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唐朝,是一个繁荣的盛世,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盛世中的帝王,也是历史上的千古帝王。在今天的各种影视剧中,对于唐太宗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前些年的《隋唐演义》,更是展示了唐太宗的风貌,让世人敬佩不已。

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唐太宗不仅是历史上的千古明君,还是草原民族的“天可汗”,也就是各个部落的可汗,那可是非常高的荣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响彻千古的帝王,却盛年而逝,终年不过五十岁,而他的死因也成了千古之谜。

隋朝末年,朝政腐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涌起,而李世民与父亲李渊也起兵反抗隋朝的统治。李世民的仁德,让他的麾下有了很多的大将,就像《隋唐演义》中的一样,天下的英雄豪杰大多都在李世民的麾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成功。

除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之外,还有许多的大将,其中一位就是单雄信。单雄信作为李世民时期的一名武将,曾帮助李世民建功立业,但李世民会什么要杀单雄信呢?

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历史上的李世民,不是一个乱杀无辜的人,也不是一个杀害自己功臣的人,更不是一个过河拆桥之人,他连魏征都可以容忍,怎么不能容忍为自己建功立业的功臣呢?这是因为单雄信身上的一大缺点,他的性格与关羽太像了,不得不杀。

李世民能迅速崛起,与他任用贤才,知人善任,有很大的关系。在隋朝末年,那个战乱的年代,李世民能够取得天下,与他自身的才能也是分不开的。他手下拥有诸多的将领,各个都身怀绝技,帮助李世民争夺天下。

在诸多力量都在忙着争夺地盘,都在忙着聚敛财富的时候,李世民却有着不一样的眼光。他深知,这个天下是能者的天下,必须有贤能的人才,才能彻底地拥有整个天下。于是,他开始网络人才,最终击败强硬的对手,成为新一任的天下之主。

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李世民在招揽人才的时候,从来不看人才的出身,不管你是其他反王的部下,还是太子建成的心腹,不管你的出身,只要你有才干,有一技之长,都可以被李世民所用,都可以建功立业,共享太平盛世。

众所周知,当时的瓦岗寨就是英雄汇集的地方,也是起义军中的势力最大的一支队伍,那里人才济济,文武全才是数不胜数,这样的情况让李世民看在眼里。在瓦岗军被打败之后,李世民就几乎把瓦岗寨的英雄都收归了自己的麾下。

在唐朝建立之后,瓦岗寨的这些英雄也成了唐朝的骨干力量,他们都受到了李世民的厚待和重用,他们是垂名青史的唐朝开国功臣。但让人想不到的是,瓦岗寨英雄中,最杰出的武将单雄信,他的下场却非常的悲惨。

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虽然李世民非常看重人才,也非常敬重瓦岗寨的这些英雄豪杰,但唯独对单雄信另眼相看,不仅没有接受单雄信,还对他比较的厌恶。在瓦岗寨失败之后,单雄信就投到了王世充的麾下,为他效力。

武德四年的时候,王世充的军队遭到李世民的围歼,穷途末路的单雄信也被李世民俘虏了。据史料记载,“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足见,单雄信是非常勇猛的隋唐名将。但李世民却毫不留情地想要处死单雄信,就算有人求情也无济于事。

都知道,李世民有非常宽大的胸怀,而这次却一反常态,变得非常的铁面无私,他不仅拒绝了求情的人,还让单雄信死在了自己的刀下。李世民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世人的猜忌。许多人认为,当年单雄信在战场上差点杀了李世民,李世民怀恨在心,才会如此。

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李世民的胸怀和胆量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从李世民后来重用的魏征、薛万彻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薛万彻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差点端掉了李世民的老巢。

这样的情况,李世民都没有计较,足见李世民博大的胸怀。事实上,李世民厌恶单雄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单雄信身上有一点与关羽特别像。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大败而逃,却在华容道被关羽包围。而关羽则念及当年的情分,就放了曹操。

单雄信也干过这事,公元621年,洛阳战争爆发,单雄信在战场上遇到了李世民,立刻就拔枪向李世民杀去,差点刺死李世民。这时,单雄信的结拜兄弟,正好在李世民的麾下,单雄信就念及兄弟情义,放了李世民。

单雄信、关羽,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为什么他们的人生会如此悲剧?

由此可见,单雄信是一个非常看重兄弟情义之人,在他心里,兄弟情义与江湖道义,都是至高无上的,甚至超越了功名利禄和君主的事业,这一点,与关羽很像。为此,单雄信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单雄信虽然放了李世民,但却给李世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在尽忠与兄弟情义之间,单雄信只会选择兄弟情义,而忘记君主的利益。这对于李世民是无法接受的,如果所有的将领都像单雄信一样,那天下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呢?

单雄信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汉子,但他却不懂得取舍,因此造就了他的悲剧。

【《资治通鉴·唐纪》、《旧唐书·太宗本纪》、《隋唐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