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老师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总会有热议老师的话题,此时,我也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小学老师。

我的童年是在天府之国度过的,我在那里上完幼儿园、小学,因此我很庆幸能遇到我的小学老师袁万琴老师,她,是教我时间最长的小学老师,也是给予我影响最大的老师。

印象中,袁老师是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接手我们班的。那时候,我们班已是闻名全校的差班,上课吵吵嚷嚷,乱作一团,说话的,吃东西的,睡觉的......课间的操场,更是我们自由的天堂:追逐打闹,翻筋斗、做倒立.....整个班级,玩乐之风盛行,单是拿倒立来说,我们班同学可以用手支撑着静立到上课,甚至,个别同学还训练出了单手倒立的姿势。学校操场边的墙壁上,就印满了我们班同学的小脚印......年纪虽小,但很是张狂,恶作剧也不少:扔粉笔头,伸脚绊人,将扫把架在门楣上.......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根本不会去考虑安全问题,也不懂得考虑安全问题。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同学将扫把架在门楣上,还撒上粉笔灰,想要捉弄同学,却不曾想,把推门而入的老师砸了个满头满脸灰,那一次,那个戴着眼镜的年轻老师被我们气得七窍生烟,黑着脸转身离开了教室......就这样,一个老师来了,走了,又一个老师来了,又走了。整个二年级一学年就换了3、4个老师。毋庸置疑,哪个老师上我们班的课,哪个老师都头疼。

我的小学老师

重回母校

袁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挑起了我们班的重担。那时候,袁老师三十来岁的样子,扎两根齐肩的辫子,个儿不高,一张圆脸,眼睛很大,乍一看,有点像洋娃娃的样子。起初,我们都没将这个“洋娃娃”放在眼里,依然是我行我素,但很快地,我们就发现,同学们那些损人的招数不太受用了。因为谁做了坏事,谁也别想逃过袁老师锐利的眼睛,一旦她发现,总有你的好果子吃,她发现一出,治理一出,毫不含糊。对违反纪律者,轻者拉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严重者写检讨当全班面认错......她训我们常常语出惊人,可以训得你脸红耳热,且有理有据,不容辩驳:“你们想上天了?要不要送你们上西天?”;“有错就改,难不成你们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歪戴帽子斜穿衣,长大不是个好东西!”这些经典语录,在现在看来,简直是训不得学生的话,但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圣旨,就是权威,班中的一个个“天王”被唬得是大气也不敢出。对待我们的作业,她的要求更是严格:作业没做好,要重做,一遍不行做两遍,两遍不行做三遍......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多少回,她帮我们听写词语、让我们背诵课文,逐个逐个帮我们检查纠正,直到我们达标为止才让我们回家。也不知多少回,我们回到家时,天色已是擦黑。她虽然没有为我们立下很多框框条条式的班规班矩,但从她严格的训导中,我们逐渐明白了哪些事当做,哪些事不该做。

我的小学老师

1988年重见恩师

就这样,我们班渐渐纠正了许多“歪风邪气”,学习也渐渐步入正轨,课堂上大家总算能静下心来专注地听课了。这时候,我们发现她的课上得极好,普通话说得极标准,朗诵课文,声情并茂,如史诗般优美,讲课时,不时穿插一些逸闻趣事,绘声绘色地,听得我们是如痴如醉,常常忘记了下课......大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也很快赶了上来。

在品行及学习上袁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展现的多是她严苛一面,但在课余时间,老师待我们却往往柔情似水:课间,她常带我们在校园里活动,扔沙包、踢毽子、跳绳......天气特别冷时,她还带我们蹲在地上学“青蛙”跳,她说这样暖暖身子,上课就没那么冷了。她还教我们扭东北大秧歌,一边在前引导,一帮我们打节奏,“蹡蹡起蹡起”,同学们也跟着她的舞步,边舞边喊,整个小操场都回响起“蹡蹡起蹡起”的声音。在带我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她往往充当老母鸡,护着我们这群“小鸡”顽强地与“老鹰”搏斗......此时,袁老师就是我们的亲密伙伴,也更像关心爱护我们妈妈。

我的小学老师

2018年重见恩师

那时候,我体质较弱,经常生病住院,因此缺的课蛮多,成绩还相当糟糕。回校后,老师极其关注我,总是耐心细致地帮我补课,安排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立学习小组,轮番给我查漏补缺......大扫除时,她总是捡最轻的活给我干,不时问我累不累,要不要休息。有段时间,到了星期天就要到郊外去割草,每个学生每周大约要交5斤青草,然后集中运到乡下,说是支援农村建设。但老师是特许我不用交的。

那时候,我还是个特别内向的孩子,不怎么爱说话,更不善唱歌跳舞,但为了锻炼我,老师依然让我参加班里的各项文艺活动,有一次排练节目《盼红军》,需要边舞边唱,一块排演的同学讥笑我动作姿势太生硬,唱腔也不准,纷纷要求老师撤换我,我自己也很是沮丧,但老师鼓励我,不要轻言放弃,不会就得多学。她把我带到办公室,逐个动作,逐个动作地帮我拉伸,逐字逐句地帮我纠正:“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哎,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那声音至今还在我耳畔回响。

老师就这样一直带到我们小学毕业。在老师点点滴滴的影响教育下,我们班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对我以后个性的养成,更是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小学毕业后不久,我就随父亲转业回到了广东,这以后就很少见到袁老师了,但每每想起袁老师,我的心中总会充满了对她的感激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