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交“新基建”大風口,八維通力推數字中臺

投資潛力巨大的城市軌交“新基建”,有望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千人計劃”專家楊宏旭博士指出,5年內“新基建”投資總規模預計高達7.4萬億,其中城軌交通行業超過4.13萬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將超過數十萬億。

“軌道交通產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迎來了最佳風口”。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餘華瓊指出,國家有關部委引導加快投入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區塊鏈等新基礎設施建設,必將快速提升軌道交通等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支撐能力。

而隨著軌道交通運營數字化需求的井噴,具有數字中臺系統服務能力的公司必將引領軌交產業變革。

打造“數據引擎”,提升軌交運營效率

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黃金期”。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國內地有40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里程達 6730.27公里,軌交地鐵出行總量超過220億人次。最新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共有46個城市在建地鐵項目,2020年運營里程將達7500公里。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軌交地鐵行業仍然存在購票過閘體驗差、通勤高峰期擁堵等痛點難點,以及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地鐵站點周邊產業融合都需要進一步加深等問題。

由中國中車、中國銀聯這兩大股東合資設立的八維通,2017年成立之初敏銳意識到,隨著海量的乘客用戶實名信息資源的大集中,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城軌運營的核心需求,當即啟動了數據基礎設施戰略。

在八維通數字中臺,每天所採集的重要運營數據,會被其準確記錄。從客流信息、行車信息到運營指標、運力配置,再到客運服務和運營大事件等重要運營數據的採集、清洗、分析、挖掘、建模、加工,這個系統每天所要處理的數據量達到千萬條。

八維通為此制定了統一標準和口徑,形成了標準化數據資產。通過拖拽式流程圖+預置算法的方式,為地鐵業主降低了使用技術門檻和實施週期,提高數據資產轉化為客戶價值的能力。

大數據能力可謂軌交地鐵發展的基石。在SaaS平臺側,八維通可提供全面數字票務解決方案,例如數字信息系統、身份識別終端系統、APP應用程序等一整套數字化運營服務。在MaaS平臺側,可通過雲平臺收集、處理各類公共交通出行運營大數據,無縫鏈接城軌地鐵端的用戶需求。

而在BaaS平臺側,八維通致力於以“數字中臺”為基礎與生態合作伙伴開展智慧應用領域的創新,幫助地鐵業主具備萬物智聯、動態匯聚、智能分析和智慧決策的核心能力,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

截至目前,八維通已上線運營34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城軌易行項目,19個城市公交數字票務系統,業務模式已覆蓋景區、公交、高速、通卡、加油等眾多場景,初步實現了多模的跨場景互聯互通,市場規模在同行業遙遙領先。

“數字雲票” 引領軌交產業互聯網變革

在數字中臺、雲計算等技術支撐下,八維通的數字化票務創新也引起了業界高度關注。

八維通最初由移動支付切入地鐵場景,研發設計了“數字雲票”系統。其最大優勢是以乘客實名數據為信用前提,可以建立先享後付的城市軌道信用支付體系,使城軌票可在線直接發行,提升城軌票的流轉價值、商業聚合能力及數據歸集能力。

“數字雲票”由傳統的以票為核心向以人為核心轉變,幫助業主方不斷優化運營服務,逐步形成“多元化支付手段+多元化購票渠道+多元化票種選擇”於一體的乘車支付系統,從而提高通行效率、減少運營成本,並且依託運營數據做城市空間規劃,還可以優化城市整體空間利用率。

同時,基於數字中臺的建設和運營,可以對場景內的用戶進行畫像,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精準服務。此外,“數字雲票”具有天然的延展能力,構建基於場景的生態服務,實現車、站、人與服務的連接,實現“行+旅+商”的聚合,連接城市一站式出行新服務,跨界“聚變”,做到場景資源的二次方開發。

八維通的商業模式定位於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移動支付為入口,本地增值服務為介質,線上線下交互產品為載體,滲透出行更多場景。數字票務系統通過統一的數字中臺,打通分散的數據孤島,將此前分割的業務系統轉為全局化部署,構建“出行即服務”(MaaS)平臺體系。

八維通總經理餘華瓊介紹,“數字雲票”不僅可以任意漫遊多場景,還能鏈接多個合作平臺,聚合多個商業合作伙伴,從而為多方賦能。乘客通過地鐵官方APP就可以實現購票、乘車、出行、購物,真正實現出行零等待、支付零轉換、服務零距離。

“千人計劃”專家楊宏旭博士表示,“數字雲票”除了穩定的輸出應用能力,還可為商戶實現票券產品的分銷,以及個性化權益的訂製。未來將實現更多場景創新的熱啟動,衍生各類不同的玩法,這更是數字中臺的價值所在。

不過,八維通數字中臺、數字雲票在軌交互聯網產業能否發揮更大價值,還有待市場檢驗。

軌交“新基建”大風口,八維通力推數字中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