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筆者發現:最近這段時間朋友圈發現很多美業同行做起了“兼職”:

1. 很多門店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

2. 不少人轉戰微商,朋友圈各種產品推薦;

3. 還有些人做起了代購,口罩、消毒液賣起來;

4. 線上微店開起來,把下線產品搬到線上賣;

5. 甚至有人乾脆直接轉行,賣其他東西去了……

今年新冠肺炎影響之下,很多同行紛紛開始轉線上,寄希望於線上業務開展能帶來現金流,讓門店走出當下困境。

美容養生行業近些年一直存在這些問題:有效顧客少;客戶不到店;到店不消費;客戶滿意度差;員工招不到;員工專業不足;員工流失重……等等。


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始於2019年年末的這場疫情,打了全國人民一個措手不及,讓幾乎所有的門店都走到了一個極端的狀態:沒有客戶,沒有員工,嚴重資不抵債。幾乎所有人都將自己的經營不善,管理不當的問題選擇性忽視,把門店現在的困境全部推到了疫情的頭上。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門店現在的經營狀況不就是若干年後可能會出現的狀態麼?從某種層面來說,我們應該感謝這次的疫情,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危機,可以及時止損,尋求變革。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場疫情也給不少門店帶了毀滅性的打擊。

客戶到店越來越低,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員工招聘一直難,這是行業存在已久的陣痛,只不過疫情之下這些問題被進一步放大了。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為什麼很多餐飲、服裝、日化等零售成功轉線上,疫情之下還能繼續生存和發展,而美容養生行業卻不能?


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2003年淘寶商城正式上線,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更是產生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巨型頭部企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大家看到了新興產業的巨大創造力,甚至有人斷言受互聯網衝擊,實體企業將不復存在。餐飲、服裝等零售行業受互聯網影響,產生了巨大變化,唯有美容行業十幾年來如一日,沒有受到互聯網太大的衝擊。

究其原因,美容養生行業是典型的服務行業,它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它的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也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服務模式導致門店非常依賴線下客流,而且是具有一定客情關係的穩定的客流。如果美容養生行業的服務模式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盲目地“觸電上網”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卻沒有什麼結果。


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那當下我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擁抱變化,贏得未來?


01、正確認識互聯網


互聯網是我們企業可以藉助使用的工具,但不是萬能的。在我們沒有明確的規劃的情況下,不要盲目“上網”。目前的多數門店想要藉助互聯網線上解決眼下的現金流問題,是不太現實的。現在的線上運營更建議是做我們自身品牌的塑造和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02、業務模式梳理

重新梳理門店的業務模式,對業務模式進行分類規劃,積極調整業務模式,將部分業務結合線上,建立多現金流業務通道,提高抵禦風險能力。舉個例子,比如家居類產品是不需要到店服務的,通過線上銷售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是傳統的療程服務類項目,在線上更多是起到導流的的作用。


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03、借船出海還是打造平臺?

很多門店在接觸線上首先考慮的就是自己打造平臺,因為大家都希望去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建立與客戶的長期親密聯繫。私域流量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有流量,我們的流量來源,一種是我們現有的會員客戶做轉化,另外就是通過美團等渠道吸引來的新客。

這個時候不少門店會選擇新的平臺來作為自己線上運營的平臺,這些平臺沒有品牌影響力,沒有客流量,我們門店上線這些平臺把自己的客戶轉化過去,慢慢就發現,銷量沒有增加,客流量也沒有增加,反倒是替平臺引入了很多流量,給別人做了嫁衣。那我們上線平臺有什麼作用?

也有很多人問我:“老師,我們是不是也要自己搭建平臺了?”

平臺需要專業團隊去搭建、維護和運營,對普通門店來說成本巨大,在當下這個時節並不合適。建議各位同行可以選擇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客流的平臺作為合作對象,前期吸引客流,提高知名度,先讓流量進來之後再做轉化。


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04、 明確業務重點,解決生存問題

我們的門店想要在短時期內把線上業務做好做精,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當下客人又不到店,門店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要怎麼解決呢?

當務之急,我們還可以選擇跟一部分醫美、微整、紋繡類公司合作,這些業務屬於客單價高、消耗快、輕服務的項目,然後通過直播的形式讓老客戶參與直播,藉助廠商/代理商的專業,幫助我們篩選優質的目標客戶,由此拉動現金流的增長。另外,還可以通過當地的第三方平臺、異業聯盟等形式,解決一部分客流問題。


2020,關於美業人轉戰線上的5條建議


05、重視門店管理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門店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體系,比如風險預留金,應急處理機制等。通過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當然,這個時候尤其不能放棄學習充電,我們不能被動等待時機,等疫情過去。而是要尋找和創造機遇,爭取做到在任何環境之下都能自我把控和應對,在艱難困苦中尋求生存和發展。

2020不易,我們必須努力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