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夜月》—赏月、弄花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山夜月》—赏月、弄花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

于良史,唐代诗人,生卒年月籍贯不详,生平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均不见记载。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中只有简略记载,说其在唐肃宗至德年间在朝任侍御史。他的诗语言清雅秀丽,诗体工整细致,形象逼真,多有发人深思的警句,深受人们的喜爱。时人评价他德才兼备,志向超群,虽然生平事迹不为人们熟知,但是诗词作品却广泛流传。

良史,至德中仕为侍御史。诗体清雅,工于形似,又多警句。盖其珪璋特达,早步清朝,兴致不群,词苑增价。虽生平似昧,而篇什多传。—《唐才子传》

解诗: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美景,描写春游乐趣的写景诗。从《春山夜月》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春游的时间、地点和景物。时间是春天的夜晚,地点是山中,景物是如水的月色,这些条件是引导读者阅读的要点,也是全诗的纲领。

春天的山中有许多好玩的事物,天黑了,自己贪玩忘记了归去。

捧一把清澈透明映照月影的泉水,四处飘散的花香沾满了衣衫。

美丽的风景使人不在乎路程的远近,当要离开时总舍不得眼前的一花一草。

流连忘返的诗人寻着钟声向南望去,看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苍翠的山色中。


《春山夜月》—赏月、弄花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春天的山中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有许多好玩的事物,诗人游春贪玩到天黑,竟然忘了归去。

这两句,“春山多胜事”中“春山”二字交代了春游的时间、地点。“多胜事”则是说出了春游的原因。因为“春山”中好玩的事物太多所以才要去春游。“赏玩夜忘归”紧紧连接上一句,“多胜事”是赏玩的原因,“夜忘归”则是赏玩的结果。“夜忘归”的结果还使人不禁产生联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色使得诗人流连忘返呢?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山中的泉水清澈透明映照月影,捧一把映照月影的泉水,仿佛月亮就在手中。山中的鲜花香气四溢,一路观赏过去,花香沾满了衣衫。

诗人用绝美的两句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写出了春夜山中的“胜事”,既解答了读者对于“胜事”和“夜忘归”的疑问,又让人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看出诗人面对美景喜不自禁,悠然自得的心情。“掬水”和“弄花”相互对仗,既写景又写人,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唐诗合选详解》:“掬水”二句,逸兴幽情,结成妙想,成妙句。


《春山夜月》—赏月、弄花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诗人陶醉在美景之中,兴致勃发,为了能看到更美的景色完全不在乎路程的远近,一路不知疲倦的观赏下去,每当要离开一处景色时,总舍不得眼前的花草树木,流露出一片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两句,继续写“赏玩夜忘归”的原因,“兴来无远近”,因为兴致所至所以不计路途。“欲去惜芳菲”,因为鲜花满地,香气四溢所以依依不舍。

“欲去”二字既充分表达了诗人不舍离去的情绪,又是在这种难舍的情绪下,使得诗人犹豫不决之际,听到风中传来的钟声,举目南望发现了深山中楼台的伏笔。

“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正当诗人流连忘返,欲去还留的时候,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他寻着钟声向南望去,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苍翠的山色深处。

最后两句,由近处的风景转向远处的钟声,又由远处的钟声引向更远处的隐密楼台。至此,一幅完整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春山、泉水、夜月、花香、钟声、楼台,诗人用精致细腻的语言将景色描绘的清静幽远,浑然天成。

“楼台深翠微”做为结句引发人产生联想,深山中的楼台是什么所在呢?是寺庙?是道观?还是隐士的居所?那里会是诗人下一个游玩的地方吗?这样充满悬念的结句,具有强烈的趣味性,使人回味无穷。


《春山夜月》—赏月、弄花春天里最美好的事情

这首诗,语言清丽淡雅,对仗工整细致,意境鲜明,画面感十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