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而後蔓延至全國。隨著各省通報數據的不斷攀升,長假結束和返工返崗的增加,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對於我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來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疫情已經對農業農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防治戰役正進入關鍵時期,正月十五前後被視為能否柳暗花明的關鍵節點, 在非常時期當然要共度時艱,但面對必然的流通受阻、成本增加、交貨延遲、貸款違約等風險,也讓農友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今年,怎麼辦?

從事農業種植的朋友都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天已經是立春時節,按照往年,春耕已拉開序幕,然而受疫情影響春耕面臨較大壓力。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一方面,農業生產購置渠道不夠暢通。受限於部分地區交通封堵、“人傳人”傳播等因素,很多農業生產商戶多處於關門閉市的狀態。由於在當地市場買不到所需要的農資,農民朋友只能選擇從網上購買所需的農資。但縱觀全網的發貨週期看,大部分仍處於短期不發貨或者無貨可發的狀態。

另一方面,疫情也給從事農業人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更好地打贏這場“防疫戰”,不少村落都採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農產用土地的種植戶農資運不進去,農事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還有不少種植大戶,在春耕時節需大量用工,但受制於疫情,很難找到幫忙人員,農事活動無法進行。由於疫情較重,不少地區原定的植保下鄉、技術下鄉等生產性服務也被迫停止。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小編最近看到一條信息,有位養雞的老闆養了幾萬只種雞,因為封路運不出去。寧願損失幾十萬定金,蛋價爆漲的預期收益,蛋雞場老闆也不敢要這批雞,第一、禁止聚集,員工不敢出來沒人手。第二、路被封了,河南的玉米運不過來,沒飼料,這樣算來上下游直接經濟損失上百萬。

屋漏又遭連夜雨,在湖南又發現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再說說水果, 小編家前面有個草莓採摘園,小編今年打算去草莓園採摘,被這個疫情給嚇住了腳步。今年的草莓園除了“園主”外一個遊客也沒有,銷量直線下降,這也是今年很多草莓產區種殖戶的共識,也是整個種植業的一個縮影。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在共度時艱之餘,也促使我們去思考,在農業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的時候,該有怎麼樣的一些改變?

國家一直提倡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的中國智慧農業是未來的趨勢。智慧農業可促進農業生產精細化。智慧農業通過構建集環境監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準調節為一體的農業生產自動化系統和平臺,藉助物聯網對不同的農業生產對象實施精準化操作,通過傳感設備檢測環境的物理參數,對土壤、大氣、水等生產環境狀況進行實時動態監控,使之符合農業生產環境標準;對生產過程各個環節,按照一定技術標準和規範要求,通過智能化設備進行影響和控制,大大改善了農產品品質,提高農民收益;通過智能化設備實時精準檢測農產品品質,保障農產品符合消費者需求,實現了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

智慧農業可促進農業生產高效化。智慧農業通過雲計算、農業大數據讓農業經營者便捷靈活地掌握天氣變化數據、市場供需數據、農作物生長數據等等,準確判斷農作物是否該施肥、澆水或打藥,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產量下降,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通過智能設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時用地,減少勞動和土地使用成本,促進農業生產組織化,提高勞動生產效率,解放更多勞動力。

智慧農業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智慧農業作為集保護生態、發展生產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模式,有助於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精細化生產,實現農業節水、節藥、節肥,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藉助互聯網及二維碼等技術,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精準獲取土壤、墒情、水文等農業資源信息,實現農業環境綜合治理,推動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國家相關政策和高科技的背景下,相信我國智慧農業未來發展道路一片光明!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網絡,侵刪!)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在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沒有誰是旁觀者,人人參與、齊心協力,勝利終將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