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貨幣,哪家更值錢

東漢末年以來,國家動盪,國家經濟在經歷董卓之亂後更是直接崩潰。經過一系列的戰亂,天下最後形成魏、蜀、吳三個政權。隨著國家的建立,各國不可避免地都會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以恢復戰亂造成的巨大的損失。當然一個政權的建立,不可避免的要對領土內的貨幣進行一番制定和統一。

三國時期的貨幣,哪家更值錢


魏蜀吳三國為了恢復本國經濟都做出了相應的對策。

魏國貨幣

因為董卓當政期間,董卓廢除了五銖錢,鑄造小錢,造成物價上漲,給社會經濟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危害。在當時,一斛穀子到賣到幾十萬,至此之後,用小錢就再也買不到東西了。

而在曹操掌權期間,曹操廢除了董卓發行的小錢,再次啟用五銖錢。

而到了曹丕時期,曹丕又一次廢除了五銖錢,採用以物易物的形式,用穀子和絹帛充當貨幣的職能。曹丕會廢除五銖錢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他認為當時穀子太貴了。

《三國志·文帝紀》:以谷貴,罷五銖錢。

曹丕雖然看到了穀子的價值,由此採用穀子來充當貨幣職能,可以有效的避免谷價不合理而給社會帶來的危害。但是這種做法歸根結底是讓社會經濟出現了倒退,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時代。這樣的做法既不利於貨物的流通,也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三國時期的貨幣,哪家更值錢


根據《通典》記載,到了曹睿執政的時候,市面上出現那種溼穀子和薄絹在流通,政府雖然對此處以嚴刑,但是仍然禁止不了這一現象。於是,曹睿決定重新使用五銖錢,穩定了社會經濟。後來的晉朝沿襲了這一做法。

蜀漢貨幣

說起蜀漢的貨幣,必須要提到劉巴這個人。劉巴這個人從荊州開始就不願歸屬於劉備,曹操赤壁之戰戰敗後回到北方,而當時正在荊南做著勸降工作的劉巴不得已只能從交州輾轉到益州,從而依附劉璋。隨著劉備奪取的川蜀之地,劉巴避無可避,終於歸到劉備麾下。

而為什麼要在這裡簡單說劉巴的生平呢?因為他在後來對蜀漢的經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零陵先賢傳》: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因為在攻打川蜀的時候,劉備為了激勵將士做出了這樣的約定,造成了後來軍用不足。劉備無計可施,這個時候劉巴給予了劉備建議:

"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

劉備採用劉巴的建議只用了幾個月,府庫就十分充實了。

三國時期的貨幣,哪家更值錢


雖然劉備府庫充實了,但是劉巴的這個建議從本質上來說是掠奪百姓或者豪強手中的錢。因為劉備鑄造大錢,使得大量貨幣流入市場,造成了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從長遠來說,必然會使得蜀漢失去民心,引起當地豪強和士族的不滿。

因此,蜀漢的貨幣在當時並不值錢。

東吳貨幣

根據《通典》記載,孫權先後兩次鑄造過大錢,第一次在嘉平五年發行價值500個五銖錢的大錢,稱之為"大泉五銖",第二次在赤烏元年發行價值1000個五銖錢的大錢。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孫權發現市場對這個貨幣並不接受。因為市場對貨幣不接受,孫權當即停止鑄造大錢,並作價回收。

由此可見,鑄造大錢是東吳一次失敗的貨幣改革,但是孫權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對此快速做出決策,又在一定程度穩定了江東的經濟。

三國時期的貨幣,哪家更值錢


結語

魏蜀吳三國為了恢復本國的經濟,都對自己的貨幣政策進行過改革。從最初的出發點來看,蜀國制定的貨幣政策最開始就是為了充實府庫和軍用,但是是以掠奪民間財富為手段,這就讓其失去了民心。東吳和曹魏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並促進經濟發展,雖然東吳也鑄造過大錢,但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而曹魏雖然經歷過以物易物的彎路,但是不傷及國本。

總的來說,蜀國的貨幣在當時絕對是最不值錢的,曹魏貨幣的購買力應當是最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