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在桌邊叫“爺爺”,他才吃得下飯,還是著名詩人?

千鈴在講故事前,先說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錯,咱們今天要說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紳。千鈴在小學時就學過李紳的《憫農》,本來以為他應該是和杜甫一樣,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李紳是是安徽亳州人,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在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用現在的話說,單親家庭。但是他很努力,發奮用功,苦讀不倦,直到二十七歲考取進士,和當時的名士像白居易、元稹等關係都還不錯。按理來說,像這樣一個年輕時代就能體會到民間疾苦,並且寫出《憫農》三首詩的人,應該是一個大清官,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恩人在桌邊叫“爺爺”,他才吃得下飯,還是著名詩人?

我們來說他的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李紳在未成名之前,生活過得很拮据,經常得到一個名字叫做李元將的人幫助,他也恭敬地稱這位李元將為“叔”。李紳發跡之後,先是逼迫李元將叫他“叔”,後來覺得叫“叔”不過癮,怎麼辦,直接讓李元再降好幾輩,稱他為“爺爺”。他有一個怪癖,喜歡李元將一邊叫他“爺爺”,他才吃飯吃得舒暢。像這種窮兇極奢的報復,簡直令人髮指。

恩人在桌邊叫“爺爺”,他才吃得下飯,還是著名詩人?

大概有人覺得他和李元將有仇,也說不定。但是,這位李紳在做官以後,生活是無比奢侈的,李紳每頓飯只吃雞舌,導致每吃一頓飯,家裡後院就有一堆死雞。史書中也用了四個字如是形容,生活漸奢。

恩人在桌邊叫“爺爺”,他才吃得下飯,還是著名詩人?

好吧,這也可以歸結為李紳的個人做風問題,那麼接下來的一席話就透露出李紳的嘴臉究竟是什麼樣子。話說李紳為官的地方,百姓不堪的酷刑,民不聊生,向外面逃了出去。有下屬向他彙報,他絲毫不以為意,如是說:“你見過揚麥嗎?飽滿的麥粒會落下來,而那些無用的粃糠則會隨風遠去。以後再有這樣的事,就不用匯報給我!”把老百姓比成“無用的秕糠”足見李紳早就忘了本。

恩人在桌邊叫“爺爺”,他才吃得下飯,還是著名詩人?

像這樣的一位詩人,品性真得惡劣不堪。不過,話說在唐朝,有很多詩人品行都不怎麼樣,好比韋莊在兒子死去後,將掩埋兒子用的草蓆捲走;宋之問最大的願望就是做武則天的面首,然而,武則天卻說宋之問口臭……這也難怪,錢鍾書先生說,知道雞蛋好吃就夠了,何必在乎哪隻雞下的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