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六月的哈爾濱整個浪進入了瘋狂的燒烤季,懂生活愛熱鬧大嗓門的哈爾濱人一腳邁進了燒烤狂歡節的歡樂之中。

燒烤,是哈爾濱一種休閒方式、一種生活方式、是家鄉的近百年的“優良”傳統。夏季的哈爾濱,白天溫度與南方差不多一樣高,但入夜則悄然判若兩樣,空氣涼爽、微風習習,走出悶熱的家下樓在院裡、道邊支一桌,拎一提大綠棒子啤酒,約上一二個鄰居好友,烤上四五十串羊肉,吹個海闊天空,過個逍遙快活的夜晚,別忘了帶上垃圾袋。到室外燒烤,不單是年輕人的最愛,在哈爾濱是老少皆宜人人喜歡。

太陽剛落,像有人指揮一般(今天的確城管有要求了),街道上各種燈飾聽見了號聲一起亮了,一眨眼路邊桌子雨後春筍般不知從何處全都冒了出來,烤爐像接力賽的運動員一個接一個冒起了炊煙。嘈雜聲要貨聲一浪高過一浪。

“老闆先上點來羊肉、腰子、黃喉串,多放辣椒”

“讓羊肉串先烤起來,把地盤先佔了在說。“

“大姐,來二提大綠棒子,要嘎嘎涼的”

滿大街烤煙繚繞,晚風飄香。看到這個場景,外地人會說,是不是你們哈爾濱人夏天都在大街上吃呀。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廣州有街邊大排檔,成都有街頭茶館、擔擔麵。青島有登州路的啤酒海鮮一條街,臺北的士林夜市、哈爾濱有哈師大、學府四的路邊燒串,東西南北中這些美食星星之火點燃夜晚的中國大地。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這是平時,一到假日更是了得,或三五知己,或一家老少,過去是推著自行車開著摩托,現在是開著車到江邊去、到郊區去、到哈爾濱能野餐烤肉的地方去。

“烤民們”不怕山高路遠,不怕蚊蟲叮咬一往無前。自行車架子上、汽車後備箱裡、揹包裡,“野戰工具”齊全:帳篷、烤爐、木炭、竹籤子…刀叉箭戟一應俱全。穿好的肉串、各種燻醬、涼菜,整根的黃瓜、紅紅的大柿子、西瓜香瓜…裝滿了大盆、小盆、塑料盒子塑料袋。

在江邊、水泡子旁、草地中,在樹林裡到處都是燃燒的烤爐子,烤煙嫋嫋,歌聲、划拳聲、嘩嘩麻將牌聲不絕於耳。看,在那高高的江堤上,在一棵棵大樹下,在各色帳篷裡有無數燒烤好兄弟。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說哈爾濱的燒烤是學老毛子的,這觀點我同意一半。烤串和烤肉來源於土耳其的炭火烤肉,(據說土耳其是學德國人的,據傳德國人又是從成吉思汗遠征歐洲時偷學的)十八世紀中葉一路向北傳入俄國,另一路向東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新疆。在新疆盤旋了一世紀才流入內地。二十世紀初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經連接滿洲里的中東鐵路流竄到了哈爾濱。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小時候偏臉子一帶俄羅斯鄰居經常在自家小園子、或開著燒柈子的汽車去太陽島野餐燒烤。野餐和燒烤是俄羅斯人夏天的最愛!把小號油桶切割開成二半做成露天燒烤的爐子。桶裡放上松木柈子點燃,等煙小就剩下燒的紅紅炭時,把已經切成大塊醃好的牛肉、羊肉、魚用鐵條穿上,肉與肉之間穿插著洋蔥、胡蘿蔔之類的蔬菜,放到爐子上烤。要不斷的用刷子往肉刷佐料,不時倒點伏特加讓烈焰烘托氣氛。

老毛子烤串肉和其它食材大的嚇人,一塊肉相當於現在我天朝一串肉的重量。長條桌上鋪上桌布、擺著江裡釣的洗淨的小魚、香腸、茶腸、各色列巴、酸黃瓜…啤酒、伏特加和紅茶。老毛子把哈爾濱當成為他們的家鄉。小口喝著紅茶,大口乾著伏特加、吃著冒著熱氣的肉串…聽著烤肉的滋滋聲、手風琴發出的俄羅斯憂慮歌曲聲和手搖唱機放的歡樂音樂聲。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望著眼前紅的黃的綠的五彩斑斕的烤串,老毛子喝高興了便開始連唱帶跳,他們比哈爾濱人會享受生活。

到了五十年代很多來哈爾濱幫助中國的蘇聯專家們加入了星期天太陽島和江沿的燒烤行列,他們約請中國同事共同聯歡暢飲,應當說哈爾濱今天的燒烤風格是蘇聯專家們帶來俄羅斯大眾化的經哈爾濱人改造過特有的燒烤方式。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今天燒烤在黑龍江分成二大“燒烤系列”,齊齊哈爾的烤肉系列和哈爾濱的烤串系列。這一東一西的“燒烤”支撐著黑龍江的GDP。

雖然都是燒烤,但烤的風格差異很大,齊齊哈爾的烤肉屬於韓國風味,其源自韓國,哈爾濱帶有明顯的俄式風格。只不過都經歷了中國化改造已經中西合璧,都具備本地的特色。東北只有遼寧的燒烤起源於中國滿族。(滿族標準燒烤爐是從冬天烤火取暖的火盆發展起來的)有磚家考證說齊齊哈爾烤肉具有三百多年悠久歷史發源於清朝,那只是他們想混頓烤肉隨便杜撰而已。

八十年代前齊齊哈爾人誰見過烤肉,誰吃過烤肉?具本人實地親身考證,齊齊哈爾大眾化的烤肉的發源於九十年初解放門群眾電影院附近,和龍沙公園一帶,有兩家朝鮮人開的小飯店。在以前是郊區的朝鮮屯農民自家小園的吃法。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九十年代初齊齊哈爾這種韓式烤肉的飯店絕沒超過三家,我有幸全都吃過。幾家小店各有特色。進門直接邁一步上只有二三十公分高的高麗火炕,炕中間擺個炕桌,桌中間擺著在屋外調理好火的烤鍋,食客們脫鞋盤腿圍坐四周。韓國方法醃製好的紅紅牛肉、豬肉、土豆片、明太魚、各色朝鮮小菜、打糕、朝鮮醬料….擺滿一桌。

小飯店物美價廉,服務周到,環境、味道都不錯,只是盤腿吃肉實在難受。朝鮮米酒也不敢恭維,度數低還上頭,改喝本地的北大倉酒那就絕配了。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短短一、二年,烤肉便風靡齊齊哈爾擴散到大慶,到了夏天街道兩邊、星期天沿嫩江瀏園一帶、明月島上,那叫狼煙四起、戰火紛飛,不是牛煙四起,肉香撲鼻,真是好一派北國烤肉風光。

九一年暑假一個傍晚,我首創了在學校操場的一角烤肉,帶動了其它老師紛紛模仿、繼承、發展了學校的烤肉事業,當然了領頭的那幾位都是哈爾濱人,因為他們的習慣已經深深刻在骨子裡了。 (可惜校史沒做記載)

齊齊哈爾百姓家裡都自備烤鍋。烤鍋由兩部分構成,下面是盛炭火的爐子,上面是有眼的鐵蓋,先點燃木炭,用一塊帶肥肉的豬皮或牛的肥油反覆擦那塊鐵蓋,那鐵蓋擦的錚亮冒著白煙,把喂好的牛肉放在蓋上邊烤邊吃。過去自家烤肉是件麻煩事,一早就要準備。騎自行車滿大街跑,牛肉要去龍沙公園早市或火車站前露天市場清真肉攤上買,能保證是當天殺的、阿訇念過經新鮮牛肉。最好讓買肉清真師傅幫忙切好。(他們會按肉的紋路切吃著順口)回家加自制家傳拌料(秘方不便透露),加豆油、料酒、洋蔥味上。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去江邊買二斤剛用網撈的新鮮白鰾子,在江邊就洗淨回來用鹹鹽和料酒醃上晾乾。接著去卜奎大街上的保健副食商店買點五花肉、豬腰子,過橫道去斜對面的中市場賣熟食和配料,出後門到一個叫“二食堂”的國營飯店買吊爐餅,(一次就買十個,多一個都不賣)那吊爐餅油多個大酥脆可口,放到烤爐一烤配上烤牛肉是佳配。

忙活了半天,然後是焦急等待著太陽落山那美好時光。齊齊哈爾烤肉的特點是每個家庭中的燒烤拌肉加入的作料不同,也沒有統一標準其實就是亂配,好吃就是正宗,造就了配料多種味道,那才叫百味齊放。齊齊哈爾烤肉與哈爾濱的烤串味道和吃法區別很大,有大相徑庭、天壤之別之感覺。

齊齊哈爾以牛肉為主,哈爾濱則羊肉為先。齊齊哈爾烤肉時烤鍋放在中心位置,大家圍著這個中心自己烤自己的,蘸自己配的料,隨心所欲,有點像涮鍋子自配蘸醬。這叫一箇中心,二個基本點,一箇中心就是以烤爐為中心大家圍著,二個基本點就是一盆味好的牛肉和一箱冰鎮的明月島啤酒。

而哈爾濱烤串,烤串爐子遠離餐桌放在一旁有專門的人去忙活,在飯店叫烤串師傅,那是個技術活。吃串時沒有蘸料,因為在烤之前和烤的過程中烤串師傅已經加好了。

齊齊哈爾烤肉是通過鐵皮的二次熱傳導烤的均勻,煙相對少,哈爾濱烤串是直接在炭火上烤。齊齊哈爾烤的肉越嫩越好,像西式烤牛排五六成熟口感最佳,真正的吃家是隻要肉烤的兩面一變色肉的中間還是紅色,這時吃在嘴裡鮮嫩軟爛無比、汁液橫流,那才是真正吃貨。

哈爾濱的烤串火要大點要烤透,肉上必須有濃濃的煙熏火燎的味道才行,要煙霧繚繞方顯出“烤串師傅”的英雄本色。過去烤串要有淡淡的松木或果木煙味才算正宗。現在炭通通是人工合成,再也沒有過去的老味道了。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有人說哈爾濱、齊齊哈爾的燒烤不雅,語音粗糙,還是吃西餐,小聲說話文明。真正哈爾濱人在“文雅與粗野”之間表現的相當完美,你換上西裝模作樣坐在華梅西餐廳慢聲拉語的說話,文質彬彬拿著刀叉吃肉你很雅。回到家脫了西裝你光個膀子在道邊舉著啤酒瓶子吃著串,吆五喝六你很是粗魯。

星期天你穿著大褲衩子、大背心子烤了大半宿羊肉串,席間你大聲說著三七嘎啦話、大笑不斷,第二天早上起晚了來不及梳洗便穿上正裝跑去教室上課。滿臉的嚴肅一本正經頭,調皮學生柔著鼻子笑嘻嘻問你,“老師昨天你烤的是牛肉,孜然沒少放吧?………”多彩生活中充滿陽光和快樂。這叫到什麼山頭說什麼話,燒烤與西餐只有習慣不同,沒有文明與粗魯之分。

在哈爾濱中西合璧高檔餐廳你邊烤牛排邊聽俄羅斯姑娘用中文唱著,“…夜色多麼好,心兒多爽朗,在這迷人的晚上…”,大大咧咧服務員端上一盤哈爾濱烤大腰子高喊一聲:

“大哥你的腰子。”

轉身又問:“大哥,看看還少點啥?”

你也不示弱摸摸肚子大喊二聲:

“服務員有腰子嗎?我缺個”

你笑眯眯喊:“你在給我拉碗麵”

“拉粗的還是細的”

“隨便你,怎麼方便怎麼拉”……

中國的“語音藝術”在這美好夜晚是多麼優美、詼諧、幽默!語言也沒有文明野蠻之分。在這場合只有幽默和笑聲。松花江邊、太陽島和一類街道多年前因為髒亂差就不讓露天燒烤了,現在燒烤都轉移到二類、三類路邊街頭人行道上。

真正實在東北人豪邁直爽,不注意小節,但不吹牛。在燒烤攤吹牛顯闊大都是假東的混子,他們把燒烤攤當成自家小院,隨手扔著垃圾口中吐著垃圾。脖子上戴個鍍金大鏈子閃閃發光,張牙舞爪,叫喊聲隔著二條街都能聽見,滿嘴親密言語、豪言壯語,恨不能把心掏出來。把肚子裡的酸甜苦辣通通倒出來給羊肉串騰出地方。烤攤上的豪言和許諾,戴著的大金鍊子、大金錶,是真是假你要曬乾了過一遍篩子再打個對摺,去掉皮你最多信其零頭。

中國有四處場所最髒亂,一處是南方廟宇燒香拜佛的廣場、二是凌晨烤肉後的街道、三是農村婚宴後的大院、四是星期天海邊浴場。真是不忍下足,難道這就是我們掛在嘴邊的四千年文明嗎?。看著那些在“烤場”上高唱“我和我的祖國”又隨便滿地扔垃圾不講道德的“愛國者們”。我想說:“你連家鄉的環境都隨意敗壞,你連你的家鄉、你居住的小區都不去熱愛和維護,你也配愛國嗎?”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今天燒烤存在的問題很多,但不是燒烤本身之錯。政府、城管不要看著不順眼就隨意查封,野蠻驅趕。百姓喜聞樂見的事政府應當積極扶植和熱情推廣。你政府要做的是因勢利導,向文明、高雅、和諧方向引導百姓,是嚴把食品源頭質量關。

咱市民可以理直氣壯去燒烤,因為咱們是家鄉的主人,但不能“肆無忌憚”隨意糟蹋家鄉環境。我們愛護家鄉、愛護自己的社區就是實實在在的具體的愛國。愛護家鄉一草一木,改變不良習慣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別XX天天把革命歌曲掛在嘴邊,扯不文明糟蹋家鄉的犢子。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