受到主人公對伊人用心追求的執著和求而不得的憂傷的複雜情感。

我讀《蒹葭》,從中感受到那種鍥而不捨的執著和愛而不得的淡淡的憂傷和悵惘的情感。

……

通過大家的表述,我似乎感受到了男主人公對愛情的追求,對心上人的痴狂,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啊!請大家再讀詩歌,讓我們來感受這短短的詩歌是如何傳達出這濃濃的愛和淡淡的傷呢?

三讀學方法

學生集體誦讀詩歌,用心感悟詩歌的寫法,體會詩歌的“比興手法”和“重章疊詠”的寫法。

1.誦讀兩首詩歌,看看哪些詩句使用了比、興手法,並舉例分析。

明確:

《關雎》首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雎鳩鳥的叫聲起興,醞釀氣氛,點出全詩的愛情基調。

《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岸邊秋景起興,抒寫了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

2.起興讓感情有了含而不露的朦朧,讓全詩有了浪漫的氣息,除此之外,詩歌本身的結構運用也為這種情思增添了無限的魅力,請學生思考詩歌結構上的特點對情感表達的妙處。

明確:

重章疊詠,反覆詠歎,抒寫主人公對心上人的執著的愛和這種愛而不得的淡淡的憂傷。

愛情是永恆的,是讓人無限嚮往的最美好的情感。我們通過研讀詩歌感受到主人公的痴情,如果我們把古代詩歌換化成現代抒情散文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四繪生活

學生反覆吟誦詩歌,用自己的筆書寫詩歌的故事,傳遞詩歌的情感,描繪詩歌的畫面。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詩經》二首教學設計


四、總結課文

這兩首詩歌為我們解讀、傳遞了美好的愛情,讓我們對愛情有一份嚮往,帶著虔誠的心讓我們去為愛情祈禱,讓愛情永恆美好!

泰戈爾《飛鳥集》和《詩經·子矜》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詩經》二首教學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