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開國中將張國華24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從1939年11月開始,蔣氏不斷調動軍隊進攻八路軍、新四軍。繼胡宗南部進犯陝甘寧邊區、閻錫山部在晉西製造了“圍剿”我抗日武裝的“十二月事變”之後,1940年1月,蔣軍第39集團軍總司令石友三部也向冀南的南宮等地進逼。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石友三(右)

“老蔣撕破臉皮了,毫不掩飾其言行,籠絡、唆使石友三襲擊我冀南地區的小部隊和地方武裝,剛把我兩個連又一個排包圍繳械,旋又圍攻東進縱隊第3團及清江、清河縣大隊等部……”匡斌恨恨地罵道。

張國華寬闊的前額濃眉緊蹙,一雙深邃的目光透出燃燒的怒火:“石友三,有名的‘倒戈將軍’!最早在馮玉祥部下當馬伕,因善於投機鑽營,連連擢升。三次投靠馮玉祥又背叛馮玉祥,投靠張學良也打過張學良,抗戰初期,還信誓旦旦要共同抗日,如今卻勾結日本人聯合頑軍對付我們,實在是可恨!此人不除,天理難容!我們要儘快傳達戰鬥部署,做好戰鬥準備。”

當天,運西軍分區各級戰鬥指揮員就被召集到作戰會議室。張國華和匡斌站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張國華首先通報了石友三部的情況,緊接著分析當前形勢:“冀魯豫地區的蔣軍地方部隊丁樹本、李樹椿、王金祥、齊子修以及山東保安第3旅吳連傑、保安第2旅馮壽鵬、湖西的馮子固、朱世勤、黃體潤等部約5萬餘人,皆蠢蠢欲動,與石友三遙相呼應。年初將所屬新8軍高樹勳部調至濮陽、濮縣一帶,與丁樹本部靠攏,企圖向冀魯豫支隊進攻。盤踞在朝城、陽穀、範縣、觀城一帶的李樹椿、王金祥等部不斷與我摩擦,並操縱會道門暴亂反對我黨我軍,阻斷我運西、泰西抗日根據地與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聯繫。”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匡斌以平漢路為徑畫了一個圓圈,說:“冀南抗日根據地,是聯結冀魯豫、魯西、冀中、太行等抗日根據地的戰略要地,北可直達北平、天津,南通中原,東西可控制平漢、津浦兩條鐵路幹線,是敵我爭奪的一個重要地區。對於石友三的挑釁,八路軍總部決定予以反擊。”

張國華接著講:“我方在平漢路以東,集中冀南、冀中、冀魯豫和魯西軍區部隊共17個團,

組成左、中、右三路縱隊進行衛(河)東戰役,總指揮由宋任窮、程子華擔任。左路縱隊為魯西支隊,即第115師獨立旅和挺進縱隊第5支隊,由楊勇指揮,主要任務是消滅濮縣、觀城、範縣等地高樹勳部,而後協同豫北支隊由東、西兩面圍殲石友三部,並以一部兵力控制衛河渡口,防止頑軍向西撤逃。”

1940年3月4日13時,按照八路軍總部的部署,八路軍分三路縱隊首先對石逆發起攻擊。

中央縱隊一馬當先,於4日晚直搗頑軍總部通信樞紐所在地六塔集,全殲守敵,切斷頑軍首腦機關與各部的聯繫。與此同時,左路縱隊攻佔濮縣縣城,消滅高樹勳部新6師第1團一部及李樹椿直轄保安部隊大部共600餘人。

石友三部在三面夾擊之下,分數路倉皇潰逃到黃河南岸,在東明、菏澤以北憑藉黃河大堤構築工事,頑固抵抗。八路軍各路縱隊兼程追擊。

匡斌、張國華率部隨左縱隊由習城集向南攻擊,連克袁老家、玉皇廟、東臺寺等地。石友三部遭打擊後,於11日逃到民權、曹縣之間地區。

3月中旬至4月底,

115師第343旅恢復番號併兼魯西軍區,所轄部隊統編為黃河支隊和運河支隊。楊勇任旅長兼軍區副司令員,肖華任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黃河支隊由原獨立旅改名,彭雄任支隊長,張國華任政委,鄧克明任副支隊長,歐陽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團:原獨立旅第1、2團(第7支隊)編為第1、2團,原獨立旅的補充團、特務團一部和第8支隊合編為第3團。運河支隊,曾國華任支隊長,王敘坤任政治委員,下轄2個團:將原山東縱隊第6支隊編為第4團,將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5支隊編為第5團。這時,魯西地區已建立11個縣機構,擁有1.7萬人的武裝。

黃河支隊奉命加強冀南與各根據地聯繫。張國華帶隊在各鄉各村進行廣泛深入的動員,並對部隊提出要求:“一定要與鄉親們同生死、共患難,一起打垮石友三!”

一天,抗日工作團宣傳科長張體耀陪同張國華、郭子玉等人到大張莊檢查戰前鼓動造勢宣傳工作,張國華突然問張體耀:“打仗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張體耀愣住了。這個問題他從未思考過,一時不知所措,便答道:“把敵人全部消滅光。”

張國華拍著張體耀的肩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

“今天,咱們正好去會會這兒天主教堂的主教。”

大張莊天主教堂的主教是一位姓葛的德國洋神甫,平日依仗治外法權,勾結官府,包攬訴訟,橫行霸道,當地群眾極為痛恨。“七七事變”後,他大肆鼓吹日本侵華的“戰果”,日軍佔據鉅野縣城後,他又與保安司令劉本功、維持會長楊賡廷打得火熱,參與日偽鎮壓鉅野人民的謀劃,當張國華率部進駐鉅野後,他三番五次託統戰對象潘傑臣表達求見張國華的意願。

張體耀覺得這似乎與討伐石友三沒有什麼聯繫,但他不知張國華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默不作聲的跟著到了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內金碧輝煌,與當地古樸、陳舊的建築極不協調。

張國華不請而至,德國洋神甫誠惶誠恐地跑出來迎接,巴結地說:“張政委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海涵!”

張國華故作驚訝地回話道:“在中國的土地上,我們就是主人,哪用迎接,我們想來就來了。只是沒想到,葛神甫是個中國通,講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葛神甫知道自己作惡多端,怕八路軍治其通敵之罪,嚇出了一身冷汗,躬身連說:“是的,是的。”

張國華見已給葛神甫心理威懾,趁熱打鐵地向葛神甫闡明瞭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民族宗教政策,並說:“八路軍一向關注國際關係。值此國難當頭之際,凡是贊同我們抗日的國際人士,我們都歡迎。否則就按法令予以制裁。”說完,張國華將手裡的鐵棍扭彎,扔在地上,“哐當”作響。

簡短的幾句話,綿裡藏針,葛神甫被張國華的氣勢鎮住了。在張國華離開教堂之前,他還奉送了一副軍用望遠鏡。從此以後,葛神甫一改往日的威風,不敢再有越軌行為。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此外,張國華還團結了一批俠義勇武之士,如劉二扒皮、張二耙子等,利用他們的孤膽、特技,潛入石友三部後方打擊壞分子,斷其爪牙,以配合打擊石友三的鬥爭。

受此啟發,張體耀工作思路漸寬,抗戰宣傳不僅僅侷限於張貼幾張標語,演出幾場節目,而是緊緊圍繞形勢任務來開展。根據張國華的要求,他更加註意宣傳黨的團結抗日主張,幫助教育民主人士,把一切可能爭取的力量,盡力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而對頑固分子和以各種面目出現的危害抗日活動的人,則給予無情的揭露和打擊。

時隔不久,石友三、高樹勳殘部在日軍的直接配合下進佔東明城,企圖向八路軍進行反撲,重佔冀南。為粉碎石友三這一企圖,八路軍各路軍隨即組織第二次討頑作戰。6月,黃河支隊突然接到了接替蘇魯豫支隊防務湖西地區的任務。

“張政委,蘇魯豫支隊是作為八路軍先頭部隊去的湖西,同那裡的地方抗日武裝發展統一戰線,策應南北兩翼,打通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聯繫,才創建了湖西抗日根據地。現在怎麼會突然讓他們南下華中,由我們接防,我感覺有些不對勁兒。”

“很可能是湖西‘肅託’的問題。”

張國華、彭雄雖然對此充滿疑慮,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帶著部隊由鄆城出發,越過巨(野)菏(澤)公路,經曹馬集進到湖西地區單縣以東集結。

“石友三部在單縣縣城城西葛君廟一帶搶糧,遂向東南逃竄!”獲得密報後,張國華率部急行軍趕赴單縣東南,搶先到達了阻擊地。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埋伏在還未完全茂盛的青紗帳裡,張國華看到遠側的山巒,群峰聳立,巍峨崢嶸,剛返青的青紗帳在春風中搖盪,似有萬千伏兵,卻寂靜無比。他擔心,單縣外圍無險可守,戰鬥一經打響,外圍的游擊隊很可能被衝散,那時青紗帳會形成孤軍無援之勢,於是提前讓匡斌在馬橋村東頭設了伏。

當石友三部相距20米遠時,張國華下令:“打!”幾挺機槍像一條條火舌向頑軍噴吐火焰,同時,步槍、手榴彈在陣地開了花。

突受襲擊,石友三部雖有些驚慌失措,但仍憑藉精良的武器負隅頑抗,潰退的頑軍蜂擁向南壓來,迅速將八路軍陣地包圍,並朝草垛施放燃燒彈,煙霧瀰漫,官兵不能呼吸也不能睜眼。

張國華冒著呼嘯而來的子彈,揮臂大喊:“同志們,跟我衝!與頑軍決一死戰,與單縣共存亡!”帶領官兵從熊熊燃燒的陣地突圍,向馬橋村口方向飛奔。頑軍誤認為八路軍潰敗而逃,便窮追不捨。

馬橋村位於單縣的下段,與八大莊、蔡吳莊相通,公路沿著山岡和幹河溝修築,沿途兩側有不少窯洞和莊稼地,荒山上有草叢、樹木利於隱蔽,是設伏的好地方。早在兩天前,張國華就和偵察員到此偵察地形和蒐集情報,預定設伏方案,安排游擊隊員化裝成老百姓,在山上放羊、放牛、打柴等迷惑敵軍。

進入馬橋村口後,張國華手提“王八盒子”,朝天鳴了一槍,頓時,村口東西南北方突然槍聲大作,子彈像暴雨般落在頑軍身上,頃刻間,公路兩側的野地裡佈滿了敵人的屍體。

頑軍進入了八路軍設置的“口袋”,想逃跑為時已晚。八路軍、游擊隊員奮不顧身地衝出陣地,又消滅了一批頑軍,殘敵望風潰逃而去。

來不及祝捷,黃河支隊同蘇魯豫支隊在趙集會合,旋即接替了防務。

(未完待續)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張國華作動員:要與鄉親同生死共患難,打垮石友三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聯繫。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