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10轮上溯,去冬今春中山遭遇近8年最大咸潮

进入4月份,中山公用水务公司的智慧水务数据中心持续4个多月的忙碌和紧张情绪稍告一段落。在去冬今春约4个月的时间里,中山遭遇了近10年来最大的咸潮袭击,全市水厂46%的供水能力受到影响。

目前,中山市咸潮基本结束,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咸潮断供停水事件。

4个月10轮上溯,去冬今春中山遭遇近8年最大咸潮

“去冬今春的咸潮从2019年10月6日开始,到今年3月份基本结束,一度上溯至大丰水厂、稔益水厂取水口。” 中山公用水务公司供水管理部经理陈跃勇说,“上一次稔益水厂遭遇咸潮还要追溯到2012年。”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进入枯水期后,由于西江流域普遍降雨少,上游来水相对不足,2019年10月6日坦洲镇马角水闸出现咸情,中山市提前进入咸潮期。从12月4日起,来势汹汹的第5轮咸潮一度上溯至大丰水厂、稔益水厂取水口,持续影响中山市供水水厂取水口,南镇水厂累计影响272小时,全禄水厂累计影响198小时。“12月7日凌晨,我们在智慧水务数据中心开会开到了两点多,”公用水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道,“我们的应对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联通管网科学供水,采取开关供水管网阀门的方式,优化各水厂的供水范围,充分发挥各水厂的供水能力。”

受咸潮影响严重时,因无法取水,部分水厂被迫采取低压供水,前后共计7个镇区受到影响。其中,南部片区在去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用水高峰时段6:00-24:00低压供水,中心城区在去年12月9日-12月10日用水高峰部分时段有低压供水情况,稔益水厂累计受咸潮影响79小时,期间均为低压供水。

为了抵御咸潮,中山市水务局提前提请协调流域调水压咸。2019年10月、11月,省水利厅、珠江水利委员会、省西江流域管理局先后三次到中山市现场调研咸潮影响情况,并于2019年12月适时启动流域调水压咸,保障中山市咸潮期的压咸流量,缓解咸潮影响。

同时,中山市“江库联动”抗咸机制在咸潮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库联动”抗咸,即咸潮来临前或两轮咸潮间歇期水库抢淡蓄水,在咸潮期利用水库水作为水源来供水。据统计,2019年10月至今铁炉山水库补水西灌河共18万立方米,岚田水库蓄淡1008.8万立方米,古宥水库蓄淡585.9万立方米,有效保障咸潮期的供水水源水量充足。

尽管咸潮已基本结束,但咸潮上溯导致的供水隐患仍存在。中山市水务局一份报告指出:

中山市抗咸措施虽可以应对当前的咸潮侵袭,但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或缓解咸潮威胁。只有解决本地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内河涌污染影响水源水质等制约中山市供水安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强化全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升咸潮抗击能力。

接下来,中山将实施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优化整合取水口布局,将全市取水口逐步集中到磨刀门水道上游、东海水道和鸡鸦水道,缓解南部片区咸潮影响。同时通过加强备用水源水资源保护,强化巡查执法,杜绝污染水库水质的违法行为,合理避咸引淡蓄水,咸潮期严控水库非供水性排水,以保障备用水源抗咸供水水量需求。

【采写/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作者】 廖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