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飞越疯人院》

几年前就听说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了,一直听说好看,却一直没有去看过。也是巧合,前些时候为了买一本书凑单,结果就买到了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初看时,我没有感觉到里面有很天才的部分,因为很多都是些比较特别的精神病案例,所以有些许失望。后来我查了一下,才发现我买错版本了。我买的是祈莫昕写的,而不是我几年前就听说的高铭写的那一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尽管如此,在祈莫昕写的版本里,我还是注意到了其中一篇文章《飞越疯人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飞越疯人院》

那篇文章里说了一个故事,说有一辆载了三个精神病人的医护车,因为在途中爆胎,司机在下车修理车子时,车上的三个精神病人全跑了。司机怕担责任,于是在路上招揽了三个搭顺风车的人,并把这三个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甲、乙两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不断的向医生护士辩白。可他们越是努力的去证明,反而让医生越是觉得他们的行为是精神病人的行为。可只有丙不同,他进了精神病院,安安静静的过着医院的生活。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给他治疗时,他很配合,护士给他端茶倒水,他会说谢谢。于是,他不到两个月就出院了,而甲和乙也都是他救出去的。

先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这样的故事只能反映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的界限很模糊,光是看表面并不能真正确定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而在如今的强压环境里,其实很多正常人多少都会有些精神病症。所以,我们对精神病人是不是该多些关爱,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

在这篇文章的驱使下,我又看了与此同名的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

电影里的男主麦克·莫菲因为狂躁症而被送入精神病院观察,疯人院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男主是个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人,可他的不羁不管是外面的世界,还是疯人院都没办法接受。即使是疯人院,也有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男主想要改变,于是他和管理护士公然作对,于是他带病友们逃出疯人院去出海钓鱼。他因打架被电击过,因为被剥夺看球赛的权利反抗过,他甚至想带着装聋作哑的印第安“酋长”一起出逃。最后他被医院手术,成了真正的傻子,而“酋长”带着他那一份向往自由的心逃走了。

整个故事很悲惨,对,不是悲伤,是悲惨。有人说,是男主太作,明明可以逃走,却要满足一个病友对女人的憧憬而没有走成。可这正是这部剧必然的结果。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在传达精神病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而是在告诉我们:在当时那个封闭专制的环境下,自由平等是不被允许的。掌权人需要用这些规则禁锢人们的行为,更主要的是禁锢人心。

电影里有个前段很耐人寻味,男主在一次集体会议中发现,他身边的那些病友其实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随时回家,随时离开疯人院。但他们选择进入疯人院,选择被禁锢,被压迫。男主不解的问他们为什么不离开,可那些病友的表情是木然的,他们心里并没有感受到自由的可贵。他们一边抱怨这些规则,却又接受这些折磨。所以,他们羡慕男主的自由个性,却又不敢尝试,只能默默地为男主那句“至少我试过了”而鼓掌。

这不就是人性么?在奴隶制度里,人们已经习惯了被统治被奴役。他们不懂反抗,不是没能力,是真的已经被压抑成了习惯。在他们的骨血里,他们流淌着顺从的血液,不懂得自由平等都怎样的东西。我们哀其不幸,他们却习以为常。

统治者之所以能奴役统治人们,是因为大多数的人愿意被统治折磨。很多人是没有梦想与目标的,所以总是被生活统治,被生活牵着鼻子走。我们不要为了完成生活而活着,要为了梦想而活。希望你是自己的主人,不是任何人或事的奴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