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讓我吃點“苦“!

我小時候父母工作非常的忙。那時候的工作大都是體力活,下班回來後一身髒兮兮的,特別疲憊。 母親是個要強的女人,特別的能幹,即使工作再累家裡的活也不會要求孩子幫忙,這也是母親的疼愛方式,自己能做的堅決不讓孩子做。然而那是幼小的我們便能體會到母親的不易與艱辛,也會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洗自己的小衣服小書包之類的。那時父母工作姐姐在家抱著我看著哥哥在8歲那年做了人生中的第一頓飯,父母是含著淚吃的那頓飯,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心裡感覺既感動又心疼,直到現在提起來還是會眼含淚花。那時艱辛的生活能讓小小的我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想要分擔,心生感恩,心中充滿愛,長大後更愛自己的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請讓我吃點“苦“!

再看現在的大多父母,再也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苦”,即使孩子要幫忙分擔家務也會被拒絕,優越的生活條件也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以至於有的孩子十幾歲了生活還不能自理,襪子內褲都要母親洗,母親覺得是應該的孩子也欣然接受。這就是愛孩子嗎?當然不是了。父母要對孩子負責,要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因為家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教會孩子獨立。做家務可以讓孩子體會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從中意識到責任的問題。

如何正確的讓孩子孩子吃“苦”呢?

比如,吃完飯讓孩子幫忙收拾桌子碗筷,嘗試讓孩子洗碗,不要嫌棄孩子洗不乾淨,時間長了總能洗乾淨。再比如,出去爬山的時候讓他自己來,一步一步的爬上去。孩子會發現其中的樂趣,從而也有一種成就感。

媽媽,請讓我吃點“苦“!

那麼吃“苦”教育好嗎?

吃“苦”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是一個正能量的引導。人生哪來的一帆風順,在遇到一些挫折、壓力或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會怎樣應對這才是至關重要的。畢竟我們家長再怎樣愛孩子,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也不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不可能把孩子漫長一生中所有的不如意都規避掉。

我們要讓孩子正向地去理解、面對,在挫折中把壞事變成好事,同時在孩子面對困難時能積極有效的面對並解決。

在吃“苦”教育中一定不要走偏了。比如,為了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實行一些變相體罰,用侮辱性的語言打擊孩子。這種極端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容易在孩子三觀形成中產生扭曲。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不要只是發號施令,那樣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為什麼你不做只讓我做呢?” 引發孩子內心深處的不滿。要讓孩子有自主意識,認為這件事是我要做的。

媽媽,請讓我吃點“苦“!

我認為讓孩子吃點“苦”是有必要的,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