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什麼叫“悅讀”?

閱讀,先要“悅讀"

我有一個被派到山地小學去做替代役的學生告訴我,每天早上天未亮,小學生就翻山越嶺來到學校,直接去敲他寢室的玻璃窗,叫他起來開圖書館的門。因為他們想進去看書。從我們的經驗中也知道,人天性是喜歡閱讀的,可是現在的情況卻是很多孩子不喜歡閱讀。這就要反思,我們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閱讀應該是“悅”讀,孩子心中想要讀才讀得進去。因此,補救閱讀必須先從學生的興趣開始,循循善誘,先引進門再談別的。

其實誘導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並沒有那麼難,也不一定要念公主王子那類大人沒興趣的書。我們一直說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有時念點有挑戰性的書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與想象力。

有一次一個學生“氣急敗壞”地來找我,說他開午託班的大嫂前幾天去醫院生產了,原來請好代班的老師在路上出了車禍,家裡打電話來要他先去頂一下,直到他們找到人手。他很緊張,來問我如何做“猢猻王”。我那時手邊正好有一本野人出版社的く昆蟲偵探》,就跟他說:“你是動物系畢業的,講你的本行知識才能深入淺出,教學一定要生動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這裡有幾個偵探故事,主角都是昆蟲,帶標本去,一邊講故事,一邊教孩子昆蟲生態。”第二天他興奮地來找我,說:“昨天完全成功,小朋友聽到連父母來接都不肯走。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什麼叫“悅讀”?

原來他念的是該書第一篇《蝴蝶殺蛾事件》:一隻蝴蝶被控撞死了一隻毛翅夜蛾,許多目擊者都親眼看到夜蛾墜地後,一動也不動死去。警察來後把蝴蝶及證人都帶去質問,蝴蝶堅持它並沒有撞到夜蛾,但是它看到夜蛾垂直往下墜,也停下去看它是否生病,但是因為推它、搖它都沒有反應,它就飛走去做自己的事了。

故事發展得很離奇,因為後來屍體不見了。警察又找了屍體附近的昆蟲來詢問,每種昆蟲都有它自己生活的習性,日間生活的跟夜間生活的用到的感覺偵察機制都不同,一個證人的證詞帶出另一個證人的證詞,最後真相大白——這隻蛾是因為“看到”蝙蝠飛近,便立刻垂直降落在森林的地面上裝死,蝙蝠用聲納來捕捉獵物,猜物也發展出反制的方式,一偵察到編幅的聲納便立刻降落、靜止不動,逃過一劫。

故事曲折有趣,又介紹了很多昆蟲的生態,所以孩子聽了不肯回家,約定第二天再去講第二個:《糞金龜密室失蹤記》。我看他很興奮地在到處借金龜的標本。他把一本沒有圖片、密密麻麻都是字的國中程度書,講給了國小程度的孩子聽,講得很成功,孩子學到了很多東西,他也覺得所學有所用,雙方都高興。所以只要會講,內容深一點沒關係,孩子反而學得多。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什麼叫“悅讀”?

“悅讀”三大法寶

首先,閱讀要儘早。

一位家長在我演講完後到講臺前來問我:“新加坡為什麼要求父母在孩子18個月大時,就要讀書給孩子聽?他又聽不懂,讀了不是白念嗎?”很多父母臉上也有同樣疑惑的表情。其實只要是正確地教孩子,就不會白費力氣。

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有人專門教他說話,他會說話;把一個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有人教他閱讀,他就不會閱讀。神經學家認為,大腦中並沒有閱讀中心,它是很多區域在有任務時,抽離原來的工作,合力來完成閱讀任務,所以要練習久了オ會熟練,オ能一聲令下,各個“單位”都來各就各位幫忙。所以會閱讀真是件不容易的事,這件事一定要儘早做,越早越好。錯過了機會,這種各個部位合力工作的狀態就不容易形成,孩子就會出現閱讀困難。

其次,不怕反覆讀。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一直聽同樣的故事,看同一本書呢?研究者認為,這是他們還沒有掌握這個新的信息,還不瞭解它,所以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讀,從每一次的閱讀中去建構更多的神經連結,引發更多的背景知識,從而達到理解。一旦孩子理解了故事,就像最後一塊拼圖放上去,完成這幅畫了,他們就可以把這本書放下,去挑別的書來讀了。因此,這種重複讀一本書的現象多半發生在低齡幼兒身上,很少在大孩子身上看到。

父母不許不耐煩。每一次的閱讀都會增加孩子大腦中神經迴路的連接,就像一個圓,頭尾相連了就圓滿成功,不需要再著力了。所以一個電動遊戲破關之後,孩子就會對它失去興趣,但是在未破前,他會廢寢忘食地拼命去試,這些都跟大腦中的阿片感受體有關。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什麼叫“悅讀”?

最後,選書投其所好。

研究發現,男生與女生在選書的偏好上有所不同。女生喜歡故事類小說,男生喜歡非故事類的真實世界可用到的知識,如歷史人物傳記、如何製造汽車等,因此在引導入門時,男生女生讀的書可以不一樣。老師不妨從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包公傳》《七俠五義》等又真實又懸疑的歷史小說著手,先讀一段給學生聽,讀到最精彩處時,放下書,請學生自己去看。或是介紹一些中國歷史上的冤獄,如《楊乃武與小白菜》《竇冤》《十五貫》等,解釋“越級上告”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設釘床,鳴冤人為什麼要睡過釘床案子才有重新審理的機會等。說故事時,老師可以順便教人性是什麼,為什麼幾千年來人類犯罪的手法雖有翻新,犯罪的意圖卻不會改變。

古人說“循循善誘”是有道理的,閱讀是習慣,需要誘導,若能與孩子一起讀,啟發他、教導他思考方式,那收穫豈不更大?只要有心,誘發孩子閱讀絕對不是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