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没离婚,孩子却没了父亲

夫妻没离婚,孩子却没了父亲

父亲角色缺失

只会挣钱养家的父亲,不是一个合格的男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在很多中国家庭中,父亲这个角色缺失了。明明还在正常生活,但孩子却感觉没有父亲。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是因为错误的家庭观。

传统观念认为,在一个家庭中,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带娃和做家务。这种错误的分工理念,一直在伤害着孩子和女人。男人挣钱养家,只是最低的底线,但还不够及格。

从两个方面讲,对于女人来说。生了孩子之后,基本上就没自己时间了,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娃,就连做家务,都要忙里偷闲。晚上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自己却睡不着了。

2015年新闻报道过一个悲剧,27岁的二胎妈妈,因劳累过度而猝死。死时还盯着手机,那是要买毛线给孩子打毛衣。到第二天早上,婆婆发现尸体之后,才赶忙叫来丈夫。

网上的舆论,几乎都在指责年轻妈妈贪玩。但是没带过孩子的人,哪里懂得宝妈的辛苦。所有时间都交给了孩子,只有晚上孩子睡着之后,才有那么一点时间属于自己。而且带过孩子的宝妈都知道,这个时间是真的睡不着。

很抱歉提起这个悲剧,只是想说明一件事,只懂挣钱养家,而不分担家庭责任的男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这个角色,在育儿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失的存在。

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父亲的参与,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最直观的就是语言能力,

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到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而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从听开始的。如果父亲参与到育儿过程,孩子就能听到更丰富的语言,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听到的语言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越强。上学后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所以父亲如果只顾着赚钱,从不参与带娃,那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另外一方面,父亲角色缺失,也会导致,孩子性别意识模糊。对于男孩儿来说,性格发展可能会偏向中性。对于女孩儿来说,可能学不会如何与异性相处。

如果父亲缺席了育儿过程,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从这个方面讲,只会挣钱养家,而不参与家庭教育的男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夫妻没离婚,孩子却没了父亲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至关重要。想要成为合格的父亲,要记住这几点。

一、改变错误的育儿理念

传统的育儿理念中,有常见的三个错误,

过于严厉

“母慈父严”,“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样的育儿理念,今天还有人认可。但是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非常叛逆,要么胆小怯懦。

过于溺爱

有些父亲非常溺爱孩子,可能是因为陪伴时间少,所以想要弥补。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如此一来,

孩子可能会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放任不管

有些父亲认为,孩子大了之后,很多事情自然就懂了。所以就放任不管,一切都交给母亲。但是这样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

这三种错误的育儿观念,都可以称为父亲角色缺失。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一定要改变错误的育儿理念。

二、多参与亲子互动

亲子互动的过程,可以很好的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非常好的育儿机会。

如果条件允许,夫妻双方同时参与,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将亲子互动,升级为整个家庭的互动。一起陪孩子阅读,一起陪孩子游戏,是在塑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孩子的家庭归属感。

同时夫妻之间的互动,除了增进夫妻感情,对于孩子来说,也能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对孩子成年后的婚姻观,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亲子互动过程中,重点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可以回看历史文章。

夫妻没离婚,孩子却没了父亲

三、给孩子树立榜样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会有对父亲的评价,你希望在孩子心中,你是什么样的形象?

有机构做过相关的调查,让不同的孩子评价自己爸爸。有些孩子的评价是这样的:

爸爸很懒,

每天除了玩手机,

什么都不管。

爸爸不爱干净,

一个星期都不洗澡。

爸爸嗓门大,

说话声音很大。

爸爸经常发脾气,

还会打妈妈。

爸爸很神秘,

回家的时间很少。

还有些孩子的评价是这样的:

爸爸是个超人,

我问他的问题他都知道。

爸爸做饭很好吃,

经常给我和妈妈做好吃的。

爸爸是个爱笑的人,

每天在家里都是笑着的。

爸爸很爱妈妈,

也很爱我,

经常跟妈妈一起带我出去玩。

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你希望自己在孩子眼里,是什么样的形象。就要做到什么样子。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你的行为孩子都会学,看到你玩手机,孩子也会跟着玩。即便你不参与家庭教育,也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产生影响。

所以作为父亲,一定要树立正面的形象。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夫妻双方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给孩子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尽管现实有很多压力,需要男人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为了孩子,一定要学会调整工作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