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股没有“浑水”,只盛产“专业分析师”?

道理很简单。越成熟的资本市场,其“食物链”上的主体越多样,越完整,不仅有自上而下来自官方的监管,更有各市场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这种源自民间、在市场规则下的充分博弈,是对官方监管的必要和有益补充。

境外资本市场中,类似“浑水”的机构并不少见,这是做空机制的产物,业务模式也相当成熟。

以“浑水”为例,其官网有这样的表述:“我们能看透一些管理层制造的不透明和炒作。”其发布的三种报告涉及商业欺诈、会计欺诈和基本面问题,主要针对欺诈发行、虚增利润、业务不透明等问题。这正是资本市场中信息披露重点强调的方面,是中介机构核实和监管检查的重中之重。

但在实践中,因为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存在较多利益关联,未能勤勉尽责的现象屡见不鲜。

也因此,在A股市场盛产的多为所谓“专业分析师”,少有类似浑水的做空机构。

为什么A股没有“浑水”,只盛产“专业分析师”?

而这些“专业分析师”们所谓的研究报告,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

相比浑水接地气的研究方法,国内“专业分析师”们,表面上去公司调研,实际上是在富丽堂皇的会议室里看PPT,与CEO、CFO、董秘等管理层喝茶聊天、商业互吹,然后要个内部数据,回去做调研模型。

这样的调研,意义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