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茶館》是老舍座在裡面看著芸芸眾生的喜怒哀樂,飽嘗著時代的酸甜苦辣。

《茶館》是老舍於1957年發表於《收穫》雜誌的報刊上,後來又經過兩次修改才被收錄進入《老舍作品集》當中。《茶館》講述的是在北京城外的裕泰大茶館由於時代的變遷由盛而衰的故事。

話劇《茶館》有三幕,分別記錄中國歷史上幾個跨越時代的大事件,從維新變法失敗,袁世凱死後的軍閥混戰,最後到抗日戰爭雖勝利但民生凋敝社會動盪不安。老舍通過各種三教九流的人物,側面地反應社會的變遷。

裕泰大茶館一直從清末開始逐漸走向滅亡肯定有一定的原因,這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問題。

《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改良,改良,終究是越改越良:時代的動盪,各種惡勢力以及來自官僚主義的壓迫

《茶館》以掌櫃王利發的視角橫跨三個時代,第一幕是維新變法時期,此時的王利發還很年輕,茶館人來人往,最為熱鬧興旺的時期。一直到第二幕,茶館才逐漸走向了衰敗,掌櫃王利發遭受到了各種惡勢力的壓迫。

首先,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到處都是軍閥打仗,由於打仗需要大量的物資,這一切只能從弱不禁風的貧民當中勒索才能得到。首先,王利發遭受到了軍閥巡警的勒索,巡警要求他上交五十斤糧食,但是王利發交不出來,只好通過低聲下氣求巡警,並且加之賄賂巡警才擺平這件事情。但是剛剛擺平之後,又被大兵勒索錢財,王利發被迫交出鈔票,這是王利發被壓榨的開始

王利發一心想要茶館的生意越來越好,因此不斷地去改良,他在茶館後面開公寓,可是被宋恩子吳祥子壓榨,宋恩子和吳祥子用抓學生來威脅王利發交月錢他們,這又讓王利發又受到了一層壓榨。

一直到《茶館》第三幕,小劉麻子為了討好憲兵司令部的沈處長,要霸佔王利發的茶館成立一個“大托拉斯”來服務那些高官,同時王利發被三黃道的龐四奶奶逼迫請康順子上西山,要是王利發不這樣,三黃道就會砸了他的茶館。被宋恩子和吳祥子逼迫著“交錢還是交人?”還有冷血無情的官僚沈處長壓迫著,最好只能上吊自殺。

王利發,常四爺,松二爺,秦二爺這些善良正氣的好人最終隨著他們的命運軌跡走向各自的悲劇,但是如打手二德子,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這一類喪盡天良的無恥之徒卻越活越滋潤,一直到第三幕,他們的兒子繼承他們父親胡作非為的事情,做事情更加變本加厲,比起他們的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對王利發進行了更嚴重的剝削和壓榨。

還有沈處長,這個人物只出現在第三幕,王利發死後才登場,並且毫無具體的語言,老舍用八聲“蒿”表現了這個官僚的冷酷和無情,他比前面的小劉麻子,小唐鐵嘴更加可怕。

根據老舍的回憶,沈處長的語言來源於生活取材,老舍見過不少的軍政官員,他們狐假虎威,喜歡裝腔作勢,他們和比他們身份高或者對等的人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是和比他們地位低的人說話卻只擠出幾個字,以表現他們身份的高貴。

沈處長,正是老舍最有力的諷刺,用最簡勁的手法,從最不和諧處入手,寫人世間的最醜惡。

八聲蒿結束了這個官僚主義的空洞和冷血,他聽從小劉麻子的建議,霸佔王利發的掌櫃,最終逼死了王掌櫃。

《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性格決定命運:掌櫃王利發自身身份的卑微低賤,性格懦弱

王利發是茶館的掌櫃,算是一個商人,在一個講究士農工商的社會,王利發的地位自然就很低等。

在茶館第一幕,王利發就對秦仲義說過,他會按照他父親的遺囑留下來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給人請安,去討人喜歡,不去得罪人,這是王利發的生意之道,看到人就是奉承別人,給別人請安,不讓顧客感到不周到,就連像唐鐵嘴這樣白吃茶的人都不敢去得罪,還要免費給碗茶他喝討好他,以免給人落下了口舌,敗壞他的生意。

王利發很像一個受到校園欺凌的小孩,別人每一次欺負他,他都不敢去反抗,反而總是去跟別人說好話叫別人不要欺負他,可是換來的是更加肆無忌憚的欺辱和壓迫。

滿族人常四爺在第一幕出現了,因為在茶館喝茶和欺軟怕硬的打手二德子起了衝突,二德子要動手打常四爺,但是被常四爺反擊了回去。一聲感嘆“大清朝要亡”而被牆頭草宋恩子和吳祥子抓了監獄裡面,出來之後參與義和團和洋人打了一仗,常四爺相比於王利發要硬氣很多,雖然他也沒有逃脫時代的悲劇,但是他敢於面對在時代的壓迫下去反抗,也因為他的反抗,也沒有人敢去隨便欺負他。

《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思想問題:王利發思想頑固封建

不可否認,王利發很大程度上上吊自殺的直接原因是小劉麻子聯合司令部沈處長去搶奪他的茶館,但是,真正的原因還是王利發自身的思想頑固封建,他完全可以選擇不去上吊自殺,聽從康順子的意見,跟著家人去西山投靠八路。

但是王利發並沒有這樣去做,因為茶館是他全部,這是他爸爸留下來的基業,不能在他手中毀掉,他要把祖宗的基業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無論時代在怎麼變化,他的思想在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茶館在清末是最興旺的時候,但是到民國已經徹底沒落,《茶館》在第二幕當中開頭這樣寫到。

北京城內的大茶館已先後相繼關可門。裕泰是碩果僅存的一家了,可是為了避免被淘汰,它已改變了樣子與作風。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明顯茶館已經沒落了,不適合存在於當時那個時代了,但是王利發的思想固執,不肯丟棄茶館。因為王利發自己也說過,要是我會幹別的,也不會去開茶館。這是王利發自己認為的,他不肯去做別的事情。他不能像常四爺一樣,就算自己的地都被政府沒收了也能靠著去買菜去自食其力,但是對於王利發來說,他丟不起這個人,也從來沒有想過去做這種事情。

《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從掌櫃王利發身上得到的思考和反省

王利發上吊自殺是因為自己的茶館被沈處長搶了,這是時代對他的壓榨,他最終無法忍受,只能放棄自己的生命。

但是我也說過王利發也完全可以不上吊自殺,去尋找其他的活路,比如跟著康順子到西山投靠八路上去,這不是一條活路嗎?

我們不能改變時代的趨勢,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無論面對著怎麼樣的風吹雨打,我們都該以一顆樂觀的心態努力地活下去,絕不放棄自己的生命。

《茶館》當中常四爺在自己土地被別人搶走的時候並沒有說活不下去,他照樣去靠著賣青菜自力更生,並且覺得這樣做身上更有力氣了,秦二爺儘管自己的工廠被人拆了,也只是傷心欲絕,感覺自己二十年來的心血毀於一旦,也並沒有想著去死。

活下去,就是希望,選擇死亡永遠都只是懦夫的表現。

談到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餘華的《活著》,同樣是遭受著時代的迫害,為什麼富貴能夠選擇活下來了。

富貴一個富家子弟,因為好賭而傾家蕩產,氣死自己的爸爸,最終搞得妻離子散,靠著給人唱皮影戲去生存,在解放戰爭的時候,被國民黨士兵拉去當兵,每天都不知道能不能夠活過明天。終於有一天回到家中,竟然發現自己的女兒鳳霞啞了,在吃大鍋飯的時代,自己的兒子有慶因為工作太累睡著了,不小心被自己最好的朋友開車撞死了,全家人悲痛萬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社會反對學術權威,自己女兒鳳霞生孩子時因被毫無經驗紅衛兵小將接生活活的痛苦而死,最後只留下鳳霞的兒子。

《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儘管富貴經受了這麼多,可是無論哪一回,無論時代怎麼壓迫他,富貴從來沒有想過用死亡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每次都活了下來,活下去,就是希望。

老舍也是這樣,在他出生的時候,正好遇到八國聯軍侵華,自己的父親因為守護城門和敵人廝殺,最終英勇殉國,隨後八國聯軍進城後對人民展開瘋狂的掠殺,年僅一歲的老舍因為被一塊倒扣的木板壓住了從而倖免。隨後老舍一直和母親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辛和疾苦,通過不斷的努力,得到宗月大師的賞識,最後成就了他。

面對著險峻的時代局勢,老舍活了下來,面對著貧窮和艱難,老舍也活了下來。

當今的我們,只是因為生存的艱難而活不下去的人多太多了,因為沒錢想去尋死的,因為考試沒考好跳樓自殺的,因為分手而自殺的多得數不可數。

當時想尋死覓活的時候,還是去想想富貴,想想老舍的經歷吧!

《茶館》:淺析掌櫃王利發走向滅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