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這就是著名的“吉德林法則”。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吉德林法則

什麼是“吉德林法則”

有一天,福特公司的一個電機壞了,導致整個汽車生產線停了下來,公司裡所有的工程師都無能為力,最終請來了斯坦門茨去維修。斯坦門茨不慌不忙,上下摸索了好久後,在電機的一個位置畫了一條線,說這裡少了一條線圈,果然,更換線圈後的電機恢復運轉。當談到維修費時,斯坦門茨開出了1萬美元的天價維修費,要知道當時福特公司頂級的工程師月工資才是5美元。同時,他列出了一張清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畫線,9999美元。”後來,總裁福特先生不僅同意支付該項費用,還高薪聘請了斯坦門茨。

福特公司裡那些頂級的工程師們也許都知道這個壞了的電機有多少線圈,亦或者也都知道電機不工作是因為線圈出了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知道哪一根線圈出了問題。這就是

吉德林法則內涵所在遇到難題,解決問題只是個過程,但是否能發現問題實質所在直接影響著這個過程是否順利進行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魏良政曰:‘以吾良知,求晦翁之說,譬如打蛇得七寸。’”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中國有句古語“打蛇打七寸。”其中的實質內涵和西方管理學中的“吉德林法則”所要表達的意思如出一轍。對於如此實用的“吉德林法則”,公考么么君對其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並且結合自己的公務員備考經歷,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和技巧。

細化“吉德林法則”為三步

一、要有把“難題寫下來”的勇氣

很多人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或者難題,下意識的反應是逃避問題,不得不承認,逃避這個行為本身源自人趨利避害的特性,但一旦這種逃避成為習慣,那後果不堪設想。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古代有個人特別膽小,有一天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影子,害怕極了,以為是妖魔作祟,他就開始跑,想著可以擺脫影子,可影子卻一直跟著他,恐懼的他選擇了繼續奔跑,最終自己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生活中的困難不就是故事中的影子嗎?如果我們不主動去瞭解困難,分析困難,那最終拖累的還是我們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有位心理學家講:“如果你不去解決問題,你就是個問題!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公務員複習過程中也是如此,無論是行測或是申論,其中各種題型實際考察的是考生最基本也是最實際的一些思維方式和做題技能,但要想獲得高分就要對這些做題思維有更深層的認識和理解,這也是為什麼公務員考試備考會遇到瓶頸的原因。面對備考中的困難,一大部分考生選擇了逃避,以“我不擅長這類題型!”、“我是理科生!”等各式各樣的理由拒絕去突破瓶頸,而是選擇去提高自己擅長的題型,但是擅長題型的提升也是有限度的,努力後擅長題型依然得不到高分的考生接下來不是

去探索如何提升而是最終以各種理由否定自己,最後半途而廢

二、細化問題並從中找到實質問題

愛因斯坦說:“因為解決問題不過是數學或實驗的技巧罷了,發現問題才更具有實質意義。”

用心去發現問題是公務員備考過程中的一件幸運的事情,公務員考試題型看起來固定,可每種題型都有自己獨特的細節之處,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備考過程中阻礙前行的坎坷。如果能把分數低的原因細化到每個題型的細節中去,那就相當於我們做到了“發現問題”,要知道發現了這些細節問題,我們接下來就能去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了。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問題本身上,沒有發現問題實質所在,那解決問題,提升分數依然遙遙無期。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細化問題很重要

比如,有些考生會說自己申論的作文部分不會寫,如果考生不去細化問題,發現實質問題所在,那十天以後,考生的問題依然是自己申論的作文部分不會寫。

但是如果考生可以明確,作文分數低是自己總結作文分論點或者是文章論證技巧使用不熟練等原因導致的,那接下來考生就可以針對這些細節實質問題去提升,那十天後,考生的問題則會從申論作文不會寫轉變為如何拿高分。

勇敢的面對問題之後,一定要去細化問題,從各個細節中找到實質的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把“解決問題的心”變為“解決問題的行動”

三、解決問題過程中要有面臨新問題的預期

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大多數的問題在這一步都可以得到解決。可越到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小心,畢竟我們之前對於問題的判斷是在不細緻瞭解該問題的基礎上做出的,在對問題細化並實施解決過程中

對情況有了新的瞭解的我們可能會面臨新的問題

公務員備考過程中,就會有這樣“問題轉變”的情形,比如備考面試過程中,很多考生不會答題一開始覺的是自己的素材積累不夠所導致,積累了素材後發現自己依然無法開口,那考生可能面對的問題就缺乏素材積累轉換為缺乏個性化的答題思路,亦或者是缺乏個性化的素材積累。所以說,公務員備考過程中,我們不能怕問題的出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不能怕

問題的產生,公考成績最終的提升就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實現。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個特別形象的原理,那就是“螺旋上升”原理,該原理是列寧同志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比喻。作為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就明確告訴我們:事物總是會面對否定自己,在這個否定中,事物得到發展。然後,在發展中,在新的條件下,事物又會再次否定自己,再次向著自己的反面發展,但是,這種否定之否定,並不是簡單的回到了起點,而是向前發展了,事物在不斷的否定自己中向前發展,由低級變成了高級,就如同螺旋上升一樣。

如何在公務員備考過程中充分發揮“吉德林法則”的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計劃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公務員考試複習也是如此,沒有一個詳細的考前複習規劃,公考複習就猶如畫大餅一般,完全沒有複習思路。考前

三個月就可以製作屬於自己的考試計劃表了,把每一天的任務明確展示在表格中,實現真正的掛圖作戰。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做一個計劃表最重要的是可以把所有的考試科目和題型展現在自己眼前,哪個模塊出現了問題一覽無餘,強迫我們去面對問題,為我們解決問題搭橋鋪路

二、學會找屬於自己的複習重點

公務員考試複習中所謂的複習重點一方面是指考試中涉及的高頻考點另一方面則是考生自己擅長的模塊。如何確定高頻考點需要我們多參考一些培訓機構的教材,但如何確定自己擅長的模塊就需要我們多次分析做題記錄

,進行一定的統計。從而瞭解哪些題型自己的準確率還不錯,哪些題型準確率拔尖,確定了自己擅長的題型,那剩下的就是想著如何鞏固這些題型,給自己之後突破難點預留時間。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統計得出擅長模塊

三、要突破難點,更要掌握“72%原則”

不是所有的題型考生都要完全掌握,公務員考試複習講究的是合理的放棄。的確,一些難點突破起來難度極大,而且收益很小。考生其實要做的,就是百分之六十的常規題目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準確率,百分之二十的簡單題目達到百分之九十的準確率,百分之二十的高難度題目達到百分之六十的準確率,即60%×70%+20%×90%+20%×60%=72%,如果考生做題能夠達到百分之七十二的準確率,對於大多數崗位,這個準確率已經足夠進面試了。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掌握72%的準確率其實很簡單

但是如果時間充足,考生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部分可以進行

專項訓練,只是訓練要把握複習時間,及時止損,面對那些花時間也學不會的考點,及時放棄是個不錯的選擇。

“吉德林法則”+“問題導向”,讓公考複習變的更輕鬆

像“吉德林法則”這樣的管理學領域內的實用原理,雖然看起來與公務員考試備考沒什麼關係,實際這些法則中表達的思想內涵和我們公務員備考中的複習原則很相似,通過“吉德林法則”和公務員考試備考合理地進行結合,可以讓我們的公考複習更加的科學、高效

加油!公考路上奮鬥的人們!

將“吉德林法則”融入公考備考,發揮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公考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