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機構或將面臨三大運作挑戰

2019年底,新冠疫情肆虐,為保障祖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規定,關閉了所有能產生聚集性活動的場所,包括商場、餐館、景區、培訓機構等等。


隨著防控升級,疫情逐漸得到控制,3月以來,不少地區陸續開放餐館、景區等聚集性活動場所,鼓勵大家戴口罩外出。


目前,不管是街道上,景區內,還是商場附近,都不再一片寂靜,而是開始熱鬧了起來,加之各省抗疫捷報頻傳,無不透露著“疫情就要結束了”的信息。


線下培訓服務雖然可以說是最晚恢復正常營業的行業,但相信恢復運作也不會等太長時間,各校是時候作準備,迎接疫情過後的新挑戰了!


那麼,疫情結束後,機構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呢?


Aliya通過對線下教育培訓行業特性分析、對行業相關人員的調查,以及對教育相關政策的研究,總結出疫後機構或將面臨的三大運作挑戰,分別是:

資金不濟、糾紛不斷、發展不暢。


挑戰一:資金不濟


資金是疫情結束後,機構運作的第一大挑戰。因為在疫情期間,為了活下去,許多機構已經消耗了不少資金,而復工復課之後的支出亦將只多不少。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支出增多


(1)相比疫情期間,員工工資至少增加30%


在疫情期間,機構號召員工在家辦公的同時對員工工資實施了50%-70%的折扣,並減少了一定比例的員工福利。而員工恢復辦公後,雖然可以繼續減少員工福利,但是工資還是需要恢復正常,不然,免不了員工批量離職,更有甚者,會悄悄帶走機構的學生。畢竟,離職之後無收入,學生資源可以成為員工變現的途徑之一。與此同時,因不恢復工資帶給機構的糾紛,也會導致機構得不償失。


所以,必然的,相比疫情期間,員工工資支出至少會增加30%。


(2)房租成本或將增多


疫情期間,部分房東本著“疫情無情人有情”的原則給租客實施了一定比例的房租減免。與此同時,趁機抬價的房東也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直接房租翻倍。


我的一位校長朋友就在疫情期間遭遇了房租翻倍,雖經過洽談,最終以漲價30%收尾,但終歸是漲了,畢竟臨時也找不到更合適的場地,況且變更地址就需要變更辦學資質。


雖然在疫情前後漲房租會導致雙輸局面(例如機構換了更合適的場所,卻耗費更多的人力、財力、精力;疫情後的一段時間少有人敢創業,從而導致房東場地空置,一分錢也掙不到,物業管理費還得交),但免不了有房東只看到了漲租可以解決自己困境,而看不到漲租之後對自己對危害,從而在合同到期後調高房租。


根據小範圍調查,房東決定調高房租的情況有以下三種:


情況一:疫情期間房東也基本上沒有收入或者收入銳減,欠銀行的貸款還需要繼續還,而自己口袋裡似乎沒有那麼多錢了,還了貸款,自己的生活質量就下降了,沒有辦法就只能漲漲房租。


情況二:疫情時期,人們對是否有“現金”更加重視。我的一名包租婆朋友,在疫情期間就不斷思考自己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或者項目增加自己“現金”的同時又不會讓自己太辛苦,最終認為,漲房租就是最靠譜的途徑。


情況三:房東需要資金救自己的生意,不少房東本身有自己的生意,經過疫情,自己的生意大不如前,疫情結束後需要一定的資金救自己的生意,在商鋪不能快速脫手的情況下,就會選擇漲房租。


校長在遇到房東漲房租,機構又不能說不租就不租的情況下,建議先了解對方調高房租的原因,再與房東商議一條互利共贏的方式,比如房東需要資金救自己的生意,如果機構的學員同時也是房東的目標客戶的情況下,可以承諾之後給房東引流等等。


當然,也有不少房東會體諒機構辦學不易,房租不漲反降。希望校長們都能遇到一個好房東!


(3)安全保障物資的準備


疫情過後,不管是員工還是家長,多多少少還是會些擔心病毒反撲。要做好學員服務,保障學員無心理負擔到機構學習,要穩住員工情緒,讓員工好好工作,必然是需要準備安全保障物資(消毒水、口罩等)的。


當然,節約這塊的成本,可以試試藉助當地政府的力量,有的地區會提供免費消毒物資。


(4)或將產生退費支出


疫情期間,部分地區就已經明確中小學因延遲開學耽誤的教學時間,可通過調整週末和暑假等方式補齊,例如四川、江蘇、廣東、山東、陝西、湖南等地。


四川:通過雙休日排課或者延遲暑假補齊。


江蘇:適當壓縮雙休日和暑假休息時間。


陝西:可週末調課壓縮暑假時間補齊總課時。


廣東:通過週末(週六或週日)1天時間調課、壓縮暑期假期等方式補償。


山東:要求通過調減週末時間和壓縮暑假假期補足教學時間,保證總教學時間不減少。


湖南:要求除了初三和高三外通過調減週末時間補足課時外,其他年級通過壓縮暑假假期補足。


以上政策無不反映一個事實:學生假期時間減少,補課時間有限。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會重新衡量各培訓機構對孩子的重要性與緊急性,從中篩除不緊急且不重要,以及緊急但不重要的培訓項目,留下重要且緊急以及重要不緊急的培訓項目。


這不僅是舍X科目,繼續Y科目的斷舍離,更是舍A機構,繼續就讀B機構的同行業競爭。


要讓家長舍他機構,留己機構,我們可以做這樣兩件事:


一是對產品進行包裝,讓家長充分認識到機構的培訓項目,對孩子來說重要且緊急;


二是主動引導家長斷舍離,幫助孩子進行學習規劃,哪些項目是孩子當前需要學習的,哪些項目是可以過些日子再學習的;哪些項目是需要3天學習一次的,哪些項目是需要1周學習一次的,又有哪些項目是可以半個月學習一次的。


記住,只有主動出擊,才是防止家長退費的最好方式,誰提前幫助孩子規劃,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就更能斷掉家長退費的念頭。


疫情結束後,機構或將面臨三大運作挑戰


2.收入縮減


(1)報課學生短期減少,逐漸增多


疫情結束後,家長的培訓需求的確會得到反彈。但是在疫情剛結束的前一段時間(預計前半個月),報名培訓機構的學生會減少。原因如下:


原因一:家長本著學生安全考慮,想要先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再給孩子挑選培訓機構;


原因二:家長因疫情斷收入,加之房貸、車貸等還未緩過氣來,沒有多餘的資金投入在培訓班上;


原因三:公立學校及政策的干預。不少公立學校表示要落實晚輔,加上假期要補學生延遲上課的時間,部分家長會擔心孩子任務太多,壓力過大,想要觀察一段時間或者讓孩子適應一段時間,之後再幫孩子報課外培訓班。


(2)報名學生客單價或將降低


報名學生客單價降低主要原因有二:


原因一:受疫情影響,不少家庭收入減少,在報名培訓班這件事上或許不像以往那樣乾脆,從前會一次性支付1萬元的客戶,在疫情過後可能一次性只願意支付5000元。


為了增大家長報名機構的概率,建議校長設計至少3套課程產品,分為低端、中端、高端,低端用物美價廉來包裝,中端用性價比高來包裝,高端用名師獨家來包裝。讓家長經濟拮据的情況下,就算選擇低端課程也會覺得物超所值。


原因二:機構課程因成本上漲而不得不漲價,可家長卻無法接受機構突然漲價的事實,憑著對機構的信任,會先選擇小一點的課時包看看學生學習情況再說,從而導致機構客單價降低。


(3)部分異業/同業合作因資金問題受阻


不少機構在正常運作的情況下,會通過異業或同業合作的方式進行創收。疫情期間也有不少機構,會通過異業或同業合作的方式進行創收。這類合作主要是通過一方給資源,另一方給資金的方式來實現共贏。


然疫情過後,眾多商家都有一個相同的難處:非常缺錢


雖然,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異業/同業合作這條路進行創收,並且會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但不排除出現一方給得起資源,另一方卻給不起資金的情況;或者一方給得起資源,另一方雖給得起資金,但想要拖一拖的情況。


不管哪一種情況,這類合作在機構繼續資金的情況下,是無法達到共贏的。


3.投資方撤資


對部分投資方來說,投錢的目的是為了掙錢,如果投資方發現機構在疫情的影響下,日漸不支,極大可能會突然撤資,以保證自己的利益。


當然,也不乏有投資方,在此刻會主動幫助機構尋找更多的投資人,這裡也祝願各位校長的投資方會主動幫助機構克服挑戰。


挑戰二:糾紛不斷


疫情結束後,機構的主要糾紛來自員工和學生,主要糾紛的原因則是利益。


1.員工糾紛


(1)工資糾紛


工資就是錢,錢的重要性無需贅述,校長們都十分清楚。經過疫情,機構的資金相對來說會比較緊張,員工工資作為比較大的一部分支出,如果能少發一些或者延遲一些時間發放,對機構來說,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


現在已經有機構開始實施復工後,工資分次發放,以此來緩解機構的資金危機。比如在4月發工資的日期,發50%的3月工資,在5月發工資的日期,發30%的3月工資+50%的4月工資,在6月發工資的日期,發20%的3月工資+30%的4月工資+50%的5月工資。


也有的機構計劃砍掉一部分額外福利,例如機構高管的現金福利,員工的房租、餐費補貼等。


類似以上影響到管理層和員工層工資的政策推進,也會隨之為機構帶來一系列工資糾紛。因為總有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害怕延遲發放的工資,是空頭支票;害怕公司突然倒閉,被延遲的工資,再也拿不到;害怕以後再也沒有這麼好的福利等等。


不管害怕什麼,有糾紛,機構就無法專心搶市場,就像自己出去工作掙錢,孩子卻一直在你身邊哭鬧,打斷你的工作一樣。


要避免工資糾紛的最好方式是不延遲,也不要扣主要工資,可以扣日常的一些小福利,比如有的機構有午餐福利,可以暫時取消。


如果因為機構資金問題,不得不延遲,不得不對工資進行打折的,也一定要做好溝通工作:讓員工先有唇亡齒寒的警覺;再讓員工瞭解公司這段時間的不易,以及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公司做了哪些努力(比如有的機構校長和高管自請降薪50%,連續6個月,以求大家可以正常拿到工資);還要讓員工看到公司的實力,讓員工相信公司有能力快速崛起,讓員工相信他們今日的付出會換來多重回報。


疫情結束後,機構或將面臨三大運作挑戰


(2)解約糾紛


經過這次疫情,相信不少機構都可以篩選出更適合機構今後發展的員工,那麼還有一部分員工對機構短期或者說今後的發展作用不是那麼大,現在經濟又拮据的情況下只能先忍痛辭退一部分員工。因此,給機構帶來一些解約糾紛。


這裡建議,不管是否為特殊時期,在和員工解約時,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就可以有效避免勞務糾紛。


(3)盜用資源糾紛


不排除在機構與員工結束僱傭關係後,離職員工私自盜用機構學生資源,為自己牟取利益;也不排除有教師掌握了在線教育的核心教學技術後,開始私收學生。


機構資源本來來之不易,維持下來也花了不少功夫,特殊時期,機構更需要特別注意防止員工盜用機構資源。


為了避免這類扯皮事件,最好能提前斷了員工盜用機構資源的現象。校長可以準備一些工作號給員工,並且規定員工只可通過工作號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繫,非工作號不給報銷電話費。


2.學生糾紛


(1)退費糾紛


疫情過後,學生退費對機構來說無疑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相信所有機構都會竭盡所能的避免家長退費。


當機構沒有妥善處理好退費事件,讓家長覺得機構就是想要吞佔學費時,退費事件就容易演變成退費糾紛。


建議機構在處理退費事件時,先讓家長吃一顆定心丸,首先避免家長認為機構想要吞佔學費,例如和家長說“您說的我明白,我現在就開始走退費流程,先和您瞭解一下情況,方便我填寫退費申請表”;之後就問家長為什麼要給孩子退某個科目,注意一定是說具體的某個科目,例如“您為什麼要給孩子退掉語文這門學科呢?”;之後再根據孩子的基礎情況來建議家長,將語文科目轉到機構其他科目上。


(2)承諾糾紛


其實,不管是否是特殊時期(疫情前後),機構員工都會對家長作出一些小小的承諾,只是疫情期間承諾的東西會更多一些,當承諾沒有兌現或者沒有及時兌現,承諾糾紛就出現了。


建議校長組織管理者,蒐集一下機構和全員對家長作出了哪些承諾,一條一條列出來,明確可以兌現的,那就主動聯繫家長表示機構要兌現xx承諾啦;明確不可以兌現的,先不主動表示兌現承諾,而是要趕緊想一想有什麼補救措施,以便家長來要求兌現承諾時,能順利解決家長問題,避免承諾糾紛。


(3)排課糾紛


發生排課糾紛的主要原因是所排時間、教師與孩子方便的時間、喜歡的教師不符。


要避免排課糾紛,可以採用捆綁法,比如捆綁教師和時間,再比如捆綁教師和教室,以及捆綁教室和時間。


當然,在捆綁法的基礎上,還需要教務人員與家長提前做好溝通和確認,盡全力做到讓家長和學生滿意。


(4)回扣糾紛


回扣糾紛和承諾糾紛類似,都是沒有兌現或者兌現方式不當而產生的。不同的是回扣與錢直接相關,如果真的與家長髮生了回扣糾紛,可以說等同於翻臉,因為即使機構解決了,家長也會覺得面子掛不住,為了避免經常見面,會索性給孩子換一家機構。


要避免回扣糾紛,記住一定要一筆不差的記錄家長推薦的新生數量,以及每一個新生的報名情況;返錢給家長之前也需要將賬目核算清楚,列成一條一條,再熱情的告訴家長返的金額是如何核算的。


疫情結束後,機構或將面臨三大運作挑戰


挑戰三:發展不暢


1.項目縮減


項目縮減也是因為資金問題引起的,砍掉一部分目前來說重要程度較輕的項目可以幫助機構節約一定的資金。


同時,項目縮減也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就是這個項目的學生會流失,從而導致整個機構學員數量下降;


第二就是當機構快速崛起後,要再開展之前砍掉的項目,進展會比之前開展要更緩慢一些。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可以砍掉的科目一定不是機構的核心科目,也不是機構特別會去花心思打造的科目,不花心思的科目效果恐怕得不到保障。


這裡建議校長在進行項目縮減時,要做個權衡,比較一下各項目之間的優劣勢,之後再去刪減,並做好之後再增加該項目會很困難的思想準備。


2.擴充擱置


對沒有強大資本投入的機構來說,會選擇擴充機構主要是因為校區做的確實不錯,有了一定的資金儲備,同時也有了鼓勵員工上進的資源(例如分校校長)。


而因為疫情,機構儲備的資金有了更重大的任務——讓機構在疫情時好好活著,在疫情後快速崛起。當資金花在這2塊地方後,會發現暫時沒有多餘的錢,或者沒有多餘的精力擴充機構了,從而擱置擴充計劃。


3.業務變更或轉移


雖然這次疫情不是100%的讓線上教育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也一定程度的推進了線上教育。機構要在今後蓬勃發展,就不得不考慮線上業務。之後,培訓機構的主要模式不會是單純的線下,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以線下課程為主,線上課程為輔的方式將會替代全線下課程的模式。


線上線下相結合,雖不是新概念,而對眾多線下培訓機構來說確實是一項新業務,一項新挑戰,新的業務需要新的心態、新的技能、新的渠道、新的資源,甚至需要新的人才。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疫情結束後,機構或將面臨的三大運作挑戰。資金不濟,我們可以多做一些開源節流的事情;做好服務、做好預判、做好統計、做好溝通可以有效防止各類糾紛;既然短期發展會不暢,我們就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優化服務的同時尋求創新。


“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疫情過後,各校區能快速迎來新的光明、新的希望、新的起點!願每一個教育人都能帶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情懷走向成功的彼岸!同時,也祝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在疫情結束後,校區快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