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臘八飯,香飄,情濃……

那時,臘八跟小年大年一樣,是必須過的一個節日。

臘八前幾天,大人小孩都開始唸叨了:

離臘八沒幾天兒啦!

再有三天,都過臘八啦!

臘八哩,明個兒!

我們那裡,臘八的中午要吃臘八飯。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臘八飯的樣子:是一種類似現在的糊塗面的飯,裡面有寬麵條、小米、紅小豆、黃豆、花生米、紅棗、白菜、蘿蔔、黃豆芽、粉條、豆腐,家境好的人家還會有肉片!一大鍋熱氣騰騰的臘八飯做熟,聞著香,看著饞人!

每年,飯做熟,當我喊著要吃的時候,媽會瞪我一眼嗔怪道:“這娃,不懂事!不知道今天是個節?”我就趕緊閉嘴了,我知道媽要做啥。果然媽盛了幾碗臘八飯,每一個碗裡都插上筷子,她把飯端到東屋的大桌子上,口裡招呼著:“老祖宗們,今兒個是臘八節,你們都吃點兒臘八飯!”

然後悄悄掩門出屋。過一會兒,她才又回到東屋,把幾碗飯重新倒進鍋裡,攪一攪,熱一熱,然後才給我們兄妹幾個盛飯。

我們終於開始吃臘八飯了,端著大碗,吹著熱氣,唏哩呼嚕。臘八飯真香!過臘八真好!

媽卻還不能吃飯。她挑了沒有豁口的大碗舀了幾碗飯,要給左鄰右舍和要好的人家端飯。這是我們那裡臘八節的風俗,臘八節給別家端一碗臘八飯,是一種饋贈,也是一種問候。不管飯好飯賴,端去都是敬重。媽一趟一趟給東家西家南家北家端著飯,村街上也隨處可見喜氣洋洋給別家端飯的人,見面了互相招呼著問候著。

媽給別家端飯,別家也給我家端飯。來的往往是本家的嬸嬸、嫂子,還有跟我媽特別能說著話的人家。飯端來,媽接住飯,往往還要跟來人拉一會兒家常。在我們兄妹幾個看來,別人家的飯更香,我們都爭著吃。每年的臘八飯,我們都吃得肚子圓。

如果誰家有即將出嫁的閨女,那麼臘八節村裡給端飯的會特別多。一個村住著,一家的閨女就是百家的閨女。閨女要出門了,咋說也得端碗飯送送閨女。我大姐出嫁前那一年,我家收了幾十碗臘八飯,連著吃了好幾天。

莊稼人離不開牲口,牲口一年四季出力,莊稼人對牲口親。我們那裡有一種說法,臘八節也是牲口的節日。每到臘八節,飼養牛、馬、驢、騾的人家,一定要給牲口槽裡倒一碗臘八飯犒勞牲口。飯倒進草槽裡,說一句:“吃吧,臘八節哩!”然後看著牲口大快朵頤,才轉身離去。如果是牛,飯倒進槽裡,牛會仰起頭“哞”地一聲叫,叫得主人心裡熱熱的。

——這些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記憶了。

如今,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生活的縣城裡,臘八節還有,臘八飯還吃,肉呀什麼的都根本不在話下了,卻總也吃不出當年的臘八飯的香味和人情味了。

是生活的進步使然嗎?我不知道。(賀點松)兒時的臘八飯,香飄,情濃......(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