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中國貿易活動展望——UBS Evidence Lab全球交通擁堵指數有何啟示?

汪濤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3月貿易數據好於預期

3月出口同比下跌6.6%,進口與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均好於預期。出口可能受益於此前積壓的訂單交付,並且並未完全反映最近全球經濟活動的大幅走弱。國內逐步復工復產可能支撐了進口活動,電子產品和醫療器械進口尤為強勁。

全球交通擁堵指數顯著走弱,外需或將大幅下跌

UBS Evidence Lab的全球交通擁堵指數顯示最近幾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城市交通和相關活動大幅走弱,類似中國在2月的情況。在出行嚴格受限期間,我們預計歐洲主要國家和美國的零售可能同比下跌20%或以上,這意味著其進口跌幅可能更大,包括自華進口。因此,我們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同比跌幅可能達20%,4月跌幅甚至可能更大。另一方面,內需回暖有望支撐進口量,不過供應鏈阻斷和大宗產品價格偏弱會抑制整體進口增速。

3

月貿易數據超預期,但全球疫情爆發的影響尚未完全體現

復工復產推動3月出口同比跌幅收窄。3月以美元計出口同比跌幅由1-2月的17.2%收窄至6.6%,超出市場預期。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前者(同比跌幅由此前的15.7%收窄至3.6%,儘管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對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普遍好轉,尤其是對G3經濟體(同比跌幅由23%收窄至15.5%)和東盟的出口(由同比下跌5.2%轉為同比增長7.7%),二者貢獻了整體出口增速反彈幅度的近一半(整體出口增速回升10.6個百分點,二者分別貢獻了3.2和1.9個百分點)。我們認為3月出口跌幅收窄主要受益於:1)隨著3月逐步復工復產,出口商交付了部分此前因疫情影響而積壓的訂單;2)3月貿易數據尚未完全反映過去幾周G3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人員和貨物流動受限對其經濟增速的大幅拖累。一季度平均來看,以美元計出口由去年四季度的同比增長2%轉為同比下跌13.4%,其中對東盟出口(同比零增長)表現好於對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分產品類型來看,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跌11.5%、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下跌15.3%。

整體進口好轉,但自美進口走弱。3月以美元計進口同比跌幅由1-2月的4%收窄至0.9%,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彭博調查均值為同比下跌9.8%),主要受益於3月國內經濟逐步正常化。自歐盟和日本進口有所改善,但自美進口由此前的同比增長2.4%轉為同比大幅下跌12.6%,部分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此外,自東盟(同比增速從7.8%加快至10.5%),以及韓國、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合計進口由同比下跌6.4%轉為同比增長3.6%)進口均有所反彈,而自主要大宗商品生產國進口同比增速則從5.7%放緩至2.3%,部分由於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分產品類型來看,農產品、機電產品、高科技產品進口額增速均有所好轉。不過,3月大豆進口額和進口量雙雙同比大幅下跌。同時,受價格下跌影響,鐵礦石和原油進口額均大幅走弱,不過其進口量增速僅較此前小幅放緩。一季度以美元計進口由去年四季度的平均同比增長3.4%轉為同比下跌2.9%。受益於三月出口跌幅收窄,一季度整體貿易順差達128億美元,但規模仍大幅低於去年四季度和一季度。

自美農產品進口大幅走強,但其他產品進口有所走弱。3月對美出口同比跌幅由此前的27.4%收窄至20.8%,一季度平均同比下跌25.1%。一季度對美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跌24.1%, 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下跌26.1%,但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同比增長6.3%(均以人民幣計)。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月自美進口由此前的同比增長2.4%轉為同比下跌12.6%,一季度平均同比下跌3.6%。不過,隨著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落地生效,一季度自美農產品進口人民幣356億(約5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倍以上(同比增長110%),其中大豆進口額同比增長2.1倍(約31億美元),豬肉進口額同比增長16倍(約4億美元),棉花進口額同比增長17%(約2億美元)。不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較於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設定的較為激進的中國自美進口目標,一季度自美進口步伐依然較慢。目前判斷這是否、又會如何影響中美貿易關係還為時尚早,到秋季情況可能會更為明朗。

汪涛:中国贸易活动展望——UBS Evidence Lab全球交通拥堵指数有何启示?

二季度貿易活動展望——全球交通擁堵指數有何啟示?

全球交通擁堵程度普遍大幅下降... 過去三週,多數主要經濟體相繼出臺了措施限制人員和貨物流動的政策(參見圖表5),大部分居民居家隔離。此外,UBS Evidence Lab近期從TomTom獲得了全球交通擁堵數據,該數據每日更新、覆蓋全球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可以用來幫助我們評估疫情對居民外出和整體經濟活動的影響。最新的全球交通擁堵指數(出行所額外花費時間相對自由流動耗時的百分比)顯示3月底和4月初美國80個城市的交通擁堵程度僅相當於去年的四分之一,而歐洲主要經濟體的擁堵程度相當於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圖表3)。歐洲各國的交通擁堵程度取決於各地出行限制政策的力度,其中法國交通擁堵指數的降幅最大(僅相當於2019年的16%),德國降幅相對較小(幾乎為去年水平的60%),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居中。在亞洲,日本和臺灣地區由於出行限制相對溫和而交通較為擁堵。

…類似中國早前情況。數據顯示,近幾周國內的交通擁堵程度要高於歐美,工作日的擁堵程度已相當於去年的70%。但在此前國內實行嚴格的出行管制期間(1月末到2月),交通擁堵水平明顯下降。高德地圖的百城交通擁堵指數顯示當時國內交通非常清淡,直到近幾周,隨著出行限制逐漸放鬆,擁堵程度才逐步回升(圖表4)。

汪涛:中国贸易活动展望——UBS Evidence Lab全球交通拥堵指数有何启示?

交通活動疲弱或與零售大幅下跌相關聯。中國在2月份實行了嚴格的出行限制,這導致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大幅下跌,即便線上購物可能部分抵消了整體零售的下行壓力。1-2月合併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跌20.5%,其中2月份零售的同比跌幅很可能達35-40%。3月份以來,隨著出行限制逐步放鬆、居民復工復產,零售活動有所好轉,我們預計3月其同比跌幅可能收窄到18%。如果中國的經驗可以借鑑,我們認為在出行限制最嚴格的時期,歐美零售活動的同比跌幅也可能達20%甚至以上。

外需大幅走弱可能拖累二季度中國出口同比下跌20%以上。雖然交通擁堵指數並非最完美的預測指標,不過鑑於該指數已大幅下行,這意味著3月底到4月歐美零售也可能會大幅下跌。過去10年的數據顯示歐美零售量同比增速每降低1個百分點,其進口量同比增速降低1.2-1.25個百分點。換言之,如果這些經濟體零售量同比下跌20%,這可能意味著其進口量會至少同比下跌25%。如果再假設中國市場份額不變,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對其出口量也會同比下跌25%。歐洲和美國是中國最主要的兩大出口市場,並且其經濟活動會領先、並影響其他經濟體,再加上大多數其他經濟體目前同樣面臨嚴格的出行管制,因此歐美進口需求下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外需的替代指標。假設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出行限制至少持續到5月初,在那之後復工步伐相對較慢(類似中國的情況),我們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跌幅可能超過20%,4月跌幅可能會更大。

進口量或跌幅溫和,但進口額跌幅更甚。隨著中國經濟活動穩步復甦,主要行業的復工率和交通擁堵指數回升,政策支持的效果逐步顯現,我們預計二季度中國進口需求會好於出口外需。但是歐美經濟活動受限可能會使它們的機械及零部件供給存在一定阻礙,且出口走弱會拉低相關加工貿易產品進口,這些因素可能會拖累整體進口。此外,2019年中國油氣產品進口額達3370億美元(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最近油價的大幅下跌可能會給進口額增速帶來額外的拖累。

汪涛:中国贸易活动展望——UBS Evidence Lab全球交通拥堵指数有何启示?

合作、版權請聯繫華小姐:136417055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