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今年還要不要買房?

昨天武漢解封了,根據交警大數據顯示,近半個月內全是在途車輛數增加近40萬輛,最高峰達到124萬輛,昨日達到180萬輛。

封城76天后,武漢"醒了"。

比起情感的抒發,相信很多人都伴隨著焦慮,因為長達兩個多月的待業,不僅沒有了收入來源,還可能面臨無工可復的處境。

一、

1-2月份,隨著疫情爆發,全國人民待業在家,經濟短期停擺,餐飲、旅遊受損嚴重,2月份城鎮失業率從1月的5.3%上升到6.2%,一個月時間多了450萬的失業人口。

2019年經濟行情本就低迷,美團、摩拜、網易、知乎、新浪等互聯網裁員消息本就一波接一波,本想著今年重新來過,結果遇上疫情黑天鵝,雪上加霜,怎一個慘字了得。

現在加上之前失業的,2月份就有3100萬的失業人口。

好像不多,畢竟我國有8億就業人口。但別忘了,有3億農民工並沒有統計在內,這裡頭的數據沒有官方說明。

除此之外,由於疫情衝擊的第二波影響開始顯現,外貿出口受損、旅遊遲遲未能復工、航空公司也加入了裁員降薪的隊伍。

外貿帶動的就業1.8億人,旅遊帶動的就業超過8000萬,航空帶動的就業超過6700萬。

還有今年準備踏入社會的870萬大學畢業生還有無法統計的企業裁員人數,今年的失業大潮正迎面而來。

促經濟、穩就業已經成為各國齊齊喊出的口號,從行動來看,也很積極。

美國不僅降息到零、開展7000億美元的QE、還直接給每個美國人發1200美元,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各國也基本紛紛響應。

但迴歸我們國家,這種直接"撒錢"的手段並沒有出現,畢竟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太大,直接發錢,一是操作難度大,二是按照中國人的儲蓄習慣,估計大家都存起來了,三是現在CPI本來就不低,如果大水漫灌,估計二師兄的價格還會繼續上漲。

所以相比國外更為直接的經濟政策,我們國家發放消費券方式簡直就是毛毛雨了,但我們國家和國外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外國人喜歡提前消費,而中國人喜歡儲蓄,哪怕同樣嚴峻的失業潮,中國人還有餘糧,而西方國家的人估計都是負債。

二、

除了失業潮,在各國大量放水救市下,短期看可能有效果,但還會有更可怕的一個副作用: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帶來的很可能就是中產階級和富人階級的資產縮水。

巴菲特財富縮水了1200億人民幣。

比爾蓋茨損失900億。

從事奢侈品零售業的伯納德·阿諾特,損失2000億元人民幣

當然了,普通人估計是感受不到的,只有青菜15塊一斤、豬肉100元一斤,才會有明顯感受。

資產縮水下,大家都會紛紛尋找避險的資產,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基本是房產。

2009年4萬億放水,基本都流到了房地產這個蓄水池了。

但現在國家層面上不允許水流到房地產,再次強調房住不炒,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目標,基本上是關閉了水流向房地產的閥門。

不過,大家就真的不買房了嗎?

住宅限購,有錢人就去買住宅,但可以買其它性質的房產。3月初,深圳太子灣8秒售罄14套2000萬起的公寓,前幾天,3個半小時賣光2900萬起的54套公寓,吸金23億。

可見,富豪階級依舊將優質房產作為抗通脹和避險的資產。

每次危機來臨,大家就喜歡鼓吹"現金為王",要知道放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貨膨脹,你手頭的現金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鼓勵大家留有一部分現金的意思不是說把所有現金都留在身上,只是要留一部分現金來抵禦風險,別連吃飯、消費的錢都沒有。

千萬別過度解讀這句話。

三、

所以危機來臨,還能不能買房。

我覺得是可以的。

當然了,不是鼓勵所有人去買房子避險。而是中產階級和富豪階級可以買房避險。

普通人其實就是別失業,保證夠生活的現金流,如果還有額外幾十萬的現金,我也不建議全部留在身上,而是尋找適合自己的房產或者優質股權和黃金。

而對於今年準備買房的剛需,更是可以毫不猶豫買。

今年肯定會有熬不住的開發商和現金流緊缺的業主會降價買房,剛需撿漏的機會很大,不過要備好起碼一年的供樓款,因為失業潮不知道下個裁的會不會是你,居安思危的意識要有。

危機危機,危險和機遇並存,"現金為王"思維乍看沒錯,但如果過分保守,也就只能看著手頭資金貶值,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富貴險中求",對於所有人來說,今年是10年一遇的財富重組機會,有人抓住了會有階級躍升的可能,有人錯過了,可能也就錯過了。

其實怎麼選都沒錯,保守的現金為王,想博一把的,可能還會想抄底股市、黃金和房產。

今天早上同事和我說,黃金漲了,之前他買入了不少,今天漲了賺了一筆,而且他不打算戀戰,打算賺了就退,看吧,危機之下依舊有人想迎著風險,實現財富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