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2008年清明节,父亲走了。我没能给他送终,因为人在深圳。

那年父亲刚好80岁。用“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概括他一生最合适不过了。父亲一生含辛茹苦,风餐露宿。母亲生下弟弟时得了“月风”病,带有肺痨,终日咳嗽不止。一年四季戴着条头巾,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六口靠父亲一人劳动养活,艰难困苦自不待言。

父爱如山!


父亲不爱做农活,就要求外出搞副业——钩松香(松脂),那时松香的价格是每百斤18元,每年得给生产队交500元不等的“副业款”,其它所得就归自己。

父亲一生勤俭,平时上山有鞋不穿挎在腰间,晚上回家还得带柴火回家。有人送他个“加班车”的外号。后来叫习惯了,他的正名好多人都不知道。记得上县城读初三第一学期,他给我买了一条新毛巾,他说小孩子不用那么大,他就拿给裁缝师傅裁成两条来用。

父爱如山!

1983年前我们家整条村都没用上电,晚上乌灯黑火。父亲爱过邻居家唠嗑,因为我是跟他一起睡的,放着我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所以也把我也带上。他们那一代人喜欢在聊天时“讲古(故事)”,我从小就记得了“梁四珍与赵玉灵”的故事。也会背《增广》中的不少名句。比如:“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少格言都蕴含了哲理。

父爱如山!


可以说我是听着父亲“讲古”长大的。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人要从善,多帮助别人。我对之一直铭记于心。

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父亲也因为年龄大了就没有再去钩松香。每至农闲他就自学风水易经来。不久他学会了做风水地——这也是他人生最后十多年过得较为安稳的生活。他那算一门手艺,很收人尊重。

父爱如山!

父亲原本不抽烟不喝酒的。在学会那门手艺后,为了在劳作间隙可歇歇就学会了抽烟。

也许是年轻时的劳顿,给他留下了内伤,2008初得病,最后医治无效,阖然长逝。

父亲一生平平淡淡,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八个字“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精神。感谢父亲供我读书,感谢父亲把我们姐弟妹四人养大。愿他在天堂安息。

父爱如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