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本文大约6000字,读完约15分钟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美国最大的政治,就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特别是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通过印钱,就可以从国外拿走商品,留下美元。而不用像新兴经济体国家那样,必须通过辛勤劳作赚取大量外汇,然后才能去购买所需的国外商品。美国也正是利用自己的货币霸权,通过美联储“加息”“减息”的政策操纵,时不时地收割一波世界财富,薅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羊毛”。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文章来源于“腾讯财经”。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通过金融、贸易和投资等传导机制蔓延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危机爆发后,人们都不理解,美国的次贷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次贷危机的爆发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难道仅仅是因为信贷违约风险的爆发就能引发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吗?其实不然,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次贷危机爆发中有许许多多的因素掺杂在其中,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危机极为严峻的局面。这反映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更深更广的根源。这些问题美国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12年过去,殷鉴不远,人们最担心的是导致2008年危机的因素在2020年继续沉渣泛起,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


一、铸币权是美国霸权的根本


美国是商业社会,但是美国又是最讲政治的社会。

美国最大的政治,就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特别是美元的霸权地位。政治和金融从来是手拉手的,货币就是政治的产物。货币权利被视为国家主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这个权利,一个国家就不能够掌握本国人民的命运。让谁拥有创造或毁灭货币的最终权利,就是在政治上具有第一位重要性的问题。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有精彩的论述。他说:“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威廉·恩道尔在《金融海啸》前言及中文版序言所到,货币——金钱就是权力。这句格言古已有之,但是从来很少有人能够洞悉货币实际上具有的权利。从历史上看,纸币永远有白银或黄金这样的贵重物品做担保抵押,纸币由于背后的有形物而赢得普遍的信任。然而,最根本的还是国家权利:货币的发行、创造或者毁灭,都得有国家权力的支持。


只有铸币权,国家和政府才可以生存。遇到战争、瘟疫、灾荒,政府开支大增,政府直接征收新税或者提高税率会激化国内矛盾,超发货币,征收隐性的铸币税成为政府首选。对此,凯恩斯在1924年评论,在别无他法时,一个政府可以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生存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发生战争、瘟疫、灾荒,常常会伴有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二战结束以后,黄金作为流通货币的历史结束,美元变成了各国货币交易的媒介,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就把美元抬到了“超级货币”的高位。从此以后,美元就享有了基于世界贸易的国际铸币税。掌握国际铸币权的国家就可以通过超发钞票向世界各国家征收铸币税。


美国拥有美元的世界货币发行权和流通权。美元占有全球货币流通量70%以上的份额,一小撮私人银行家利用美国政府发行货币的优越地位,已经把全世界创造的部分财富纳入其名下了。正应验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那句话:“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二、美元的控制权不在美国政府而在私人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铸币权归于国家,因此各国硬币多铸有国名。而纸币多不印国名,而印有该国中央银行的名称。值得区分的是,全球货币铸币权为美国;而美国的铸币权归谁呢?归于一个私营机构——美联署,而非美国政府。


1913年,曾经有一个不是很大,但却影响世界经济进程的事件。J.P.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和保罗·沃伯格等人代表的强大的私营银行利益小集体说服了美国国会,将发行货币的权利出让给他们。也就是从那天起,创造或毁灭美国法定货币的权利,就一直把持在一小撮私人银行家手里,而不再由美国人民所选出的代表所掌握。


1913年这一不算大的事件的后果就是,美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次战争的目的恰恰都是为了扩大私人金融托拉斯的权利。私人银行家通过落入他们手中的联邦储备体系,将货币的最高控制权移交给他们自己,这就是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股市繁荣时期发生的通货膨胀和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的原因。


2008年发生的这场被格林斯潘称作“百年不遇”的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金融灾难,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对货币权利的私人控制。这场危机肇始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到2008年9月的时候,危机就如燎原之火烧遍了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


三、七八十年代美国和世界的两次“耍赖”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以后,世界金融体系逐渐地演变成一个依赖美元的体系,而美元确实掌控在华尔街的私人金融托拉斯——J.P.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手里的。


威廉·恩道尔曾经说了句十分深刻的话: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历史上,无论罗马帝国、英帝国还是美国,每一个帝国的衰落都根植于奉送货币的最高控制权给私人金融业这个决定中。这些私人的利益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牺牲公共利益来实现。一百多年来形成的“美元体系”主要依靠对外榨取利益而生存。如果没有外部财富和资源的输入,这个体系无法运行下去。


有了权力就任性,有了权力,在国际事务中“说了算”,就“豪横”。美国正是凭借发行货币的优越地位,不断发动“货币战争”。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后,美国滥发钞票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后,世界金融次序变得混乱无序。美元成为美国掠夺全球财富的工具。1971年开始,全球基础货币供应量呈数十倍、上百倍地增长,全球物价飞涨,世界平均通胀水平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问题也逐渐恶化。为什么有2008年的次贷危机?这就是深层次根源。美国等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展开债务资本侵略,使这些国家背上永远还不清的债务。美国政府为转移本国的矛盾,巩固霸权地位,对全球财富再分配并获益,都需要而且不计后果地滥发钞票。


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储备挂钩,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美国利用美元地位在全世界面前第一次耍“臭无赖”。80年代的“广场协议”阴谋是第二次耍“臭无赖”。这实际是通过美元霸权地位对别国财富的掠夺。这里讲一讲“广场协议”及其影响。


通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发财机遇,日本六七十年代逐渐恢复了在“二战”中破坏的工业基础。在应对几次石油危机中,日本的制造业凭借节能和性价比的优势,不断崛起,几乎可以与美国老大的工业抗衡了。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于80年代中后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1981—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但同时,日本企业在这期间已将这些钱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已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主。


1985年,美、英、法、西德、日五国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四、货币战争使日本停滞三十年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1985年9月到1987年底这段时间里,美元兑日元从1美元兑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兑121日元,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这也就是说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资产贬值了50%。80年代中晚期,日本经历了痛苦的经济泡沫爆发、崩溃、通货紧缩乃至一蹶不振的长期停滞,这一停滞就是30多年。


无可否认,广场协议带动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发生转折最直接的祸首。美国利用“广场协议”,实际对日本发动了一场货币战争,给日本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据日本机构统计,1986—1995年期间,“广场协议”导致的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3.5万亿日元。包括日本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许多日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日本的出口企业也在美元升值时代将自己在出口中赚得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同样损失巨大。


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人们得意忘形,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房地产业是同样的命运。自1985年起,日本出现房地产热,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位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日元升值对日本制造业打击也是灾难性的。20世纪90年代日元再现币值上升风云,1995年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这对制造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几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经达到了日本经济无法承受的水平。再精细的精益管理,也抵挡不了美元大棒的打击。随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元开始贬值并引发了“抛售日本”狂潮,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笼罩在阴影中。泡沫破裂后,由于日元贬值造成日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银行体系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一些大银行纷纷破产或重组。自此,日本从“十年衰退”状态进入“退休日本”状态。


五、高度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现在我们要警惕美国利用货币战争来转移金融危机。上世纪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意气风发地大量接收已开始出现泡沫破灭征兆的美国国内资产。美国则借由美元贬值等因素成功转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债负担,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出现了90年代的“克林顿奇迹”。


现在美元在全球拥有货币主导权,并没有完全独吞世界范围内的铸币税,而是与几个国家的货币分食,只是美元占的比重绝对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4年一季度世界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0.9%,欧元占比24.5%,日元占比4.0%,英镑占比3.9%,加元占比1.9%,澳元占比1.7%,瑞郎占比0.3%,其他货币占比2.8%。也就是说,美元欧元掌握着世界85%的铸币权。


从上面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的铸币权几乎都掌握在G7(包括美、日、英、法、德、意、加拿大)成员国手中。根据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得到的最新数据,中国2/3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元的形式存在的,20%的外汇储备以欧元的形式存在,日元和英镑各占5%。什么意思呢?中国外汇储备虽有3万多亿美元,但是不掌握铸币权,很难保护外汇储备不受它国的侵蚀和剥削。人家一搜刮你,跟你一“玩赖”,你就会直接受损失。这是非常不安全的。


通俗地说,美国通过印钱,就可以从国外拿走商品,留下美元。而不用像新兴经济体国家那样,必须通过辛勤劳作赚取大量外汇,然后才能去购买所需的国外商品。现在美元有将近60%在海外,40%在美国国内。货币超发就会导致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量完全超过了实际使用需求,一旦供给过多,货币就会贬值,只不过货币的“价格”是以汇率的形式表现。当钱变得“不值钱”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一旦货币贬值成为持续性趋势,国内外的投资者就会力求持有美元等外币资产用来保值。于是会使大量本币被兑换成外币,引发资本外流,引发严重的恶性通胀,人们的生活成本急剧抬升,经济增速放缓乃至停滞,倒闭潮和失业潮接踵而至。而一旦美国经济形势好转,它就开始加息,提高利率,全球美元都会往美国回流,各国货币都会被抛售,市场上的美元变得“稀缺”,美元自然就要升值,其他国家货币贬值。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全世界财富的收割多么恐怖!


真正的战争实际也是货币战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都是掠夺全球财富的目的。我们看看,1998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10月向阿富汗宣战,2003年3月又向伊拉克宣战,2011年参与利比亚战争,2015年参与也门内战……美国政府发动的这些战争需要滥发钞票。发动战争的原因,或者说这些国家与恐怖分子有勾结;或者说这些国家独裁统治,反民主、反人权;或者说这些国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正能说清楚战争原因的是为了中东地下丰厚的石油资源、为了巴尔干的区位优势和地缘政治。战争要花钱。阿富汗战争所需钱财,美国还可以依靠盟国分摊,而伊拉克战争所需钱财几乎全由美国政府自己掏腰包。美国政府钱不够用了,就需要动用印钞机了。滥发美元的敛财对象无疑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国家的人民。


美国也正是利用自己的货币霸权,通过美联储“加息”“减息”的政策操纵,时不时地收割一波世界财富,薅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羊毛”。2008年之后,美国推行了4轮QE刺激经济,将3万多亿美元注入资本市场。美联储在推行QE3的时候每个月要印钞850亿美元去买美国国债。欧央行也不甘示弱,不仅大量购买债券,还把存款利率将到-0.3%;瑞士利率目前为-0.75%;日本央行在上周也把利率降至-0.1%。这些央行都打着刺激经济的旗号,进行超发货币,在国内和国际上同时增收铸币税。


我们来关注一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人民币在国际的地位也在提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但是阻力很大。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币篮子,使其成为正式的全球储备货币。到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所有货币的总外汇储备增至11.4万亿美元,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6.62万亿美元,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站到61.7%。除此而外,欧元:20.7%,日元:5.2%,英镑,4.4%,人民币:1.9%,加拿大元:1.8%,澳元:1.6%,瑞士法郎:0.15%,其他:2.48%。在这里,美元和欧元的总份额小幅下降至82.4%。其余货币占全球已配置储备货币的17.6%。人民币由无到有,创纪录地到了1.9%,市场份额首次击败加元,升至第五位。中国怎么应对一轮又一轮的货币战争?没有办法,要像美元那样,抓紧人民币国际化。■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美元霸权的产物,警惕美国转嫁2020年经济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