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卻沒有發展出體系化的現代科學?


因為內卷。因為我們過早地擴張到了地理屏障。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唯一的出口就是穿越沙漠高原的絲綢之路。

就這麼一條路,還是咱們千幸萬苦鑿開並花大力氣維持住的。漢武派張騫鑿通西域,是千古第一外事手筆。有理由相信,漢武當時意識到了馬爾薩斯陷阱。這玩意兒基本邏輯簡單明瞭,所以咱不能以為古人就沒意識到,只是沒用學術語言清晰的表述。馬爾薩斯是個洋名但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只要一句:人口越來多,耕地還是不變。就可以意識到了。很多道理,未必是載入史冊的命名者發現的,只是沒有人將其學術化,學院化,理論化。很多時候,古人的超前發現總能驚到今人。這一點,考古專家很能感受到。

漢武當時為了擺脫內卷做了很多很多,比如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築城,遷徙漢人去屯田。除了通西域,還下令從西南方向鑿道通西域。為此損失了一批使者,再派兵報仇殺了藏在雨林中的一些酋長,最終放棄了這個計劃。不通絲路,就沒有對廣闊世界的信息交流,就沒有吸收財富的通道,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是停滯的。經濟停滯了,大家就不談發展,就要談分配。戰國時期興盛的發展理論,管子、商鞅等等流派就會沒人再提。就只能提孔子的和諧。大家都爭當道德模範,待人和睦,就能容忍內卷的擁擠。孔子的學問,就是人與人相處的學問。所以漢武通完西域,做兩手準備應對內卷,第一步是獨尊儒術。第二步是舉孝廉。

如果實在擁擠不堪,土地兼併又阻擋不了,耕地不變,人口增加,就會變得人力資源越來越不值錢。挑夫滿街跑,轎伕滿街跑,取代馬車滿街跑。人力資源不值錢,人的能動性價值就不會得到重視,幹啥都是往裡堆人,以力破巧。動不動就修長城、修墳陵、徵高麗、挖運河、疏黃河、上山下鄉大鍊鐵。養幾百萬漕工縴夫。同意丐幫的合法性,同意照顧桶幫的生意(中國古代城市不修城市下水道,讓挑糞行業的來城市裡挑泔水),照顧漕幫的生意,工程浩大,大量解決就業,荒地,解決土地兼併,古代版羅斯福新政。總之,什麼丐幫、桶幫、馬幫、腳幫、還有什麼漕幫、統統是人力資源廉價,人口增長,就業問題老大難的體現。

修長城修宮殿已經修死了大秦,修運河修死了大隋治黃河治死了大元。其實就是土地兼併嚴重,就業解決不,統治者被逼濫用民力,以求續命,結果還是被馬爾薩斯陷阱制裁。

大秦必然要統一,大隋必然要統一,大元也必然要統一,因為戰爭可以充分消耗勞動力過剩問題,有計劃性的瘋狂的戰事能給這片土地上的社會體系續命。沒計劃性的戰事則會破壞掉原有的一些經濟基礎,導致漢朝初年找不到同樣顏色的四匹馬,導致三國之後必須讓一些少數民族內遷補充許多社會崗位,導致明朝只能繼承遼金元的上層建築,而找不到唐宋以前的管理術來繼承。

這種種原因,導致我們這幾千年反覆從廢墟中重建經濟結構,反覆折騰。控制不了。為這點內卷破事,在適應內卷方面,獨尊了儒術,大隋還進一步搞個科舉,搞科舉其實就把一潭死水中的水人工攪一攪,偽裝成活水。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失去西域的年代,基本就是超級腐化的年代。在嘗試擺脫內卷方面,漢唐是通絲路,征服高麗,開墾東北,往西域屯軍屯田,大明也嘗試著通了通海路,還移民一批人去了南洋,得以續一波。

回到問題,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現代科學,第一,沒有發展經濟的內生動力,不談發展,不談效率,談分配,僧多粥少,不參與社會競爭就階級下跌,參與社會競爭就階級躍遷,給你足夠的動力和壓力,你就會好好研究孫子兵法,研究鬼谷子,研究讀心術,研究曾國藩,研究後宮爭權上位之術。如果制定一個遊戲規則, 你就好好研究四書五經,研究八股文。沒有空研究自然科學。

我們正常的經驗是告訴我們,儘管大多數人追逐社會競爭,總有幾個閒人,幾個歸隱者研究自然學問啊?問題就來了,西方是相當一部分人研究自然學問,你自己是徐霞客、大明王爺、沈括這麼屈指可數的人研究自然學問,你有學術繼承嗎?你有學院派系嗎?你有科學交流平臺嗎?就你們幾個另類天才,幹得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頓嗎?你不行,因為你沒有巨人肩膀可站,沈括的地理學問,到他就絕脈了,沒有繼承人。祖沖之的數學,也絕了,沒人知道他怎麼算的圓周率!咱即便有科學家,咱也沒有科學繼承!一兩個科學家,就是歷史上的流星,祖沖之沈括這種還是幸運的,因為是官老爺,還能進入史冊,徐霞客的書還能當個旅遊指南,也有人繼承。其它單幹的科學家呢?他即便提前牛頓五百年發現萬有引力也沒人知道!沒人繼承他的學問,或許他兒子考科舉去了!牛頓說自己站巨人肩膀上這句話簡直是對我中華五千年無數單幹科學家的嘲諷!單幹就是民間學問,不入史冊,不被知曉,不能繼承,民科的命。繼承,繼承,繼承。這是發展出科學的關鍵。這是咱中國沒有首先發展出科學的關鍵。我們不缺創新的,捨身問道的人才,我們缺乏讓學問繼承下去的社會底子。但是統治者們搞科舉有錯嗎?不!科舉有功!沒有儒家,沒有孔子這一套,我們的馬爾薩斯人口陷阱閾值會更低,一碰就炸!科舉制至少限定了遊戲規則,大家文明搶飯碗孔子還安慰沒搶到飯碗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熹更絕,直接叫你忍著,別喊疼,存天理,滅人慾。

我們不可能吧歷史洪流的走向怪罪於這麼幾個人。我不相信聖人改變歷史,只有順應歷史。

內捲了,就請出孔子來教大家溫良恭儉讓,就是讓著,忍著,鄰居擠在一起住,不能嫌吵。這話說的沒錯啊,咱土地不夠,人太多啊!

通過葡萄牙西班牙人的日記文獻,還能知道,他們對大明的第一映像,就是人力便宜,當官的排場大,動不動百人的儀仗隊!人多得不敢想象。隨便花幾個小錢就能叫人幫自己運重物,抬轎子。你看,問題展現出了明顯的表象吧!

一句話,內卷導致競爭壓力,競爭壓力導致繼承壓力,繼承壓力導致學問開啟立馬失傳。

有科學家,沒有給科學家站立的巨人肩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