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第29军:“与卢沟桥共存亡!”

7月7日的今天,上午10时至10时30分,河北省鸣响防空警报,82年前的今天,“七七”事变,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一、“七七”事变背景

“七七”事变前夕,北平外围的形势是:西起丰台东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据;北平的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第29军(原属西北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线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卢沟桥这一战略据点,已成为中,日军事上必争之地。

“七七”事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第29军:“与卢沟桥共存亡!”

二、“爱国之师”第29师

当时驻守在平,津一带的中国军队是第29军,共辖5个师另3个旅,总兵力不下10万。日本帝国主义采取种种威胁利诱的手段,企图使第29军放弃对日本侵略军的抵抗。但是,第29军多数官兵是有爱国心的,特别是受到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以及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大量具体工作的推动,更不愿奴颜事敌,目睹祖国河山惨遭日寇蹂躏而不抵抗。

“七七”事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第29军:“与卢沟桥共存亡!”

三、炮制阴谋,以“军事演习”为遮羞布,企图发动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事先并未通知中国当局,即荷枪实弹,开往北平西南郊靠近卢沟桥中国兵营的龙王庙一带,进行“军事演习”,蓄意挑起事端。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111旅旅长何基沣得知此消息,当即报告正在保定的37师师长冯治安,促其速返。这一天,日军的“演习”直至深夜。23时左右,忽有枪声数响发于宛平城(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镇)东,城内守军即产密注意,24时,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向北平市政府提出交涉,诡辩称日军在“演习”中,仿佛听到究平城内发出枪声,在纷乱中失落日兵一名,日军今夜要进城搜索。当即被北平当局拒绝,经查明,中国驻军每人所携子弹一枚不少,并无开枪之事,又经各处搜索,也未发现失落日兵的踪影,据1937年7月7日率领日军“军事演习”的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笔记》载称:“行迹不明的士兵不久被发现了。”这就是日本侵略军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若意制造的所谓“纯军事理由”松井再次交涉时,中国驻军反复说明上述实际情况,而他竟坚持派兵入城,并声称“要以武力保卫前进”。又遭北平当局严词拒绝。继而,双方派出代表由北平市前往完平城调查,行至途中,日军代表竟胁迫中方代表命令驻宛平守军撤退,再次遭到严词拒绝。当双方代表正在宛平城内会商调查办法之际,日军一部已将宛平城包围;另一部由一木清直率领,自丰台向宛平急进。日军多次开枪向宛平城内射击,并以迫击炮攻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何其洋指挥城内军第219团吉星文所部,奋起予以还击。

“七七”事变,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第29军:“与卢沟桥共存亡!”

第29军司令部邀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中国军民抗日的枪声,在卢沟桥畔打响了。

82年前,第29军,奋起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今天,河北省鸣响防空警报,无论历史,还是如今,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