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一副圈子裡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挺喜歡的,和大家分享,歡迎點評?

墨林文化


題主發的圖片,是一幅書法橫幅,行草書結合,內容是抄寫的《增廣賢文》上的句子,從筆法、字法、章法上來看,寫得比較成熟老辣了,值得肯定。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近來學得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懼法朝朝樂,欺公日日憂。

不過細看之下,還是有很多值得提高之處,簡要說明如下:

首先,照片上書法還有錯字、漏字現象。

  • 比如最後一個字,這是一個“憂”字(繁體),但作者寫得不管是當行書看還是草書看都是錯誤的。另外作者還落了一個字,“免得百日之憂”之“日”字,因為這些紕漏,所以這幅字沒有了收藏價值。其實作者可以在落款的時候,將這個所落的字補上。

  • 雖然有個別網友認為“只要字的藝術水平高,功底厚,即使有錯字、漏字,也是一幅精美的藝術品”,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書法界和收藏界的主流看法並不如此。

其次,這幅書法習作有很多字重複,寫法雷同,缺少變化。

  • 比如見紅色標記的“頭”字,先後有三處是雷同,“縮”字緊挨著兩字雷同,“憂”字、“得”字也有幾處雷同,若注意一下變化則會更好。

  • 書法創作中,字的雷同不算錯誤,但是普遍會認為呆板,缺少變化,書寫技巧不夠豐富,因而也會影響到對作品整體藝術性的評判。

最後,作者有很多字的行草書寫法值得商榷。

  • 比如用紅色標準出來的“頭”、“縮”等字,作者是將楷書的筆畫連接起來當做行書,這種寫法不可取,筆畫也會顯得繁瑣不夠簡潔。

  • 唐張懷瓘《書斷》認為:“行書者......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該論斷指出行書的核心要旨就是——簡化。

  • 從書聖王羲之的行書實踐也可以看到,都是在不消弱文字辨識性的前提下,合理簡省,創造出簡省筆畫的寫法,表現出超常的藝術造型能力。所以我們在寫行書的時候,寧願寫得簡潔,切忌寫得繁瑣拖沓。

一家之言,歡迎各位方家留言交流,共同進步。


麓風軒


作品有明代董其昌的影子,筆力剛健,字有力透紙背之感;通篇靈動跳躍,筆畫之間粗細對比頗多,或厚重如山石,或細勁如枯藤。正所謂“鹹魚白菜,各有所愛”。我雖然不喜歡這種書法風格,因為筆畫看起來遲滯緊繃,沒有行雲流水之感;然而,我又不能不給予肯定,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書法造詣,肯定寫不出有這般筆力的字。

再細看單字,作者以畫代寫,把國畫中的寫意技法運用到書法中,是以枯筆較多,又彷彿有宋代米芾的影子。

評價一件書法作品,如果要吹毛求疵,任何人都能說出一大堆問題來,只是這些問題通常都帶有主觀性。所以,我們無論是欣賞書法作品還是其他藝術品,都得把重心放在整體上面;只要整體氣韻生動,且符合收藏者的審美要求,那至少是一件“中品”。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6014918733157472"} --}

倚齋聽風雨


寫掉一個字了。

“免得百日之憂”寫成“免得百之憂”了。

另外好像有點行楷和行草混搭。


大悔憶智冰


寫的很好,結體,佈局都很有章法。只是還是比較拘謹。尚未達最高境界!



xiuzhu修竹


單看這幅作品作者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如果能在流暢些,韻動些,章法佈局再變化些會更好!



張世鋒書法課堂


不喜歡這幅作品。書家下過功夫,臨帖時間不會短,但只是照搬了些古帖的字。我個人喜歡頭條趙立志的,不是給他打廣告,是他的字有書法的最高境界,熟後生,有時間搜搜看看吧,還有一個叫老三書法的,也在頭條裡,他寫得參差不齊,卻很有味道,甚至沒有章法,禿筆生磕,卻讓人慾罷不能。



蘇說果語


字是真的很不錯,但遺憾的是漏字及錯字(應是“晴天”,而非“晴幹”吧),使本來不錯的作品變廢品(塗改補漏一下未嘗不可),如果高點要求,則略嫌同字雷同,缺變化。但若為變而變實也不可取,不如不變。並非人人都是大師(當今社會最不缺的就是大師,還是別當大師吧,這已經差不多是貶義詞了),總體來說,比書協中大多數偽書家強很多了。


平安阿敏


沒有人在看得起這種自然書寫狀態了!可能只有我這種熱愛書法又不以書法為生的人才會有了!



老三供熱環保鍋爐


免得百(日)憂,不是百(之)憂。字寫的不錯,只是不能出現錯誤,難免讓人貽笑大方。


王子的身份


瀟灑自然不做作,就是同字沒變化這點不好,書法中混合字體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