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影響了十幾億中國人的生活軌跡,中經聯盟反應迅速、快速擔起行業責任、社會責任,積極發動各分支機構的力量,邀請重量級嘉賓做客中經聯盟線上直播間,快捷合作、行業賦能、聚焦分析現狀、提供務實解決辦法,共同面對此次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巨大挑戰。


會議回顧 | 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2月26日,中經聯盟(安泰膠)學術專委會邀請到中經聯盟第11任輪值主席、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可持續住區研究 中心(csc)聯合主任孔鵬先生,中經聯盟(傳化塗料)規劃與建築設計專委會主席、金地集團華北區總建築師李瑩女士,中經聯盟監事會常務主席、北京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周畢文先生,中經聯盟(安泰膠)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女士,中經聯盟董事沙龍成員、百銳研究院副院長張祥順先生,做客中經聯盟線上會議室,共談疫情對策。


會議回顧 | 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中經聯盟第11任輪值主席、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可持續住區研究 中心(csc)聯合主任孔鵬


孔鵬先生表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智能設備應該被廣泛普及,以社區為單位,進行智能檢測,保障不漏檢、不逃檢。通過超低能耗的智能設備,實現不入戶,30秒極速安裝、聯網,完成對整個的社區情況的掌握。並強調在空間物聯網環境中,在政府和國家主導下,要自我保護、自我管理,以實現我們的數字空間安全。


會議回顧 | 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中經聯盟(安泰膠)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


趙秀池女士表示,雖然疫情對線下銷售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但是線上銷售仍然創造了客觀成交量。在城市化進程當中,人們對於住宅需求仍在上升,仍然會帶來住宅增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間由小向大、由居住功能向舒適功能轉變,並預測中國城市化完成還需要20年左右。在此期間,新房子要蓋,舊房子要改造、要更新,要不斷的滿足城鎮人口增加的剛性的住房需求,也要滿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的改善性需求。


會議回顧 | 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中經聯盟(傳化塗料)規劃與建築設計專委會主席、金地集團華北區總建築師李瑩


李瑩女士分享主題為“疫情帶來的變革”,她表示時代的進步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必定帶來居住等產品顛覆性的改變,而疫情則是起到了加速器和顯像的作用。疫情當中,許多房地產企業進行了產品問卷調查,超一半的業主希望在疫情過後換房,而業主理想中的房子則是未來房地產企業產品的研發方向,對設計人員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變革。她強調住宅衛生是公共衛生,住宅最基本的目標是健康便利的居住空間。


會議回顧 | 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中經聯盟董事沙龍成員、百銳研究院副院長張祥順


張祥順先生強調了穩定資金流的重要性,提出開源節流的觀點。他表示2020年二、三季度或將迎來銷售小陽春,建議房地產企業“以價換量”,實現資金迴轉。對於其他實體企業,尤其製造業將會獲得金融有力支持,預期會間接帶給房地產行業資金面的一個改善。疫情作為一個不可抗力的事件,跟機構談免責、展期或者分期償還,基本上是目前各個企業的標準動作。


會議回顧 | 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與對策之學術談

中經聯盟監事會常務主席、北京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周畢文


周畢文先生表示雖然目前住房比達到1:1.1,看似供求平衡,而實際上可能存在20%的居民可能居住在6%的房子裡,20%的居民擁有40%的房源的情況。疫情的到來,加速了無房居民對住宅的需求,二、三季度或將迎來成交“小井噴”。未來住宅設計將著重考慮養老因素,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健康的居住空間。


經過將近2小時的精彩分享,嘉賓們分別從自身經驗、數據分析、行業現狀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預測,完美契合了中經聯盟的定位:連接、互助、賦能、共生。中經聯盟成立12年來,關注行業發展,以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順利轉型為己任,歡迎各界菁英加入分享優秀經驗與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